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科教融合意義

時間:2022-04-28 08:49:24

導語:高等教育科教融合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科教融合意義

一、科教融合對高等教育學體系重構的意義

科教融合的觀點來重構高等教育學體系就是要將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協同創新研究,既要從教育學科視角關注高等教育學科地位、屬性問題,又要重視科學研究對高等教育學體系建構的支撐性作用。同時,要真正建構一個系統全面的高等教育學體系我們還要弄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這種新的高等教育學包括哪些要素;其次,這些要素間有著怎樣的內在邏輯關聯;再次,它們的各自功能又是什么。因此,科教融合視角下的高等教育學體系應包括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兩大基本活動范疇,二者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從教師層面來講,教師既要做好科研工作,又應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活動;從學生層面來講學生既要學好課堂教學知識,又要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從課程設置層面來講,既應涵蓋一般知識,也應啟發學生去探究知識。高等教育學體系的構建區別于一般普通教育學的根本特征在于它關注高等教育的科學研究活動。需要指出的是脫離教育教學,單方面強調科學研究也會使得高等教育學體系的構建喪失掉“高等教育”的旨趣。

二、科教融合對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意義

(一)對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與科學研究相分立的批判

在現實的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中往往存在著教育與科學研究相分立的情況。這種分立大體上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從宏觀的高校內部運行管理體制上,一些高校機械的將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人為地割裂開來,造成高校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的“二元分離”,另一則是從高校微觀的教師評價體制上注重教育教學而忽視科學研究的現象,或者是教授“兩套班子”,一套專搞教學,另一套專搞科研。從高校管理的宏觀層面來看以往高校所實施的高等教育改革大多是從高等教育出發的,很少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談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即使有科學研究方面的論述也較多是從純科技的角度出發,對高等教育改革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的聯系較少有提及。另外,從當前部分高校內部微觀層次的教師評價政策來看,高校教師評價政策要么看重教學,要么注重科研,甚至把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完全對立起來。一方面,有些高校只重教育教學而輕視科學研究,將教師按照科研與教學工作重點不同進行劃分,甚至出現高校教師不搞科研,竟被評教學教授的情況。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只看教師的科研成果,看他發表了多少學術論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受到忽視。

(二)高等教育改革應將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結合起來

高等教育改革既要注重教育教學又要看到科學研究,在實施高等教育改革的始終,應將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只有從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兩個角度同時進行,才能真正切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運行規律。一方面從高校內部管理體制上要實現從“科教分立”走向“科教融合”;另一方面在教師評價層面也力求構筑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評價權重設置的全面均衡。在實施教育改革中,建立一種二者相互融通的機制,為科學有效的高等教育改革推行提供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

三、科教融合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高等教育環境有兩大基本要素:一是教育教學,二是科學研究。從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兩條路徑出發創新我國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培養各式各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特別是有助于培養一大批科技創造型人才。

(一)對當前高等教育領域人才培養模式的批判

在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們大多只是看到了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而忽略了科學研究對人才培養的積極意義。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近代學習歐美,現代照搬前蘇聯,當代既學習前蘇聯又注重向歐美學習。不管是向注重科學研究的歐美還是向前蘇聯學習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無非都是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由于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歷來較為注重知識的傳授,缺乏適合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文化土壤。已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對人才培養過程中科研能力的培養較為欠缺。許多高校甚至認為科學研究是研究生的專利,而對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則莫衷一是。恰恰相反,很多本科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往往能展示出較為驚人的科研能力。

(二)科教融合視野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科教融合視角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在人才培養過程的始終融入教學與科研兩大支撐性因素。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實施機構,其人才培養模式自然應包括學生的課程學習以及科學研究兩個方面的因素,從這兩個要素出發構建起來的人才培養模式才真正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國外如柏林大學的研討制、哈佛大學的習納明、杜克大學的FOCUS、斯坦福大學的導讀制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研討性教學體系的建設,無不是注重從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兩個維度上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維度,以此設計出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制度框架。

作者:李世奇工作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