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報在德育的重要性論文
時間:2022-07-20 08:59:00
導語:高校校報在德育的重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高校黨委和行政的機關報和校園內宣傳思想工作的主流媒體,要完成好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使命,必須把握正確的導向,體現鮮明的政治特色,同時應該貼近師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增強可讀性,體現出自身的魅力,提升輿論宣傳的實效。
關鍵詞:校報;教育;功能;使命
校報在高校所產生的影響或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為思想陣地和輿論工具,責無旁貸地肩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大使命。廣大校報工作者必須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努力提升報紙的品位才能完成歷史賦予的重任,也才能使自身的事業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由中國論文聯盟收集整理。
(一)
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要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任務偉大而艱巨,這不僅要求物質文明有一個大的發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也有一個大的發展。處在這樣一個時期,高校培養人、塑造人的任務是極其繁重的。
輿論宣傳作為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們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緊密相關。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服從和服務于全黨全國工作大局,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可含糊的。發展高校校報事業,滿足廣大師生員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于提高人的素質,促進高校的改革發展和全面進步,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報事業與時代相呼應,最根本的體現就在于給廣大師生員工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為高校的發展進步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思想保證。在新的歷史時期,廣大師生員工正為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新局面而頑強拼搏,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必然會牽動政治、社會、文化乃至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高校是社會的縮影,又是知識、人才、信息的聚集地,經受著各種思想文化、各種意識形態的碰撞和沖擊,在前進的道路上困難是很多的,矛盾和問題也是錯綜復雜的,人們思想上的疑難和困惑也是難免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既為高校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更高而迫切的要求。無疑,堅持辦報育人,努力采寫出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新意、有吸引力的高質量的優秀作品,為廣大師生員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這是新時期高校校報回應時代召喚的神圣使命。
(二)
堅持正確導向,唱響時代主旋律,這是校報鮮明的政治本色。我國校報事業的性質以及它所擔負的任務與職能,決定了這份報紙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領辦報工作,講政治、講大局,牢牢把握正確的方向,為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高校校報是高校黨委、行政的耳目喉舌,負有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責任。事實證明,校報導向正確,可以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任務起到有力的宣傳貫徹作用,并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任務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貼近師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反映和回答師生員工所關心的問題,服務于師生員工,這是校報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科學發展觀,體現辦報宗旨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校報功能的根本途徑。同志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要始終堅持聯系實際、深入生活、貼近群眾,努力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校報堅持“三貼近”,這不僅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校報自身發展的需要。貼近師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核心是貼近師生。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認為,堅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說話,為人民呼號,這是新聞工作不可動搖的基礎即深刻的人民性和人民精神的體現。在高校,廣大教職工是主人。一方面,我們的各項政策都是以師生員工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合乎師生員工的利益。高校黨委機關報必然要以反映師生的愿望和要求為己任。另一方面,廣大教職工是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主體,師生員工是校園生活的主體,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是面向廣大師生員工的,校報工作是學校黨委和行政與師生員工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也是直接面對師生員工的。校報宣傳能否被廣大師生所接受,是否讓廣大師生喜聞樂見,這事實上也已成為校報輿論引導是否有效的試金石。從師生比較關心、大家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入手,把宣傳主題同師生利益密切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體現校報的宣傳教育功能。
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風格獨特,藝術精巧,這是校報宣傳教育的魅力所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時代主旋律不是空洞的,機械的,枯燥的,它是有機地、巧妙地把宣傳主題滲透和溶解在各種體裁、各種風格的作品中。校報工作面對的是不同層次,不同品位的校園受眾,作品的思想觀點必須通過適當的、豐富而準確的表現力的形式使其內容更明白、更深刻地傳達給受眾。其收效必然要以師生的接受效果,以師生喜歡不喜歡,師生接受不接受,師生理解不理解為尺度。不講究傳播藝術,簡單地重復一些政治口號,或者搞一些空洞的說教,不利于內容的表達,也不可能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吸引力,達不到宣傳的效果。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前提下,既體現校報的整體特點,又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和魅力,校報才能受到青睞,博得眾愛,其宣傳的主題思想才能讓師生員工入腦入心。
(三)
客觀事實是校報的本源,是校報的基礎。堅持新聞宣傳實事求是的原則,這是我們黨在長期的新聞宣傳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新時期新聞宣傳工作的立業之本。實事求是是新聞報道特征和客觀規律的要求,也是校報工作者應有的品格。作為校園傳播媒體,校報首先是組織師生、教育師生、引導師生,體現黨委意圖,服務學校中心工作的工具。在政治上,必須旗幟鮮明地反映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和政治觀點,通過準確全面地反映生活的本質和主流來體現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實施正面的宣傳教育。在傳播功能、服務功能、娛樂功能、消遣功能上體現引導受眾,影響受眾,服務于受眾的主觀愿望和客觀效果。如果不面對現實說真話,不依據事實講實情,不聯系實際發議論,其結果必然是在政治上、思想上、行為上和生活方式上等方面產生誤導,使廣大師生步入誤區,進而使校報自身也失去生命力。
科學地反映實際,努力采寫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這既是校報工作者科學文化素質的體現,也是校報工作者人生價值觀的反映。校報工作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校報工作者自身的人生價值觀正確與否,對于其觀察、分析、判斷事物以至構成作品的思想內涵有著重要影響。一位合格的校報工作者,其人生價值觀不可能是畸型的、傾斜的,而是牢牢地定位于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上。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保持良好的思想素質,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才能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去完成辦報育人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朱小丹:《提高創新宣傳思想工作的能力》[J],求是,2006年第1期:36
(2)耿玲:《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幾個重點》[J],紅旗文稿,2007年第19期:35
(3)王先榮:《責任意識對新聞工作的統率作用》[J],新聞采編,2007年第1期:36
(4)李小明:《報紙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J],新聞采編,2007年第3期:10
- 上一篇:女司機先進事跡
- 下一篇:郵政支局創建青年文明號工作計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