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學學科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05:03:00
導語:教育美學學科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教育領域教育美學心理學理論教育轉化素質教育環境應試教育
【論文摘要】教育美學是把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理論應用于教育的一門新興美學學科,它著力探究讓教育按照美的規律來運作與發展,從而通向至美純美的境地,以提高當代教育的整體質量。德、智、體、美、勞這五項指標中,“美”是這幾年才加上去的,這一時代的進步,更促進了教育美學的萌芽與發展。
當前,我國的教育正處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重大轉型期,而素質教育環境的優化是個首先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這就是迫切需要我們不斷地、及時地運用美學、心理學理論研討存在于教育領域的美的現象及其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展,真正全面提高中國教育的質量。素質教育的任何環節都離不開教育美學,教育美學促使教育環境整體協調,從而形成強有力的素質教育網絡。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優美的品質、良好的學風,要培養出正直誠實、奮發向上、自立自強、堅韌勇毅、開拓創新的一代新人,都離不開教育美學的實施。若要對學生施以深刻的審美愉悅與審美感受,以陶冶其情操"豐富其情感"提高其審美能力,這一切也只有通過教育美學來完成。可以這樣說,教育美學是素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因為教育美學與美育一樣,具有形象具體的鮮明特征,受教育者極易接受。它又具有以情感人的情感性,極易實施。
創設與發展教育美學勢在必行,亦切實可行。這一點,馬克思在分析人類勞動與動物本能活動之區分時就透辟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進行”。創設與發展教育美學,即為了充分發揮美在教育中的作用,更好地深化教育改革。應當指出:教育美學的形成與發展,頗符合教育藝術與科學發展的趨勢,亦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當前,我國教育領域深入改革觸及到一個重要問題,即是需要很好地加強教育審美化,正確判斷與強化教育的審美屬性,用美學心理學原理與方法來正確指導教育與教學活動。國人對教育審美價值的清醒認識,對教育審美屬性的深入開發,對教育審美經驗的不斷提升"使教育美學取得長足發展且日益深化。
那么,當今我們廣大理論工作者怎么樣去構建、發展這一門新的教育美學?筆者以為至少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準備:
首先,要加大對中外教育美學史的研究力度與廣度。教育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雖是近幾年才起步,但是這方面的思想誠如上文所言卻早已存在。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家關于教育美學的認識,為我們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這就需要我們去耐心提取、認真分析、科學總結。
在我國漫長的教育發展歷程中,有許多教育思想家在教育美學、尤其在教育藝術和教學藝術方面發表過不少有價值的見解。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視教學藝術的意義。而我國古代的教學藝術思想則集中體現在《學記》中。《學記》全面論述了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學習與游樂、學習與休息、親師與樂友等多種辯證統一關系,是我國古代很有代表性的教學藝術辯證法,《學記》還非常重視教師的教學藝術。此外,明代的王守仁,近現代教育史上的蔡元培、魯迅、梁啟超等,都對教育美學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西方對教育美學的研究也可上溯到古希臘,其教育美學思想是在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古羅馬的西塞羅等人的教育藝術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之后的夸美紐斯、盧梭、第斯多惠、斯賓塞、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等也都從各自的教育觀出發,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美學見解。現代外國很多教育家也都關心教育中的美學問題。
古今中外眾多的教育家對教育中的美學問題所進行的探討,取得了相當有價值的成果。其共同特點是:他們都認識到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門藝術;在教育指導思想上,他們大多都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教育中獲得愉悅和滿足;在教學方法上,都反對注入式,提倡啟發式;有些教育家還身體力行,將自己的思想和理論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表現出了高超的教學藝術水平,但中外歷史上的教育美學思想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一是研究范圍窄。他們大多只是論及教育美學的一個方面——教學藝術問題,而且對教學藝術本身的探討也不夠全面,談論較多的是教師的語言藝術、提問藝術等。二是理論層次低。他們對教育美學的認識,大都停留在經驗描述狀態。具體來說,它們只是作為某種感想或言論而存在,沒有進行系統的理論論證,沒有真正上升到應有的理論高度。這也就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的拓展空間。
其次,構建、發展這一門新的教育美學,我認為還要不斷加強教育美學的基本理論建設。加強教育美學理論建設須切實掌握現代教育的基本規律與特點,須深入理解現代心理學美學,須正確擺布教育學、美學、心理學三者的關系。這里著重闡釋一下對現代心理學美學的借鑒。新時期中國美學研究的一大成果,是深化了對審美主體、審美體驗與文藝創造、文藝鑒賞的心理研究,現代心理學的相關經驗給當代美學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我們欣悅地看到:心理學美學的崛起與拓展,已與傳統的哲學美學雙峰對峙。而現代心理學美學對現代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心理學美學重在探索與揭示教育的審美主體心理的特殊功能、目的與任務,它對于教育的實踐功能與社會功能作用甚大,可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深化教學改革。當然,教育審美與教育藝術知覺過程中的實驗探究,易見顯效,而教育心理實驗方法用于教育審美經驗探究時,受各種條件制約,見效較慢。所以說,當前如何在對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理論進行科學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各方理論的有益營養與科學結論,博采各家之長,尋求創新發展,豐富與拓寬一種能夠正確闡釋教育領域審美經驗與心理機制的新理論——教育美學,已成當務之急。
在教育美學的基本理論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要特別加強教育領域的美學問題,心理學問題即教育美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此外,筆者認為還應下大力氣拓展與研究以下幾個問題。教育美學這個概念內質的準確界定,教育美學的發展空間研究,深入探討教育主體美、教育客體美、教育環境美、教育心理美、教育形態美這幾個具象及其在教育美學中的位置,作用及存在價值、研究教育美學的教育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教育美學與教育心理學的辯證關系,教育美學與美育的辯證關系、科學總結,正確解釋教育領域的審美現象、形象揭示教育的心理基因與審美規律$創設教育審美學說,有力指導教育的審美實踐,系統總結教育美的創造、尋求深化素質教育與教育美學的契合點、深入探尋將教育主體美、教育客體美、教育環境美、教育心理美、教育形態美等落在實處的技術問題;這幾個問題我認為是加強教育美學理論建設的重點,也是強化教育美學內涵的根本所在,做到這幾點,我們就能真正釋放出教育美學的潛能,充分挖掘出教育美學的社會價值,使教育美學發展到更高、更成熟的階段。
最后,實施、創設這一門新的教育美學,在當前具體而細微的教學實踐中,也要有所反映。教育美學的載體之一——美育——并非只是藝術課和美學理論課,它還應滲透到所有課程的教學中,以至于滲透到整個校園內外!蔡元培說。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都只講求知識的說教和灌輸,人為地把美育和教學隔絕開來,使課堂成為學生情感活動的森嚴禁區,這就不僅削弱和限制了美育,而且萎縮了受教育者智力的發展!毀棄不用美育的傾向,是降低我們教學質量的一個很大缺口!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美育的作用,讓美育融于教學,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能夠鑒賞美和表達美,在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達到教書育人的作用,把培養健康的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尚情操作為個性心理品質方面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因此,在教學中積極滲透審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1、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充分感受美的能力。2、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4、作為審美實施者的教師的教的藝術。
- 上一篇:縣環保局廉潔環保調研報告
- 下一篇:縣環保局文明行業創建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