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現狀探索
時間:2022-03-09 10:33:00
導語: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現狀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呈現出可喜的發展勢頭,但在職業規劃指導、自我認知、職業技能開發與培訓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追本溯源,院校領導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課程開發的深度、課程實施的廣度、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及課程評價是導致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不足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現狀
順應經濟的發展和就業制度的需求,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其一,課程內容涉獵面雖廣,但對于現代社會生活與職業密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乏味到豐富多彩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切相關的能力、素質,挖掘力度不深人。職業指導的范圍盡管包分階段、滲透性、全程化和“授人以漁”的特征。可喜的趨勢面含了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測評、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不少內容,前,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尚處于起步階可是由于課時少,基本上也就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中的求段,距離科學性和成熟模式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職擇業指導兩部分的教學能夠展開:
一、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的不足之處水,流于形式。這種現狀,恰恰忽視了學習能力培養、個性塑造
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的不足之處,從學生求職存在的問潛能開發與技能訓練(包括創業創新能力、職業決策能力、自我題、學生對職業指導課程的滿意度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管理能力等),忽視了經濟社會發展尤為關注的能力與素質的與反饋上可見一斑。挖掘與拓展。
(1)今年年初,權威職業規劃咨詢機構向陽生涯聯合中國足,阻礙課程教學目的實現,因此,難以滿足高職畢業生擇業、就職業規劃師協會做了一次“職前調查大行動”,結果揭示了當前業及職業發展的需要,更難以滿足社會及用人單位的需要。大學生存在的十大問題。其中,在高職生身上表現顯著的有:其二,課程的呈現多以顯性課程為主,忽視了隱性課程的開86%的學生反映對專業不了解,不清楚就業方向;78%的學生由發。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一般依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組織于自我認知欠缺,表現為自卑和自負,導致逃避就業或失去就業課堂教學內容;很少有院校,以黨團委、學生處、學生社團等為課機會;面對“請你說出自己的優勢”一題,50%的學生回答不清程載體,將職業指導回歸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開發、創設隱性楚,26%的學生回答沒有,20%的學生只能列出1-2條;許多學課程。沒有隱性課程配合,就缺少了環境氛圍對學生意識形態生還存在不會做職業生涯規劃、擇業時亂投簡歷等問題【7]。的影響,使得顯性課程猶如空中樓閣,很難引發學生的共鳴。中國畢業生網調查發現,七成多的學生沒有職業規劃;諸多相關其三,課程模塊以理論體系為主,能力開發與訓練匾乏,不調查亦表明,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與自學能力是當務之急。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現行的職業指導課程。
(2)從學生對職業指導課程的滿意度看,在2006年,據“關受傳統教學的束縛,往往沿用知識傳授模式構建課程體系,理論注大學生就業項目組”與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調查統計,大學性強。該種課程體系與課程性質不符,限制了“學生為主體”的生對就業指導滿意度非常低,僅不足一成的學生表示“滿意”;參與式學習情景的創設,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局限了學生近期的相關調查仍顯示,六成以上學生對就業教育不滿意。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3)據《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09)》顯示,企業對大學生職(三)課程實施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脫節,實效性差。業技能的需求依次為理解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管理能力、其一,課程實施在外延上實現了全程化,但是忽視了內涵建應用分析能力、動手能力,恰恰是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的薄弱設的全程化。高職生需要通過職業指導掌握的,并不是單純的環節;歷年相關調查還呈現出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職業道德不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而是開發、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動意的現象。
以上調查結果充分揭示了,我國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普指導,在全程化內涵上下功夫。但是,高職院校現行的職業指導遍在職業規劃指導、自我認知、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技能開發與課程,雖然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實施環節,貫穿了高職生學涯的始培訓上存在不足之處。終;然而,只是發展了外延上的全程化,靠課堂上有限的指導。
二、導致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不足的成因分析法實現隨時隨地、經常性地指導。
職業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生的態度、認知和技能三其二,沒有挖掘全體員工的力量,課程滲透性不足。高職院個層面,需要從知、情、意、行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地指導。鑒于校職業指導課通常由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也有一些院校由兩課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職業指導課程出現以上不足之處的主要教研室負責。前者情形下,教學任務主要由就業指導中心承擔,原因如下:
(一)思想上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導致課程地位明顯低于其主要由兩課教研室承擔,少數內容滲人了專業課個別教學環節。該種狀況,既未充分挖掘出專業課與兩課在職業指導上的優勢,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對職業指導的必要性有了更未去建設性開發院校其他處室與學生社團在指導上的潛力,較深人的認識,以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將其列人了教學計劃,效果自然不及全員關注指導、全員參與指導的力度。由此可見,然而對課程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首先,由于職業指導起步之所以職業指導教學效果不理想,一頭沉壓在就業指導中心或晚且專業化程度低,院校領導班子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兩課教研室肩上是主要原因之一。高職院校沒有設立職業指導教研室,師資以兼職為主,教學教研其三,重課堂教學,輕生活體驗。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水平低。其次,具有操作性的教材乏善可陳,加之課時少,亦很職業指導是在第一課堂進行的,鮮少課堂外的活動或實踐。
(二)課程開發淺層化,不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不足、理性認識模糊。盡管在教學方法多樣化的前提下,指導課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但缺少感性與理性認識的興趣難以持久。這是職業指導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四)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低、實戰經驗不足。職業指導目的性強、針對性強,相當于一項社會實踐,對于從業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實戰經驗有著較高的要求。但由于職業指導在我國起步晚,經過系統進修深造、參與過課題研發的人才,只有鳳毛麟角,因此,許多高職院校尚沒有一支專職的教師隊伍。職業指導教師一般是其他教師或機關工作人員在經過速成式培訓、取得職業資格后從教,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既未經過培訓又無職業資格臨時抱佛腳,導致教師隊伍有的理論水平低、有的實踐經驗不足。與其他課教師比,職業指導教師學歷層次與專業化程度偏低、教學教研能力薄弱,很難給與高職生足夠的、有效的指導。
(五)課程評價跟不上,不利于課程的改進。
課程評價能從指導者、被指導者、旁觀者等多個角度分析、診斷現行課程的不足,可以為完善現行課程或將來的課程開發提供客觀的依據。然而,多數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課程缺失了這一環節,導致不能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局限了職業指導的應用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李瑤琴.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求職存在十大問題[N/OL].北京青年報,2010-02-09(D3).
[2〕李貴紅.完善創業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加強職業能力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4);94-96.
[3」黃艷芳.高職教育職業指導課程標準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1(4);15一18.
[4」揭育通.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設置與與教學模式探討〔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26(8):200-203.
[5]閏繼臣.高職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必須適應學生的就業需求【J].教育與職業:課程與教材版,2005,(06).
[6」洛克.把握你的職業發展方向[M].鐘古蘭,曾垂凱,時勘,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11
- 上一篇:政協會議委員代表講話稿
- 下一篇:網友戶外游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