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策略研究
時間:2022-08-13 11:23:30
導語: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技術型人才。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環境,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了職業教育的核心問題。高職教師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就業優勢。本文將從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就業指導策略兩個方面詳細分析,基于工匠精神背景下如何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專業性的輔導,旨在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指導策略;就業形勢
高職是我國培養一線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專業技術人才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專業技術型人才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高職大學生與一般高等院校學生不同,就業需求更加迫切,希望能夠通過專業學習,增強其就業優勢[1]。鑒于此,高職學校在開展相關教學與就業指導活動時,應該關注學生的就業需求。高職教師在針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積極的職業態度、職業認知、職業價值觀,全面提升高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1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1社會發展需求。縱看國際制造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的發展,日、德等國家處于國際發展前列,產品細膩、精致、規范,對于企業工作人員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我國目前處于經濟發展轉型時期,各行各業開始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更加注重對技術與職業精神的要求。企業在招聘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不僅看中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更加關注學生的職業態度,如果職業態度不端正,將會影響企業的發展。為此高職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將工匠精神融于其中,契合了社會的發展需求。1.2學生成長需求。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更是個人發展需求。大部分的高職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邁入社會就業,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職業認知等將會影響學生日后的發展以及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貢獻[2]。具有工匠精神的從業者往往更受企業的青睞,有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此外,工匠精神不僅是行業發展要求,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無論從事何種技術崗位,具有工匠精神,都能夠把工作轉為一種藝術,從中尋求到人生發展的方向。培養告知學生工匠精神,契合了高職大學生的成長需求。1.3職業教育需求。職業教育擔負著為國家輸送技術性人才的重任,并需要考慮到社會人才需求與學生自身的成長需求,實踐“教書育人”這一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就業[3]。工匠精神作為職業要求與思想觀念的有機結合,將其與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結合,可以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前,工匠精神在我國職業教育中剛剛發展,需要高職學校進行深入的探究與發展,才能夠不斷地推廣與發展。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當中,不僅培養技術性人才,而且培養真正的工匠大師,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行業水平的提升。
2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
2.1改變觀念,加強認識。工匠精神作為職業道德精神,對于學生日后從事工作、自身發展以及企業經濟效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高職學校教師在指導學生就業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的就業指導觀念,加強對工匠精神的重視,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指導,更要關注學生的職業道德精神[4]。例如:當下部分高職學生在就業之初多次跳槽,缺乏企業忠誠度,從而導致學生就業過程中養成“眼高手低”的就業習慣。教師在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讓學生意識到在工資水平與企業環境達到一般條件的基礎上,應該堅守工匠精神,積極面對工作中的困難“迎難而上”,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與專業知識從而提升自我。2.2信息媒體,加大宣傳。工匠精神對于高職大學生的就業發展與個人成長大有裨益,但大部分的學生對于何為工匠精神仍然存有一定的疑慮。為此高職教師在指導學生就業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加大宣傳,擴大工匠精神宣傳教育面。例如:校內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官方網站、校內APP、電子圖書館、校內電子屏幕宣傳欄等多種方式構建工匠精神宣傳軟環境。同時,教師結合高職學生日后中可能遇到的就業問題,提出假定解決方案,并為學生展示哪種職業做法符合工匠精神需求。同時,教師可以自行編制工匠精神就業指導手冊,將其放置在食堂、自習室、大廳等隨手可見處,學生可以隨時的進行觀看,內化工匠精神。2.3校企合作,專業實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高職教師在工匠精神培養過程中僅局限于理論教學,將很難被學生理解、吸收、應用[5]。為此高職教師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工匠精神滲透與職業培訓兩個方面進行培訓。高職院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鼓勵臨近畢業的學生到學校合作企業進行實踐,不斷地內化與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精神的培養不是朝夕之事,高職學校教師應該盡早開展工匠精神培養教育,借助校內仿真實驗室對學生進行專業培訓,為學生滲透“一絲不茍、迎難而上、團結合作”的職業精神,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將逐漸的內化這種精神,并將其逐漸的轉化為自身的一種職業道德要求。2.4雙師教學,匠人大師。高職學校教育不僅培養一線技術型人才,也是匠人大師的重要培養基地。因此高職院校針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與職業道德素質。為此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借助“雙師型”教學模式,邀請專業從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培訓,通過專業人士的職場培訓讓學生感知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雙師型”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高職教師職場經驗的不足的現狀,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職場建議,有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與工匠精神提升。2.5入職宣傳,加強認同。匠人工作精神不僅是一種個人追求、行業需要,也是從業者對于職業工作的一種肯定。高職教師在指導學生就業過程中,可以通過入職宣誓、職業準則宣傳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從業責任感與入職儀式感[6]。例如:高職學校教師可以每年組織職業精神宣誓,通過隆重的意識加強學生對于匠人工作精神的認同。同時高職教師針對各個專業的不同就業需求,將從業規則引入教學當中,并結合典型案例進行講解,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職場觀念與工作認真、積極向上的職場態度。
3結束語
中國企業的發展缺少的不是技術,而是一種職業道德精神與責任擔當。中國未來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具備匠人精神工作員工的努力。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輸出基地,應該擔負起這一重任,將職業教育融入到高職學生就業教育當中,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結合社會發展需求與學生個人成長需求,通過信息技術等多種媒體宣傳方式擴大工匠精神教育的覆蓋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仲懿.基于工匠精神培育視角下的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策略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17(10):111.
[2]張欣,李亮,李永俊.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研究及對策———以甘肅省河西地區4所學校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8(28):203-206.
[3]曾妍.積極心理學下的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J].科教文匯,2017(11):64-65.
[4]李薇.高職學生就業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7.
[5]黃曦慧.淺談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J].中外交流,2016(1):112-112.
[6]涂永堅.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泉州地區為例[D].福建:華僑大學,2015.
作者:黃雯 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下一篇:在校大學生創業意向差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