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法制教育模式研討
時間:2022-02-15 03:25:00
導語:高職學生法制教育模式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過全國三個五年的普法教育,職業教育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職教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了較明顯的增強,許多職教學生懂得了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國家、集體及自身的合法權益。但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校園犯罪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并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
職教學生犯罪是諸多方面的因素交織作用的綜合癥,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首先,學校對法制教育缺乏重視。學校是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學習場所。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是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對其影響最大的人之一。一般來說,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僅次于他的家庭和家長,有的甚至超過了家庭、家長的影響力。但現行教育制度存在缺陷是不容回避的問題。一是單純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現在雖然強調素質教育,但分數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乃至教師的前途。一部分教師對學生成績的關心有加,而對學生個人品德有所忽略。表現在對差生放手不管,缺少必要的關心,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不了解、不研究。有的學生因此自暴自棄,直到他們犯罪了,老師才如夢方醒。
其次,家庭教育缺失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是傳播和學習科學文化、傳統社會道德規范的重要場所和課堂。家長的素質如何,教育方法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職教學生的心理素質。
第三,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網絡文化是誘發職教學生犯罪的重要原因。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容易產生消費意識盲目膨脹,追求物質金錢的欲望及腐朽思想嚴重侵蝕了職教學生的身心健康,一時間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重新抬頭,經濟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職教學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職教學生向往金錢物質,使得一些職教學生為獲不義之財瘋狂作案。隨著互聯網、影視文化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傳播,各種文化思潮令人目不暇接。使身心都不成熟的學生難以抉擇。一些不健康的傳媒宣揚享樂主義,渲染暴力、兇殺、色情等信息,嚴重誤導了職教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成為近年來犯罪的直接原因之一。
第四,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是校園犯罪發生的內因。學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家庭結構殘缺,缺乏父愛和母愛導致的孤僻、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理。心理極為脆弱、偏執,逆反心理重。存在逞強好勝心理、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極模仿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等一些不健康心理的隱患。報仇心理和反社會心理等又決定了他們對不良刺激內容的選擇和消化,如不及時矯治和消除,其直接惡果必然導致各種違法犯罪的發生。
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社會、學校、家庭、職教學生自身多方如何有效的防范,創造良好社會氛圍,使在校職教學生得以健康成長呢?
首先應從學校開始。學校是職教學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與遵紀守法及網絡自護的教育,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各學校的法律和德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在學生中以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網絡法制教育,并組織專題討論。同時要用鄧小平理論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以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們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增強他們道德判斷能力,指導他們學會選擇,識別良莠,提高自我約束、自我保護能力,鼓勵他們進行網絡道德創新,提高個人修養,養成道德自律。同時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校園網吧,提供學生安全健康的上網環境。
學校法制教育內容要豐富。各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電視片,電影和專題廣播,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組織有獎征文,組織模擬法庭,開辦法制宣傳園地,印發普法小冊子,開展法律咨詢活動,參觀監獄,旁聽有關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審判活動,請政法干警講法制課,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普法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法的觀念。
學校應適時開展“建立‘問題生’成長檔案”、“法制知識競賽”、“道德風尚競賽”等系列校園文化活動??梢哉f,每次大型的活動都是一次展現個性的舞臺,充分激發學生自主教育的積極性,也創造了轉化學生的契機。學生是涌動著活力的生命體,是法制教育的對象,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不是靠老師、家長苦口婆心教育出來的,更不是“管”、“逼”、“壓”出來,關鍵是在積極參與主體活動中自我規范、自我約束、自我矯正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
其次,家長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學習和掌握基礎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以民主、平等、寬容取代專橫,權威、獨斷,承擔起為人父母的教養責任,和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煩惱,化解他們的憂慮,努力縮小代溝,以文明的談吐舉止,樂觀的態度,高尚的情操,進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時,家長要注重孩子的交友的情況,及時與學校溝通。家長要從小事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習慣,對不良行為要及時地預防和矯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決,而要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話他們聽不入耳,可以設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親朋好友從旁勸導。以便及早發現情況,即使有“苗頭”,也可以完全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家長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召開的不定期家長座談會,座談會不是成績匯報會,而是談心會、促進會,學校及時總結推廣好家長的先進事跡,使好的經驗大家共同擁有。
第三,社會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例如:目前,形形色色的網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網站缺少點擊率。因此,需要加強網絡工作的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了解熟悉學生心理特點,思想情況,又了解網絡文化特點,能比較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的隊伍,建設一批能吸引學生“眼球”的綠色網站,在網上進行生動活潑的教育,弘揚主旋律。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網站,用主旋律和喜聞樂見、深入淺出的內容吸引學生,凝聚大學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學生就一定能夠茁壯、健康地成長起來。國家和地方要加大網絡管理力度,規范互聯網及相關事業的有序發展。
第四,學生自己要提高綜合素質。例如,當學生遭遇不法侵害時,要及時向家長、教師匯報,要放寬心胸,有事不要深藏在心里,要說出來,要學會去跟別人溝通,不逞一時之能。增強自我防衛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要共同關心職教學生的健康成長。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創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把在校職教學生的思想引導到積極向上的軌道上來,并讓他們學有所成,就業時有一技之長。同時,家庭及全社會團結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努力營造一個學法、守法、護法的社會環境。校外的法制教育要通過開展法律進萬家,努力創造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學校要通過采取與政法等有關部門建立共建共育單位,聘請校外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卡、定期家訪,向社會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傳教育。同時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校園周邊治安進行集中整治,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健康的學習環境。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心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火災防范檢查工作交流
- 下一篇:縣長在貿易博覽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