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感恩教育分析
時間:2022-11-01 08:25:53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感恩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關感恩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對父母的感恩“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對老師的感恩“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朋友的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想報”……然而,隨著當今社會經濟是迅速發展,這些融于我們每個人血液的民族文化傳統卻在慢慢減少。這對于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國度,有著以上光榮傳統的中華民族是何等的殘酷?同時,在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的今天我們會在媒體上經常看到有關報道稱;學生打罵家長,學生辱罵老師,學生對寢室同學投毒……太多的負面報導。這些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嚴重扭曲現象,難道就是五千年歷史培養出的炎黃子孫?難道我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難道我們只能感嘆光榮傳統的民族的“悲哀”與“不幸”?針對以上現象,有學者指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高中歷史學科的優勢,充分利用當下教科書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新課標教學課堂上,將傳統歷史教學的思想教育目標拓寬為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其內涵覆蓋了思想、觀念、情感、興趣、態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改變了以往形式單調的缺點。高中歷史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突以下幾方面:(1)培養民族精神;(2)愛國主義情感;(3)培養人文主義精神;(4)培養開放的世界意識。目前,高中歷史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人文主義的教學內容,蘊藏著豐富的感恩教育素材,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和現實資源。通過這種方式,為實施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機和良好的平臺。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當今社會感恩意識日益淡薄,感恩教育就日益擔負起其特有的歷史使命。在培養民族精神方面在歷史教學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一些主題活動加深學生對這種精神的理解,通過對歷史史實的學習感恩祖國。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名族永恒傳頌的精神,更是教育的主題。通過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我們知道,不論是在中國古代、中國近現代和世界史上,都特別強調“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等類似的一些理論。在歷史教學活動中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得歷史學科更加有效的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讓感恩教育與歷史教學相得益彰,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孝道一直以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根基,感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炎黃子孫的良好品德。當今社會中一些青少年學生在享受父母的關愛的同時,卻理所當然的接受著父母的愛。但是,當今社會,在一些學生心中,親情意識卻越來越淡漠。同樣對朋友也要感恩,然而當今社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以“自我”為中心,人情味嚴重淡薄,他們甚至不能與人為善。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接受著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但是我們不能只知受惠,在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雨露時,卻在殘忍的肆意破壞著我們朝夕相處的環境。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感恩教育的內容
維護國家團結統一。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統一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它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使統一成為前后相接的整個過程,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感恩統一創造的中華文明,感恩在實現統一過程中創造特有歷史功績。在對歷史正確的認識后,在當今社會做到自覺擁護黨的有關方針、政策,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一切分裂勢力和反對行為。在當前的歷史教學中還應感恩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指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優秀傳統文化里面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在當今社會依舊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試想一個沒有文化陶冶的民族該是如何的空洞。所以,強調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感恩教育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感恩自然,或許我們會思考在歷史教學中為何牽涉到要感恩自然?看看歷史發展中的今天,有多少壯麗的山河哺育了人類,難道我們不該對自然懷有感恩之心嗎?因為自然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體。
四、結束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對歷史中原有的各種情境進行比較,在對歷史的反思中,讓學生去感恩祖國、感恩自然、感恩社會,從而在行動上約束自己去報效祖國、保護自然、回饋社會。這也就是目前強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感恩教育的意義。
作者:妥旭華 單位:張家川縣職教中心
- 上一篇:數學課中感恩教育的滲透
- 下一篇:提升幼兒感恩教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