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鋼琴教學樂感培養與提高
時間:2022-10-16 10:56:31
導語:高校鋼琴教學樂感培養與提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樂感是對音樂內涵的理解里以及音樂鑒賞能力,鋼琴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樂感,在掌握樂感的基礎上練習演奏技巧,才是學習鋼琴演奏的目的。高校鋼琴教學,一方面是培養音樂人才,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都要重視對樂感的培養。目前高校鋼琴教學中,只重視技巧掌握,忽視了樂感培養。本文將對樂感培養的方式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樂感;鋼琴演奏;音樂內涵
一、樂感培養的重要性
樂感是受眾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和鑒賞能力,音樂是用旋律來表達情感的,和文字、圖像不同,不可能用直觀方式來理解,而是通過演奏者深情的演繹,將其中的感情傳達出來,受眾從旋律和節奏中來感悟其中的情感。這是抽象的表達,需要受眾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才能感受,這種素養和鑒賞能力就是樂感。樂感不僅需要受眾具備,更需要演奏者具備,演奏者具備了樂感,才能理解音樂要表達的內涵,在演奏時將全部感情投入到演奏中,將音樂內涵表現出來。無論是哪一種樂器演奏,盡管演奏者多,但每一個演奏者表現的卻不相同。有些人成為名家,而有些人始終技藝平平,雖然也能照著曲譜完整演奏,但感動不了觀眾,就是音樂樂感掌握的程度不同。有音樂樂感的,在演奏時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將自己融入到音樂中,因而樂曲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演奏樂曲和演唱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才能打動觀眾。高校鋼琴教學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培養音樂專業的人才,讓他們去培養中小學生。另一個是提高高校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兩個目標都離不開樂感的培養。對于音樂專業人才,有了樂感才能用音樂打動人,才能更好地培養下一代;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更要培養他們的樂感。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樂感,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讓學生置身于音樂的美妙世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不理解音樂內涵,演奏鋼琴就成為機械地重復,就失去了興趣。培養學生的樂感,可以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加強班學生對音調、旋律和節奏的認知,促進演奏水平的提高。學生體會到音樂作品的情感,在演奏中將情感融合到作品,可以給作品增添新鮮活力。同時,掌握了樂感,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他們自己會嘗試用鋼琴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創作新曲目。由此可見,在鋼琴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樂感,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校鋼琴教學中對樂感培養的誤區
關于樂感,很多家長甚至教師都覺得是天賦形成的,如果先天缺乏音樂樂感,干脆不要學鋼琴。目前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學習鋼琴,也不是完全為了音樂愛好而培養,只是希望孩子多一門技藝,將來不落后于人。孩子即便沒有樂感天賦,通過反復練習,也會演奏鋼琴曲。這樣的觀念促使教師和家長在鋼琴學習中,沒有從培養樂感做起,而是專注于對技巧的訓練。為了會彈鋼琴而學鋼琴的做法,不僅使學生興趣頓失,也增加了教學難度。其次,我國目前的鋼琴教學理論方面,也過分重視演奏技巧的研究,對于樂感培養的理論少之又少。因為樂感培養比較抽象,如果缺乏理論支持,在教學中更加困難。目前的鋼琴教學理論中,技巧訓練和樂感培養缺乏綜合性,只強調反復訓練,來增加手指的靈活度,沒有將如何表現樂曲的靈魂等情感方面與演奏聯系,使學生在反復練習時感到枯燥。本來對鋼琴抱著美好的幻想,在枯燥的練習中,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逐漸被澆滅。只重視手指的靈活,不重視樂曲的內涵表現,猶如在電腦上打字,雖然一分鐘能打出上百字,但這些字并沒有表現完整的意思,只是一堆互不相干的字而已,這樣的手法快又有什么意義?
三、高校鋼琴教學中提高樂感的途徑
提高學生的樂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于那些缺乏樂感的學生,可以通過聲樂的方式,讓學生從最基礎的部分來掌握。(一)利用唱譜來提高音律感。歌唱是利用音樂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因為聲樂的最大特點是利用歌詞配合音律來表達情感。學生即使不懂旋律表達的音樂內涵,通過歌詞也知道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例如我國民歌《小白菜》和《藍花花》表達的是悲傷,《猜調》和《回娘家》表達的是快樂和風趣,而《我的祖國》和《瀏陽河》是對祖國和故鄉的愛。不同情感的歌曲在旋律上各不相同,表達悲傷的歌曲低沉緩慢,而表達快樂的旋律節奏快,曲調高昂。在鋼琴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一邊唱譜,一邊彈奏不同類型的旋律,這樣手口并用,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更好地理解樂曲內容。(二)通過音樂鑒賞來培養學生的樂感。音樂是聽覺藝術,需要通過傾聽來理解音樂的內涵。培養樂感也要從傾聽開始。開始可以讓學生傾聽由歌曲改編的樂曲,讓他們很快分辨出是什么樂曲。然后讓學生傾聽一些名家演奏的名曲,在傾聽之前,要向學生介紹這些樂曲的來歷,以便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內容。欣賞音樂不能一味地欣賞鋼琴曲,也可以欣賞交響樂、小提琴以及中國民樂,因為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給人的感受不一樣。例如一首曲子,本來不憂傷,但經過小提琴和中國二胡的演繹,就會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感。(三)將情感融入到實戰訓練中。在訓練鋼琴演奏時,可以先讓學生演奏自己熟悉的歌曲,這樣學生容易將情感投入到其中,情緒高昂的時候,會加快手指的靈活度。從簡單的流行歌曲到民歌,逐步到學生熟悉的鋼琴曲,如《獻給愛麗絲》,《梁祝》等,學生就會循序漸進,懂得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演奏中。
四、結語
培養學生的樂感,要從學生熟悉的樂曲開始,對于一些世界名曲,尤其是肖邦等人的作品,沒有具體的名稱,對于初學者來說,對其中的情感難于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向學生介紹創作背景,為什么而創作,要表達什么。學生理解后才能懂得內涵,繼而將自己的理解投入到演奏中。
[參考文獻]
[1]耿蕾.論鋼琴教學中的樂感培養問題—樂感培養的方式方法[J].當代音樂,2016,08:30-33.
[2]畢瑩.論鋼琴教學中樂感培養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5,22:182.
[3]鄭偉.高校鋼琴教學對學生樂感的培養[J].黑龍江科學,2015,11:85+103.
作者:劉安麗 單位:重慶文理學院音樂學院
- 上一篇: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力探討
- 下一篇:小學體操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