高校創業教育隊伍建設的途徑探討

時間:2022-01-02 03:26:39

導語:高校創業教育隊伍建設的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創業教育隊伍建設的途徑探討

一、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不清

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業者還是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這一問題關涉到創業教育的全局。當前,我國高等學校順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潮流,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普遍開展創業教育。這對于加強高校內涵建設,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是什么呢?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以創業帶動就業”。2007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標志著我國將鼓勵創業納入到了和諧社會建設的整體框架中,創業活動在政策層面被賦予了“帶動就業”的新使命。2012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創業教育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2]。側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追求未來理想與成功,是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新理念。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創業教育的自我定位仍深陷就業的輔助地位無法自拔。例如,當前很多高校,把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的一部分,既無專門的師資,也無專門的管理和引導。賦予創業教育準確的目標定位和身份歸屬是激發創業教育師資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創業教育的基礎。

(二)對創業教育開展的緊迫性認識不足

將就業教育納入了教學計劃,而對創業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開開講座、搞搞活動、可有可無的認知上,或者簡單的納入就業指導的范疇。有相當部分專業教師沒有明確的創業教育認識,認為創業教育就是就業指導部門和學生工作部門的事情,與專業教育相違背,搞創業教育是額外增加的工作量和負擔。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呈現“兩層皮”現象[4]。可以說,當前的高校中,具備緊迫創業教育意識并且能勝任這一工作的教師非常少。這與我國創業教育機構的不健全、師資隊伍的不完善有很大的關系。

(三)現有創業師資先天不足,基礎薄弱

創業教育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集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及相關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的復雜學科,需要教師有較高的職業素質、講授技巧和職業實踐指導能力。這種特點決定了創業教育需要理論和實踐都很過硬的師資。但是高校創業師資隊伍卻面臨基礎薄弱、先天不足的困境。目前的創業師資多是就業指導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兼職教學,大多缺乏創業實戰經驗,也少有企業工作經歷。同時,因為創業教師多是兼職創業教學,本身有自己的院系歸屬,創業教學也只能是附屬性的工作,是不能推卸的任務。創業知識欠缺、創業教育規律把握不夠、應付了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現有創業師資自身面臨的困境也有很多。例如,現有師資受傳統教育觀念和自身能力影響,習慣于灌輸式教學,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興趣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忽略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提高創業師資水平,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改變這種傳統教學觀念,變灌輸式為互動式,讓學生動起來。再如,很多學校把學校與企業的聯絡僅僅視為頂崗實習指導老師的任務,沒有把創業師資的培養放在校企合作的框架內考慮。創業師資本身就缺乏實戰經驗,又少有機會參與與企業的交流,創業實踐教學難免空對空。學校應該探索靈活機動、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機制。

(四)缺乏有力的組織保障

創業教育是一種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需要教師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實踐。但是,創業教育目前多沒有自己的教研室歸屬,而是隸屬于就業指導中心。此外,創業教育的開展缺乏像就業指導、兩課教學一樣強有力的制度認同和保障。創業教育對就業率提升的幫助非常有限,教師開展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激勵,這樣既不利于創業師資隊伍的形成,更談不上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

(五)創業教育效果評價不科學

創業教育課程包含理論和實踐兩部分。但是在對教師進行考核的時候,往往過于強調對教學時數、論文數量及科研經費等方面的量化考核,而對教學理念、教學效果、科研成果的創新性和產業化等方面的考核不太重視。創業教育課程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教師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教好教壞差不多”的消極心理,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缺乏積極性,創業教育滿足于干完而不是干好,教學鉆研動力不足。二是創業教育科研立項少,質量低。創業教師多為兼職,往往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和相關管理工作,任務繁重,缺乏更多精力投入到創新訓練和創業研究中去。

二、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對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組織保障

1.加強教研室基礎建設

教研室是最基層的教學組織和科研單位。成立專門的創業教育教研室有利于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探究合適的教學方法,有效推進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2.實施校系一把手工程

