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大學生創業論文
時間:2022-01-29 02:48:05
導語:多元化大學生創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現狀分析
(一)國外相關研究的現狀分析
1.大學生創業教育
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最早于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美國,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許多國家在20世紀末已經對創業教育機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制定。1989年,“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會上正式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認為應該“把事業心和開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學術性和職業性教育護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痹S多國外的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教育,他們認為應該側重在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心理品質、能力等方面加強培養。
2.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
根據卡茲(Katz,2003)的研究,美國至少有44種與創業相關的學術期刊,并且一直在增加。與此同時,考夫曼基金會資助的全美高校創業教育調查、全球創業觀察、高校創業教育年度報告都會定期發表,美國中小企業局的白皮書也一直關注創業教育的發展動態。英國成立了國家科學創業中心和半官方機構泉溝大學生創業委員會,全面負責創業教育。日本高校逐漸形成了“以創業精神培養”為主線的創業教育的概念,認為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應對社會挑戰的能力和冒險精神。
(二)國內相關研究的現狀分析
1.大學生創業教育
我國對創業教育進行系統的研究始于1990年國家協調組的成立。1999年,國務院在轉批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有毛家瑞主編的《創業教育系列叢書》和彭鋼主編的《創業教育學》?!?】
2.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
近幾年,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引起教育部、團中央、勞動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并得到了蓬勃發展。2002年,教育部確定了8所(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部屬高校率先開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并因此形成了三種較為典型的創業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課堂式創業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實踐式創業教育模式和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綜合式的創業教育模式。但地方本科院校的創業教育開展的還不夠普遍,對課程設置、教學要求、考核標準沒有統一的要求,基礎教學中的創業教育比較匱乏。【2】
二、“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模式的內涵
“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模式主要從“多元化”和“立體式”兩個方面來理解?!岸嘣笔侵羔槍Σ煌瑢I、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特點的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立體式”是指結合創業教育的資源整合、途徑實施、機制保障等要素開展創業教育。高校在實施“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大學生的不同特點,可以將創業教育的對象分為四類。一是全體學生,主要通過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二是有技術性創新的學生,著力培養創業學生的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的能力;三是具有管理傾向的學生,重點培養其市場營銷、企業運作管理的知識和能力;四是具有強烈創業動機并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學生,主要通過實訓、實戰,以及資金、場地等的支持,做好扶持工作。通過“多元化、立體式”的創業教育模式,能夠使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者樹立起普及創業文化、激發創業意識、培育創業能力、引導創業實踐、服務創業孵化的創業教育理念。第一,普及創業文化,有助于推動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實現創業項目的落地,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也體現了高校實現素質教育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第二,激發創業意識,高校在運用各種途徑、方式去激起大學生對創業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形成內在的創業動力和需要,從而使得大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成為主動變革;第三,培育創業能力,主要通過專業能力、經營能力、綜合能力等一系列心理特征的培養,并不斷加以實踐,是指逐步形成和發展成為大學生內在的財富;第四,引導創業實踐,使創業知識轉化成現實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并最終實現知識的最大效用;第五,服務創業孵化,高校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成功孵化,將理論轉化成為生產力,推動社會的進步。
三、“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和成效
(一)“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
1.打造通識性創業教育平臺
通識創業教育的平臺是每一位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的基礎,能夠幫助高校大學生提高職業發展的基本意識。高校在了解社會變革對創業人才需求的同時,應該規范課程設置,把《職業規劃與大學生涯》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兩門課程納入到高校的公共基礎課程,并按照必修課的要求予以考核,將該課程貫穿大學的四個學年,從創業意識的建立,到創業實踐的探索,讓學生充分理解、領悟、實踐、提升其創業能力。同時,為滿足不同學生需求,高校開設《KAB創業教育》、《創新思維開發》、《創業基礎與創業案例》、《創業心理學》等創業類“選修課程群”,【3】使學生逐步形成創業知識框架、增強自主創業的信心,提高學生識別商機、整合資源、創建團隊、制定創業方案等創業能力。課余時間的培養也是通識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環。高校需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積極關注、探索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需求,給予特色化、追蹤式的指導與服務。面向不同需求的學生群體開設創業“健康門診”,采取單個指導、會診指導、授課指導、陪伴指導、咨詢指導等形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指導服務;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創業講座,對重點項目團隊實施小班化試點教學,專門邀請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校內外教師、具有豐富創業經歷的成功人士進行全程化教學,努力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完整性和遞進性。
