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導師制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探索

時間:2022-02-08 03:49:42

導語:全員導師制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員導師制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探索

【摘要】農業高校特色學科為培養德才兼備、滿足行業需求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全面落實全員導師制,對學生采取階段式培養。立足現實,面向全體本科生,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教育職能,成為學生的德育成長導師、專業教育導師、實習實踐導師,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專業教育、心理健康、職業生涯規劃等進行個別化、差異化指導。落實人員、資金、制度,為畢業生提供創業啟動資金或就業崗位,形成良好的就業創業生態系統。

【關鍵詞】全員導師制;培養模式;“三全育人”;就業創業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后,圍繞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作出了許多重要論述,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為高校應該認真領會,堅定執行。農業高校特色學科應優先實行全員導師制,圍繞培養德才兼備、滿足行業需求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標,不斷推進育人理念、教育方式創新,全面統籌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系統化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共同體,形成全員育人合力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一、創新教育機制,探索培養模式

(一)著眼全局,統籌兼顧,啟動全員育人。圍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農業高校特色學科學院要積極推進教育新理念,開展教育機制新實踐,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面向本科生推行全員導師制。(二)全員以愛育人、以德塑人,德育貫穿始終。全員導師制的實施要求全員參與,包括學生全員、教學全員、教輔全員、管理全員。農業高校特色學科具有團隊開展研究的有利條件,推進本碩一體化的培養機制,探索全員導師制的優化機制,要求每個教師在充分發揮教育職能時要身兼三職,即學生德育(成長)導師、學生專業(學業)導師、學生實習(實踐)導師,堅持以專業素質培養為主體,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培養貫穿全過程。(三)持續精準服務,靶向定位,明確培養目標。在本科教育階段由特定教師對學生提供長期穩定的個別化、差異化指導,從入學伊始到畢業離校期間均有指導教師對學生在大學生活適應、思想政治素質、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實踐、身心健康、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升學(出國)等方面進行指導教育。依據“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善創新”的人才培養要求,把大學四年按照循序漸進、全程施教的原則劃分成三個階段,明確每個階段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達成目標和素質要求。

二、深化全員教育,助力學生發展

農業類高校科研任務重,容易忽略思想政治引領,因此更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學科特色,全員推進課程思政,弘揚正能量,奏強主旋律,共同營造堅持“四個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的良好氛圍。(一)健全組織機構。全員導師制領導小組以書記、院長為組長,以領導班子其他成員、院團委、院辦公室、科研平臺辦公室、各系主任為副組長和成員,負責全員導師制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在探索實踐中不斷完善管理和量化考核體系,確保本科生全員導師制實施有章可循,形成較為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二)明確導師職責。所有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或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均應承擔導師工作。導師應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愛崗敬業、治學嚴謹、熱愛學生;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懂得教育教學規律,熟悉學校的教學管理文件以及學分制的有關要求和規定;熟悉所指導學生所在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具有較強教學、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三)劃分階段培養第一階段為1、2、3學期,各班級配備的班主任為入門導師。本階段以導心為主,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認清自我、準確定位。第1學期屬于懵懂期,學生剛入校時懵懵懂懂,需適當為他們灌輸規劃概念,指引學生健康成長。班主任一天一進宿舍、一周一班會、一月一黨課,同時通過查閱學生檔案、向輔導員了解情況,全面掌握班級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工作、生活、性格特點和家庭狀況,對癥下藥、準確引導。第2、3學期屬于漸變期,學生慢慢了解大學生活,確定發展目標,制定發展規劃。以系為單位與學生開展“面對面交流”互動活動,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導師應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思想。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設計和職業規劃,并在第2學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增強學生規劃意識,使他們認清自我、準確定位。第二階段為4、5學期,為學生配備專業指導教師。本階段以導學為主,幫助學生打好學習基礎、挖掘創新潛力。每4~5名(視招生情況適當調整)學生配備一名專業導師,開學初、學期中、學期末各召開一次指導學生的座談會,進行學習講評,平時采取分組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工作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工作。發揮特色學科優勢,要求學生至少申報一項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項目、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本領、實踐能力,為孵化創業項目打下基礎。第三階段為6、7、8學期,為學生配備實習指導老師。本階段以導研、導就業為主,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水平、增強競職能力。實習導師根據專業需求及行業發展,努力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水平,指導學生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及與專業相關的科學研究實驗。學生需完成1項科研課題研究、撰寫1篇畢業論文,論文有一定的淘汰率,嚴把人才質量出口關。通過人員、資金、制度三落實,為畢業生提供創業啟動資金或就業崗位,全員保駕護航。

三、健全考核制度,構建德育體系

農業高校特色學科科研任務重,人才培養偏應用型,因此更需要突出師德意識,用教風帶學風,用學風帶考風,規范教師隊伍,嚴格考核制度。(一)健全監督機制。強化監督制約,抓好制度學習,注重反饋整改。一周一黨政聯席會、一周一專題學習、一周一教工會議、一周一學生干部會議,充分通過導師自評互評、學生民意測評、舉報投訴專欄等監督管理平臺,發揮全員民主監督作用,領導組織機構要對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的導師及時談話、調整或解聘,對因失職而造成重大影響的要追究其責任。(二)健全階段性考核機制。完善日常動態考核、年度績效考核、階段目標考核。根據不同階段分別制定不同的考核內容和指標體系。“工作實績”主要是按照硬性和顯性指標進行考核,突出以下幾個指標:工作職責的履行、指導活動的數量和效果、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獲獎與違紀情況、學生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參與情況、學生、學生就業情況等方面。對定量考核的指標,明確各項分值;對無法直接量化的指標,采取區間打分的方式,根據工作量給出區間分數,按完成任務的數量或質量再賦以分值。組織領導機構成員按階段檢查導師的工作情況,并做出階段性的評價。(三)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推行“權、責、利”相結合,做到有獎有罰。設立考核等級,分為優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五級。考核結果作為導師獎懲、職稱晉升的依據。評聘副高以上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者需擔任導師且考核良好以上,對不合格的導師應停止聘任,且不能參與評聘副高級以上職稱。全員育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精益求精,學生的培養質量才會有較大提升。農業高校特色學科一般會配備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的學術隊伍,依托行業搭建重點實驗室,承擔行業重要課題,與行業聯系緊密,便于與企業建立聯動機制。建立創業就業平臺,并投入相應的教育經費。農業各校特色學科要結合專業特點構建產業振興路線,從而形成良好的就業創業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李婉娜.“全員導師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10):264-265.

[2]曾昆,潘志明,周福才,等.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教育,2016,(01):7-11.

[3]岳宗福.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實踐路程、模式比較與經驗反思[J].揚州大學學報,2018,(04):54-59.

[4]仰丙燦.本科生全員導師制下導師角色問題及反思[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03):150-152.

[5]徐幼宣.全員導師全程引航春風化雨立德樹人[N].中國教育報,2018.

[6]吳春鳳.我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參與科研的路徑選擇[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236-237.

[7]巴素英.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教學及趨勢[J].現代教育科學,2004,(02):108.

[8]姬鵬樺.英國本科生導師制及其啟示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07):57-60.

作者:徐滌寒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