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高等教育發展
時間:2022-03-19 08:27:00
導語:旅游高等教育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旅游專業的從屬地位
前幾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對我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學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僅在管理學門類(編號12)內,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編號1202)之下,設有旅游管理二級學科(編號120203)。這是高等旅游教育方面唯一的一個專業。眾所周知,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行業,涉及到食,住,行,游,購,娛六大方面;旅游學科體系是一個多學科,多層次的學科體系,包括管理學科,經濟學科,地理學科,文學學科,規劃學科等多個學科。因此,我國教育部把旅游專業僅僅作為一個二級學科的專業極大的限制了旅游教育的發展。學科的如此安排,使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出現“小而全”的局面,課程涉及旅游各個方面,而僅僅是皮毛。使得旅游高等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而空”。
1.2旅游教育脫離市場需求
近幾年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旅游業在國民經濟和地方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將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或地方經濟中的的支柱產業或先導產業來抓。為適應旅游業發展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要,各高等學校也紛紛將原來的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系科或專業“改造”為旅游系科或專業。各高校旅游專業成立時間倉促,沒能很好的考察旅游教育市場,也沒有作出明確的市場定位。由于“跟風”辦學,很多高校的旅游專業是建了拆,拆了建,反反復復。因此,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辦學嚴重脫離市場需求。
1.3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設置較混亂
近幾年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旅游業在國民經濟和地方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將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或地方經濟中的的支柱產業或先導產業來抓。為適應旅游業發展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要,各高等學校也紛紛將原來的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系科或專業“改造”為旅游系科或專業,如地理專業,歷史專業,管理專業等。這樣以來,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帶有明顯的原專業痕跡,含有大量原專業課程,導致旅游專業的課程特點不突出,專業定位模糊。課程設置帶有明顯的拼裝色彩,進而造成課程體系的內在聯系性差、系統性差。沒有明確可行的培養目標,高校定位于培養所謂的“厚基礎,寬口徑”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課程涉及管理,金融,財會,有的甚至是理工科的部分內容。
1.4師資隊伍質量不高,普遍缺乏實踐經驗
由于目前的旅游高等教育系科和專業都是從其他系科、專業轉化來的,專業師資力量就存在著相對薄弱的問題。一方面,大多數教師從講授原有系科的專業課改教旅游專業課,沒有受過正規的、系統的旅游專業教育,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實際也不夠了解,所以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普遍不好。另一方面,大多數教師僅僅限于理論研究,對旅游各方面的認識止于書面階段,對所教授的課程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屬于“蜻蜓點水”式教學,僅能授業,不能解惑。
1.5畢業生就業尷尬
我國旅游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是不盡如人意,而且畢業生轉行、跳槽現象嚴重,據統計顯示,全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就職于與旅游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比例僅為30%左右,旅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困難重重。
2對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發展的建議
2.1國家和旅游行政部門要做好對旅游高等教育的宏觀指導
我國旅游教育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家和旅游行政部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在目前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有序發展,出現“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應依靠其政府職能,因勢利導,使旅游高等教育發展進一步規范化。國家和地方旅游行政部門應該從旅游人才市場的需求狀況出發,做好國家和地方旅游人才需求預測和人才素質結構分析,向旅游高校提供旅游人才供需信息指導。整體規劃旅游專業建設,調整旅游教育結構。把旅游教育的內容(如本地區、本行業缺哪些人才、怎樣培養、采取哪些措施等)納入各省制定的旅游業發展“十五”計劃和到2015、2020年的規劃綱要中。行政主管部門還要做好旅游企業與旅游專業合作的搭橋工作,使旅游業的校企結合能夠在政府主導下蓬勃發展。
2.2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培養目標,科學設置課程
我國目前已有旅游專業的院校,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語言類專業改辦旅游管理專業,他們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導游;第二類是地理、歷史等文科專業改辦旅游管理,他們的側重則是旅游資源的調查、鑒定、評價和開發,以及旅游發展歷史的研究和景觀的藝術欣賞;第三類是經濟管理類轉軌為旅游管理,這類學院的優勢在經濟管理學科上。盡管有這些分類,其辦學特色仍顯得不突出,只是略有偏重。筆者認為,各院校要根據旅游行業發展現狀,旅游企業需求情況,院校所處地理位置等因素,參考國外對旅游專業的劃分將培養目標定位更加細化,如旅游管理學科分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休閑娛樂管理或游憩和公園管理等。在課程設置上,一定要按照確定的方向安排課程,擺脫通才觀念;還要注重教授的深度,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操作過程,更加要讓學生參與操作,學會怎樣做,怎樣處理實際問題。旅游高等教育只有走“專而精”的辦學道路,找準旅游市場需求缺口,才能解決旅游專業學生供需錯位問題。
