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與人才培養芻議
時間:2022-04-27 03:54:00
導語:中外合作辦學與人才培養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動因與現狀,研究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在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與利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其發展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動因
(一)經濟全球化是直接動因
經濟全球化需要相當數量具有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人們對知識和技能的追求愿望在不斷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在不斷增加,終身教育理念受到廣泛關注。由于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差異很大,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教育資源短缺,如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強大,高等教育發達,高等教育資源產生剩余。跨國攻讀學位、跨國辦教育的現象由此不斷增多,最終促成了全球跨國高等教育的大發展,成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產生與發展的動力。我國是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對教育資源有極大的市場需求,在這種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中國當然成為他們合作辦學的對象。
(二)有利于高校課程和教學改革
中外教育體制不同,合作辦學可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使課程體系得到優化,使培養的人才更加適合市場需要。以上海為例,據統計,上海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中,有60%的機構國外教材使用率達50%以上。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可以迅速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它能夠優化教育課程,改進教育方法,使大學教育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以此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三)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我國高等教育供求關系中還存在著結構性矛盾。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使得高等教育供給很難及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問題,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引入一批新興學科,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學校的學科建設,豐富了我國專業、課程門類,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急需的專業人才。如英國瑞丁大學的食品工程專業是在英國名列前茅的優勢學科專業。河南工業大學通過與該校食品工程專業的合作辦學,引進了食品工程專業的課程,借鑒該校的教學和管理經驗,極大地推動了河南省食品工程學科專業的建設。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合作的層次總體上偏低且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較少
目前來華合作辦學的教育機構大部分只是把合作辦學看作是搶占中國教育市場,為其國內多余的教育資源尋找出口和補貼自身教育投入不足的重要途徑,利益動機占據了主導因素,很少真正地從科研和學術交流的角度來看待與中方高校的合作。此外,由于來華的外方合作高校大部分都是在其本國屬二、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高校,自身學術聲譽和辦學水平并不過硬,輸出的教育資源也并非特色專業或在某專業領域內有影響力的學科,所使用的教材不能與學科前沿相接軌,師資力量也差強人意,嚴重影響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和聲譽。
(二)外籍教師資質水平參差不齊、缺乏有效管理
《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指出,“外方合作辦學者應當從本教育機構中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到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執教”,而且要求聘請的外籍教師和外籍管理人員“應具備學士以上學位和相應的職業證書,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但在現實中,對外籍教師的資質來源和證書審查方面管理不嚴,許多外方學校并沒有嚴格按要求派其本校優秀教師來中國參與合作教學。
(三)我國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資質評估和質量監管體系不完善
除個別城市外,全國范圍內的質量監督和評估機制尚未建立,再加上對中外合作辦學進行監管的主管部門眾多,使高校面臨既沒有直接管理部門,又存在眾多管理部門的局面,致使管理混亂,缺乏一套完整的合作辦學監管體系。出現了種種非法辦學、謀求暴利、坑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如年檢制度和辦學許可證制度尚不完善,有些地區尚未開展年檢或任何形式的辦學中期質量監督。在對外方合作機構的資質認證和質量管理上也未能形成一套體系完整、行之有效的資格認證和質量監管體系標準,無法有效保障高校合作辦學的質量,保護國家利益和受教育者利益。
(四)中外合作辦學與培養國際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存在差距
我國中外合作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國際化競爭要求的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熟練外語能力及相關應用學科專業知識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而目前的中外合作辦學在長期目標方面存在較大改進空間。因此,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全面發展、綜合考慮、長期目標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才能使可持續發展觀的真正落實。而這里的教育資源不應簡單地、人為地受制于專業學科,應側重全面發展。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健康、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策引導,強化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管理
政府應公布主要國家的大學排名、專業排名情況,引導國內高校尋找國外知名大學在我國高校設立分校。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可以增強我國高等教育的世界競爭力和國際化程度。建立由政府部門、社會非盈利性評估組織以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等多位一體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評價和監控體系,有制度、有步驟、分層次對我國已開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進行監控與評估,建立質量控制的預警機制,淘汰部分危害教育消費者利益、損害中外合作辦學聲譽的劣質辦學機構和項目。
(二)選準合作教育機構,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要確保所引進的高等教育資源的質量,首當其沖的是對合作伙伴資質的確認和全面了解。國內高校需要積極搜集潛在合作伙伴的辦學資質、辦學能力、學術聲譽等最新數據信息,必要時組織專家實地考察,以防止一些非法教育機構魚目混珠,利用國內高校的信息滯后騙取信任,進入中國教育市場,謀取暴利。與此同時,對符合資質的外方教育機構也要精心遴選。中方教育機構應根據學校整體定位,密切結合國家、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校學科建設需要,選擇國際上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學科專業優勢的外國教育機構開展合作,確保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專業課程和教育模式等。尤其要從促進學校弱勢學科建設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引進“國內急需的、稀缺的資源”,使雙方資源可以有效匹配,優勢互補。
(三)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當前全球已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教育和科技在增強綜合國力中的作用更為關鍵。而我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應該瞄準國際前沿,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建立與社會需求相符合的新學科,培養創新創業型高端人才以突破核心技術,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先是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積累創新創業潛力,再是建立創新創業平臺、提高創新創業素質、鍛煉創新創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2004(6)
2.楊輝.跨國高等教育視野下我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田.北京師范大學,2006(92)
3.王劍波.跨國高等教育與中外合作辦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4.劉建平.與時俱進,推動我校對外交流與合作的發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2
5.譚貞.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與模式優化.教育與經濟,2007(3)
- 上一篇: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動向與回旋經濟
- 下一篇:公共政策公平性的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