2.打造專業性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從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分析中看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大多來源于創業計劃大賽,學生在參與創業作品設計過程中,如果能充分發揮創業團隊的力量,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所掌握的資源,其本身就是一種創業磨練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的創業思維訓練及能力培養。高校需為學生提供創業競賽平臺,通過大力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素質類競賽、創業類社團建設等活動,進而促進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高校還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在專業建設及課程設置上,不斷探索,把創業教育納入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將創業人才培養納入到人才培養的目標中去,同時在專業教學計劃中清晰地體現出實施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并在相關的課程大綱中適當地加入創業教育的相關章節、案例及實踐方案,與顯性課程連接。增設與創業相關的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法學等選修課程,彌補創業必修課程的不足,以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
3.打造實踐性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通過引入行業認證和實訓機構,將典型行業認證要求和企業的實際項目教育納入到教育培養計劃中,不斷創新實踐教學載體和模式,加強大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組織學生走進教師的工作室(研究所),參與教師創業項目的研究與開發,通過教師及學生的創業項目展示、項目競爭、項目甄選、項目培育,促進教學活動成效由第一課堂向社會實訓的有效轉變,引導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項目與社會需求、經濟發展相契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政策性扶持和市場化配置,促使社會資本嵌入至學生的創業實踐,培植學生創業“孵化器”,提高學生創業成功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高校應對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定期組織舉辦SYB、全球模擬公司實訓等創業課程封閉式培訓,讓創業團隊開展創業的虛擬演練,掌握創業的核心要素,拓寬創業的項目渠道,積累創業的實戰經驗;選拔綜合素質高、有創業愿望的學生到與專業相關的企業掛職鍛煉,近距離接觸企業家,開展創業實習、研究企業的運作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學習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對在創業計劃大賽中的成熟作品或在創新活動中研發的成熟產品,鼓勵并支持學生入駐指導站,注冊創辦實體公司,為學生搭建創業實戰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4.打造孵化型創業服務平臺
高校依托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站,充分發揮其在教學指導、宣傳咨詢、組織聯絡、活動策劃等方面的作用,搭建組織培育、政策引導、導師幫帶、教育培訓、陣地支持、信息交流、項目展示、資金扶持、市場對接、人才開發等十大平臺,并試將其建設成為職責明確、設施完備、運行有序、服務到位、作用明顯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窗口。指導站根據實際需要,可設置模擬公司創業實訓教室、項目展示區、創業就業個性化指導區、項目孵化室等功能模塊,為大學生免費提供功能強大的創業就業實戰訓練場所,努力營造“以實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模式的實效
“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模式在浙江工業大學進行了試點工作,通過開設“創業管理班”、“KAB創業基礎課”,引入SYB創業教育項目,建設大學生創業實驗園,組織大學生創業競賽等,使在校大學生從事創業活動的人數逐年上升,畢業生創業存活率也逐年提高。
1.建立了全面化的制度體系
通過“多元化、立體式”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建立了校院兩級的創業教育組織體系,成立由學校分管領導任組長,學生工作處、團委、教務處等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新創業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規劃、指導與協調。學院由學院黨政一把手牽頭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將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視為一個重要參考指標納入學院的工作考核體系,促使學院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開展和實施,促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果。
2.組建起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目前,學校形成了以副教授、中青年骨干為主要力量的校內創業導師隊伍,聘請企業老總、知名社會人士、業界精英擔任校外創業導師,同時整合指導站的杭州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完成理論功底強、實戰經驗足的創業導師群,成立了由法律、財務、營銷等專業教師(專業人士)和校外企業家組成的學生創業指導咨詢委員會,形成了勇于創新、結構合理的的創新型教學團隊,提升了創業指導內涵。
3.構建了多樣化的教育課程
以指導站建設為重要載體,學校建設完成“必修+選修”的創業教育課程群,實現了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專業知識課、創業活動課和素質拓展課的有機結合。實施創業教育,已經覆蓋了學院學生總人數的60%以上,并將“創造學生需求”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實現了從“我們讓學生學什么、做什么”向“學生現在需要什么我們做什么,學生以后可能需要什么我們創造什么”的理念轉變,在普及通識性創業就業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服務、創造服務、超前服務,滿足其已經想到、能夠想到和暫時沒有想到的各類需求,為今后成功創業就業打下堅實基礎,讓學生在創業就業上真正實現自我價值。
4.打造好發展性的創業文化
學院主導的創業文化節、創業計劃大賽、“校園最具潛力創業之星”評選等系列校園文化品牌群,促進了創業文化的培育,提升了校園文化內涵,適應了現代大學職能發展的需要、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對學生思想行為可以產生持久深入的影響,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充分挖掘、利用學生社團的廣泛性、自主性、目標驅動性、組織動態性等特點,積極扶持未來企業加協會、大學生創業聯盟等創業型學生社團,加強對創業型社團的專業指導,借助社團的輻射性,廣泛開展校園創業活動,積極營造創業文化氛圍,從而發揮學生社團在創業能力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5.搭建好社會化的場地設施
學校以指導站為主陣地,先后建設完成了大學生海外留學預科學校、職業規劃導師(創業導師)團、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大學生創業創新中心、大學生創業聯盟、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創業就業博客、微博等實體虛擬輔助平臺,極大的優化了學院的創業就業氛圍。指導站內設立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已與杭州“鳳凰國際創業園”、“杭州市大學生國家創業科技園”。
作者:黃新敏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 上一篇:發展農業水利工程論文
- 下一篇:高校大學生創業論文
精品范文
10多元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