2.3建立高素質旅游專業教師隊伍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決定旅游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旅游院校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建設自己的師資隊伍:
(1)要創造條件,開展對旅游高校專業教師的專業提高培訓,使他們能夠盡快熟悉所教課程,提高教學質量。鼓勵旅游院校間的師資交流和培訓,新近開設旅游專業的院校的教師可以到一些開辦時間較長,已經有豐富教學經驗和雄厚師資力量的旅游院校考察、取經、接受培訓。
(2)旅游專業教師要深入旅游業實踐領域,通過到企業兼職、掛職了解旅游業發展的最新態勢,這樣在教學中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生動的案例來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3)聘請具有熟練的技能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的旅游業界人士到院校從事兼職教學工作。聘請兼職教師可以為旅游教育師資注入新鮮的血液,有利于學科的發展和專業的建設。在課程教授上,兼職教師可以與專業教師一起參與備課,共同完成課程的講授工作。雙方能夠揚長補短,更深層次的挖掘專業內容。
2.4轉變實習方式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是為旅游企業培養人才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定在旅游企業上,實踐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實習是學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方式。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現有實踐教學模式大都以校方安排為主,實習期為三至六個月。這種實踐模式無論在時間還是管理上都顯得死
板,學生要完全脫產的實習幾個月,而幾個月的時間又是遠遠不夠的。筆者建議采用一種新型的實習方式--學生兼職打工的方式。學生可以利于寒暑假,周末,及晚上的時間去酒店打工。通過做兼職,學生可以學習到很多實踐的知識,起到實習的作用;實習的性質是兼職打工,是有經濟報酬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利于課余時間,不耽誤理論課程的學習,而且實習時間不僅僅是現在的幾個月,可以是三四年。在這種實踐模式下,學校要充分做好牽線搭橋的作用,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兼職平臺,并協調好學生和企業之間的關系。
2.5通過校企合作,建立貫通式本碩連讀的培養模式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培養人才時,應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及時進入角色,要通過校內訓練和校外實習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素質。由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強實踐操作性,現行的實踐安排無論從時間上還是質量上都不能達到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旅游高級專業管理人才”的目標。筆者建議,高校在旅游專業人才培養上能夠考慮本碩連讀的培養模式。貫通式本碩連讀培養模式是把本科和研究生教學計劃統籌考慮,形成有機的整體。把本科生培養和研究生培養結合起來予以貫通,避免重復,提高教學效率。在貫通式本碩連讀培養模式下,網羅全國優秀生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能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將實踐與學習,研究有機的結合起來。
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碩連讀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教育階段,第二階段為實踐研究階段。
基礎教育階段學制三年。第一年不分方向,學習基礎知識,實行通才教育。第二年學習旅游專業的基礎知識。第二年以后分類進行培養,學生可以根據前兩年的學習,在第二年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旅游方向,再確定所選方向的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第三年的專業課學習,再逐漸轉入第二階段的學習。鼓勵學生在三年級參加導師正在進行的科研課題,教師的品德,教師淵博的知識和他們的閱歷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參加科研會給他們帶來對知識的渴求、憧憬和希望,還可以使他們了解科學研究的全過程,這也是對他們接下來幾年中實習和工作的一個演習。
實踐研究階段學制也是三年。通過前三年的基礎教育,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旅游學科知識,該用實踐來檢驗所學知識了。第四年為實踐年,學生在與學校聯合的企業(實習基地)中去實習,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學生要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在酒店的各個部門進行輪崗實習,便于學生全面了解酒店運作,為以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實踐基礎。在第五年的學習中,學生結合實踐經驗重點研究專業專題,培養學生做學問的能力。第六年,也是旅游教育的最后一年,學生應該再回到酒店。旅游教育本碩連讀培養的是旅游高級專業管理人才,就應該讓學生學會酒店的管理工作,具有酒店管理經驗,在畢業以后才能如愿進入管理部門工作。
貫通式本碩連讀培養模式的有效進行,依賴于企業的配合。因此,高校既要在校內建立必要的實驗訓練基地,在傳統技能型實驗室的基礎上構建現代旅游管理實驗室,包括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現代旅游管理模擬、飯店管理模擬等,建立教學、實踐、科研三位一體的實驗模式;同時更應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選擇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旅游企業作為學生校外實習的基地,保證大量實踐技能性課程的教學需要。
參考文獻
[1]黃松山.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桂林旅游[J].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2]朱若男,張德成.21世紀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改革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
[3]肖愛連.我國旅游教育發展初探湖南[J].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6.
[4]柳進,劉明珠.貫通式本碩[J].連讀培養模式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
- 上一篇:高等教育公平問題
- 下一篇:機關組織開展思廉日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