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探析
時間:2022-04-07 11:06:56
導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漸走進了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有了更好的平臺,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教育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現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仍然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使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不斷降低。在我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新常態下,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中來,但是由于剛出社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式不了解,也不能準確定位“互聯網+”下創新創業目標,大學生的信心和動力受到影響,但是將“互聯網+”融入新常態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積極作用。本文從大學生創新創業出發,分析了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
新常態是指區別以往的經濟發展常態,以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現在經濟發展呈現回落狀態,但并不意味著經濟水平到退,而是要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當下的新常態,抓住機遇不斷創新創業,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互聯網+”是當下社會發展演變的新業態,它是現代互聯網結合傳統的實業,使國家經濟更具現代化、信息化、創新化,發展了實體經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和機遇。現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參與到“互聯網+”的創業平臺上來,在新常態下誕生許多新興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國家應該積極引領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創新創業[1]。
1新常態融入“互聯網+”形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出現的問題
1.1單一的創新創業模式,不具有新穎性。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越來越多傳統企業在不斷轉變經營方式,但是經營模式流于表面,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知識營銷方式有所改變。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變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聯網+”形式下誕生的眾多行業給傳統企業的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但是大學生的創業模式比較陳舊,總是受傳統思維的限制,創新意識薄弱,無法把握到新型市場,在創業風潮中理念不突出[2]。1.2沒有提供保護大學生創業的環境。我國目前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創業方面的管理制度還不夠成熟,國家無法完全用立法保護網絡下的創新技術、貸款審核、知識產權等。大學生在創業中用創新的理念設計出產品,投放到市場上,在沒有產權的保護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許多公司、市場爭相競奪,從而就會成為別人的產品。有些集團為吞并創新產品,就會使用高價購買,由此新型產品被占據,也就阻礙了大學生創新設計的前進步伐,創新技術得不到國家的保護,也就擦除了新興發展產業的路線[3]。1.3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業經驗不足。國家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傳遞,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對大學生缺乏一定的實踐培訓。許多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實踐沒有專門的教師帶領,學生只能憑著自己的想法在創業的道路上探索,也就會受很多挫折,走許多彎路,而且大學生創業也會缺乏一定的靈感,教師也沒有幫助他們合理規劃創業的路線,學生的創業想法也落實不到實處[4]。
2新常態融入“互聯網+”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效策略
2.1要加強對創新創業指導平臺的構建。在“互聯網+”形式下,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創業平臺,模擬出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完善大學生的創新思路,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動力激發出來,使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不斷提高。利用互聯網建立創新創業平臺,大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創新創業理念,多向一些專業人士請教,找準創新創業發展的方向,獲得更多創新創業的經驗。政府也可以通過這個創新創業平臺開展一些活動,如創新創業大賽、舉辦創新創業的講座、將創新創業納入教育課程等,使大學生在這些形式的影響下,思維不斷拓展,對創新創業有更加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動力。除此之外,一些比較大型的企業也可以利用創新創業平臺,投入相關的創業資源,為大學生創業打開一條道路,從而讓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夢想不斷實現。2.2高效需要加強創新創業的教育。新常態下,在各個行業中合理利用“互聯網+”的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工作者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教學中為學生傳遞創新創業的理念。如多媒體課件、微課等,都是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并且在教學中廣泛得到運用,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大學生們也認識到“互聯網+”擁有的無限魅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互聯網+”在教育靈領域有著極大的運用價值,教學工作者應該引起重視。因此,各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者要踐行時展的理念,轉變教學方略,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教育教學,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在日常的學習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實踐與課本知識相結合,打好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5]。2.3制定法律法規,組建創業團隊。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國家對于網絡的法律手段還沒有完善,因而大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創業風險,無法保護大學生的創新技術,加上許多企業投機取巧的心理,想要占據優勢的產品,國家要制定好法律法規,要保護好大學生的辛苦付出,為其提供相應的知識產權,增加學生創業的動力和創業的信心。另外,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學生要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盟友,組建創業團隊。團隊要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堅定的意志,為實現團隊的創業夢想而不斷努力。在創業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目標,將自身的長處展現出來,提高與自己隊友的默契程度,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現階段技術也很發達,團隊之間不像以往會有距離的限制,國與國之間都可以相互合作,更何況同處一個國家。創業并不是靠一個人,而是要靠團隊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大學生要學會尋找創業人才,為創新創業的成功奠定基礎[6]。2.4大學生要不斷學習,升華自我。所謂“律人必先律己”“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成”,大學生要將創新創業和不斷學習相結合起來,不是隨著學業的結束,就不需要學習,可以自由放任[7],特別是在“互聯網+”的形勢下,新鮮事物時有發生,每天都在不斷改變,未來無法預料,大學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新常態的時代變革下穩住腳步,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發展和學習,通過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以錯誤為借鑒,培養自身的創新創造能力,充分了解自己,不要盲目跟從,學會發現自身的優點,將現代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不斷在創新道路上探索。2.5企業要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在結束學業之后,憑借著自身的能力進入高新企業,面對自己角色的轉變,大學生肯定會有一定的迷茫度,往往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找不到一定的方向感,再加上社會經驗不足,就會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這樣一來,大學生就會出現失業現象,因而對于創新創業也會失去信心。企業應該尊重大學生,鼓勵支持他們進行創新創業,給予他們自我展現的機會,使大學生能夠適應實際的工作,為創新打下扎實的基礎。大學生是新時代下的引領者,他們年輕有朝氣,吸收新鮮事物能力快,可以接受創新思維,在一定程上能夠使企業跟上時展的步伐,給企業注入許多鮮活的資源,讓企業可以在市場更好更快地發展,因而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業很有必要。與此同時,企業可以跟高校合作,制定合作共贏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大膽創業,利用將“互聯網+”的優勢積極研發,使新時代的產品更具智能化,尖端化,促進綜合人才的培養。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科學技術發展進步的前提下,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也在不斷發展,這也充分表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當展的決定性因素,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大學生要正確認識新常態和“互聯網+”在當前時代的重要價值,借助此形式下的發展機遇,緊跟時展的步伐。與此同時,政府、高校、企業等也要發揮自身的作用,積極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資源,為培養國家綜合型人才做準備,為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貢獻一份力量,以此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8]。
參考文獻
[1]徐松美,文雅,齊文娟.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15).
[2]羅惠英,陳書良.基于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8(02).
[3]魏艷春.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業一體化實踐平臺的構建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16).
[4]欒洪波.分析新常態“互聯網+”融入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8(18).
[5]徐松美,文雅,齊文娟.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9(15).
[6]劉莉莉,鄭鵬.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優化路徑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35).
[7]于欣.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創新創業現狀與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7(28).
[8]李銳,鄧超,吳潔.“互聯網+”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祖國,2019(21).
作者:侯湘婷 張美霞 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 上一篇: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 下一篇: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心理素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