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思考

時間:2022-04-11 02:47:58

導語:“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思考

摘要: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方法(AHP),選取與服務貿易相關的經濟與創新指標,構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市場匹配度模型,分析中國與沿線國家發展教育服務貿易的市場潛力,提出“分批次對沿線國家擴大教育服務貿易出口”的發展建議,這一建議,對改變我國教育服務貿易全球逆差的現狀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一帶一路;教育服務貿易;層次分析法;貿易逆差

1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現狀

據統計,2012年全世界總共有超過450萬學生在非本土國家接受高等教育,占世界學生總數的2%[1]。梅瑞爾•林奇使用消費者群體模型,估算出美國之外的全球教育服務業一年的市場價值總和高達1110億美元[2,3]。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服務貿易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龐大的資金規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的數據顯示,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德國是世界上接收外國留學生最多的5個國家[4]。中國作為教育大國,在教育服務貿易方面卻長期處于巨額逆差的狀態。2013年教育部統計的我國各類來華留學生人數達到35萬人[5],而同年的出國留學人數卻超過了41萬。中外學習費用上也不平衡。國內一流大學的來華留學生的最高學費每年一般在4萬元人民幣以下,但我國赴外留學的學費高的則超過了4萬美元。

2“一帶一路”倡議為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帶來的新契機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開始在沿線國家傳播,中國和平崛起的新型發展道路,從根本上摒棄了“國強必霸”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體系。合作共贏、共享紅利、共同繁榮的發展思路逐漸凝聚成了共識,激發了當地學生來華留學的愿望。2014年底,中國先后倡導并設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提供資金支持“。一帶一路”的發展構想也越來越具體、越來越有可操作性。

3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潛力

筆者在以前的研究中曾提出過一個層次分析模型用來預測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與中國發展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潛力。模型包括10個具體評價指標構成(如圖1所示)。該模型選取有世界銀行數據統計的國家共114個樣本國家2003年~2012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了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最具出口潛力的目標市場國排名。本文以當前狹義統計的“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作為分析樣本,將其世界銀行數據代入上述預測模型后,得出中國對于這些國家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出口潛力在全部分析國家中的排名(如表1所示)。從模型預測的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情況呈現以下三個明顯特征。(1)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出口潛力高于其他地區。從模型結果可以看出,位于1~69位的國家有46個。特別是總排名的前30位中有25個“一帶一路”國家。(2)沿線國家與中國的相對實力差異明顯。沿線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的市場潛力排名既囊括了前10%的多數位置,也難擋后10%的制約。(3)市場潛力并不與國民經濟實力呈線性增長。排在表單后面的國家中不乏中東和歐洲的富裕國家。這充分說明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與中國的往來數據更突出的國家。兩國頻密交往需要人才支撐才是激發外國人來華留學的強大動力。

4擴大“一帶一路”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出口的策略建議

4.1強化市場意識——進一步開放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市場

中國公立大學體系的性質一直以來都對教育的市場屬性不重視。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制定促進教育服務貿易輸出的方針、政策,為教育機構提供必要的市場知識和經驗。從而提高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加快擴大出口和縮小逆差的進程。

4.2強化產品意識——完善高校國際化課程體系

“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特別是市場潛力較大的國家,官方語言還是以英語為主,各高校要以建設全英文課程,特別是全英文專業為抓手,降低外國人來華留學的語言門檻,同時也能為本國學生創建國際化的教學環境。

4.3強化客戶意識——區分沿線國家層次開展教育宣傳

中國已向沿線國家設立了政府獎學金名額,這是我國將“一帶一路”國家從世界版圖中個性化對待邁出的重要一步。但“一帶一路”國家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必須進一步細分市場,使諸如獎學金之類的國家資源能夠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國家中。

4.4強化主人翁意識——應用區位優勢和學科優勢重點引導高校參與

中國高校作為發展沿線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主要參與者,不宜追求大而全的發展思路,而是利用好自身所處的區位優勢和學科優勢,找準適合對接的發展線路和領域,根據相關國家的市場潛力去發掘新的增長點。

4.5強化人才意識——構建更加包容的接納機制

高校要為來華留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類的指導,外事部門應盡快完善外國人才的長期居留、簽證發放等政策體系,人力社保部門也要完善高校、研究機構等體制,為單位解決全職外籍工作人員的身份編制、醫療、社保等問題。通過這些措施使外國人才,特別是在華留學后的優秀人才留得下、留得住。

5結語

2013年國家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為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2014年國家召開的全國留學工作會議,更進一步為未來的教育服務貿易進出口重點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其他力量,要把握機遇,主動適應新形勢和新變化,為擴大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出口、縮小貿易逆差探索出適合國情的發展之路。

作者:文思君 齊亮亮 單位: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R].2004.

[2]文思君,唐守廉.基于經濟與科技創新力指標的高等教育服務貿易預測模型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4).

[3]張國軍.我國境外消費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4(01).

[4]張日培.服務于“一帶一路”的語言規劃構想[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