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22 02:41:38
導語: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新創業相關理論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創造性、創新性、開創性為內涵,以知識技能教育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為主體,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思維,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素質,使大學生敢于創新創業、善于創新創業、勇于創新創業為目標的素質教育[1]。自1947年,從邁爾斯•梅斯教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開設第一門創業教育課程算起,發達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鼓勵大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并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優越的政策環境。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已然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2]。我國順應時代潮流,促進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舉措也越來越多。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一)國家方面
2010年4月22日,教育部召開了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視頻會議,對大力推進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進行了部署。同年5月4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其中明確指出“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建議將創新發展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并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政府創業政策和管理機制引導,無疑促進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與進步。
(二)社會方面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掌握最前沿的實踐經驗和市場信息,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者和接受者。隨著高校的創業熱,來自于社會各類企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高校學生自發組織起來很多創業交流平臺和很多分支的創業團體。由于大學生創業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涵蓋專業范圍廣泛,相應企業均開發或者出臺了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各類服務和產品,如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行業提供的貸款融資服務,律師事務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支持等。
(三)學校方面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創業人格的高素質的新型人才。1989年,在國家教委的統籌下,清華大學等高校和全國學聯,中國科協等單位聯合發起舉辦了首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成果展覽暨技術交流會,迄今已舉辦了13屆。隨著社會對創業的逐漸熟識以及國外創業教育不斷被介紹到國內,20世紀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青年學生又把美國創業計劃競賽引介到國內。1998年,清華大學舉行了中國最早的學生創業計劃競賽。1999年,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等單位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首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成功舉行,迄今舉辦了8屆[3]。“挑戰杯”競賽在國內的各大高校都有涉及,不僅推動了大學生與社會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鍛煉和提高大學生創新水平和創業能力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高校依據國家發展戰略及教育部文件精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的探索與實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面臨很多問題。
(一)盲目創業
藝術類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更多地是藝術理論知識,創業設想太大,對創業充滿無限的樂觀情緒。所學理論知識難于與創業的實踐相結合。對商業前景缺乏真正的認識,創業思想與觀念經不起現實與市場的考驗。然而創業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創業,創業必須符合市場規律,如果不經過市場調研,盲目投資,成功的幾率就很小。因此,在創業之前,應該認真地思考,選擇合適的行業發展。
(二)創新創業不具有持續性
a.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社會發展迅速,競爭殘酷激烈,使得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實際操作難以達到理論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學科地位呈邊緣化現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不夠緊密,獨立設置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較少,且與專業課程聯系較少,目前大學最為普遍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是開展各種講座和創新創業競賽,然而這種形式的著眼點只在于加強創新創業的技能訓練,缺少了對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對理論研究不足,不能有效地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理論指導[2][3]。b.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不完善?目前我國一些高校雖然已進行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點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具有我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課程設置單一,邊緣化。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地位的邊緣化問題使得各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執行標準不一致,形式多樣,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1]。沒有考慮普及性、專業性的有機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對創新創業理念的融入不足,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結合的不好,缺乏優質適用的教材和先進的教學方法[2]。
四、解決方法
(一)加大高校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
高校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戰場,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和主角。各高校針對藝術專業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優勢,應深化改革藝術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加快推進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標準的構建,健全完善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體制和機制,建構設計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打造多元化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體系的有效融合,搭建品類眾多的創業實踐平臺[2]。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始終堅持文科與理科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文化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的原則,將創業教育滲透到課程設置當中。我國可借鑒美國經驗,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建立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在藝術類高校,對于經濟管理等的科目的學習較少,而學生亟需這方面的學習,使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有豐富的理論作基礎。所以課程設置不僅要突出專業特色,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也要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要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同時,課程的開設要充分利用原有課程資源,結合學校實際,實現跨學科、跨專業課程資源共享,結合學校特點和專業優勢,形成有特色的創新創業課程[5]。
(二)引導學生做好長期規劃
學校和社會要加大對創業學生的引導和規劃,使其了解社會環境,做最明智的創業選擇。學校應該有組織的對有創業想法并有能力的創業者進行課堂教育。為了讓大學生更清楚的認清創業現實,有效的規避畢業后創業過程中可以避免的風險,還可以請社會知名學者做正確的創業理念指引。創建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還需要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建立各級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構,不斷完善制度環境,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展開。
作者:黃晶 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孫欽秀,高漢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與實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4):49-50
[2]劉偉,鄧志超.我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調查與政策建議[J].教育科學,2014,30(6):79-84
[3]余昶,王志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學術論壇,2013,275(12):231-235
[4]張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機制、路徑、模式[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28-32
[5]趙淑梅.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高等研究,2004(6):21.淺談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
- 上一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分析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重要途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