與兩課教育不同,當前的創業教育是在缺乏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教育模式下進行的,而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又涉及到學校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比如針對學生創辦企業的個體行為,如何進行引導和扶持,就涉及到學校系部各方面資源配置和關系的協調。因此創業教育的實施應該首先建立一把手工程[4],校領導掛帥,系部一把手參與協調,成立專門機構,加強創業工作的行政領導,推動和保障創業教育工作的規劃、組織、實施與協調。系部層面要有效發揮專業教師、輔導員的力量和積極性,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發展。通過不斷理順創業教育的工作關系,提高全校廣泛參與創業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形成創業教育的工作合力。

3.強調創業教育師資在創業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

重視教師在開展創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視師資隊伍的思想建設。要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創業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新選擇,引導教師自覺參與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強調創業教育師資在創業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5],是推動學校創業教育順利開展的生力軍,引導教師確立創業教育的榮譽感和責任意識,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創業教育實踐中來,普遍形成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教學意識,壯大、優化創業師資隊伍。

(二)拓展高校創業師資的選聘和培養渠道

創業教育作為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短時間內很難找到完全合適的教師來開展工作,這就需要積極搭建教師成長發展平臺,強化創業教育師資培養。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應本著邊學習、邊實踐、邊培養的原則,在創業教育實踐探索中,抓緊對專任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有意識的拓展師資隊伍,打造專兼職多元師資結構,有計劃的安排相互學習和外出專業培訓,建立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通道,逐步提升創業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創業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需要充分調動各類師資參與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形成整體合力。

1.建立專職教師為主導、兼職教師為主體的選聘渠道

高校應該著力打造以創業教育專職教師為主導、兼職教師為主體的模式[6],拓寬師資來源渠道。專職教師應該納入學校創業教育專門機構統一管理,主要負責創業教育課程教學及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并兼具一定行政職能。兼職教師主要由本土企業家、創業校友、政府人員及各系熱心創業教育的專業教師等專門人員組成,負責對學生創業實踐過程中的經營管理、政策咨詢、行業技術等創業實操問題進行解答和輔導。尤其注重吸納、培養系部熱心創業教育的專業教師。

2.要建立創業教師專業成長的可持續培養渠

道,形成“自培+外培”長效機制創業教育涉及學科很廣,包括市場營銷、戰略管理、財務管理、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心理學知識以及相關法律知識等多學科知識,對教師的綜合型要求頗高。因此創業教育團隊的知識結構和學歷結構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創業教育課程主要由單一學科的年輕教師擔任,缺少跨學科和綜合型教師。加強教研室建設,建立學習型創業教育教研室,鼓勵相互學習,跨學科進修深造,啟發內在學習動力,符合創業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規律。推進創業教師專業化建設的另一途徑是健全創業師資培養機制。創業教育師資應該從創業實際需要的角度出發,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參加相關的法律知識、財務知識、管理知識和營銷知識的培訓,或參與經驗交流會、SYB、KAB等創業模擬實踐訓練等活動,激發教師潛能,進一步完善教師知識體系,讓教師掌握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及其意義,掌握培養創業能力的方法。此外,以創業園為依托,打造創業師資指導的實踐平臺,增強創業師資的自培能力。加大校企之間的交流,鼓勵創業教育師資到企業頂崗,增加其管理實踐經驗,力爭外培內養一批創業型學者。

(三)完善高校創業教育考核機制,提升創業工作動力

賦予并強化創業教育的頂層定位,將創業教育教學納入學校改革發展規劃,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體制,制定專門教學計劃[2],不斷強化教學系(部)、專業開展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和動力。建立利益驅動機制,賦予相關師資必要的從業動力。為激發教師參與創業教育的積極性,有必要制定符合創業教育教師勞動投入的報酬標準、工作量計算標準,使創業教育教師在組織專題講座、指導學生創業實踐、開展創業咨詢等工作時,教學工作量折算有章可循。此外,對開展創業教育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個人及團隊還應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給予表揚、鼓勵和肯定。

本文作者:張龍秀工作單位:泰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