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術基礎教育改革路徑

時間:2022-05-31 08:28:56

導語:高校美術基礎教育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美術基礎教育改革路徑

摘要:當前,隨著社會經濟、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應用型轉型勢在必行。因此,高校美術基礎教育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改革創新。目前,部分高校美術基礎教育已經難以適應應用型轉型的要求,高校必須在明確自身美術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和優化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優化教學管理評估體系以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路徑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應用型轉型;美術基礎教育;高校

美術專業學生要想在美術方面獲得良好的發展,就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而要想促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美術基本功,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1]。當前,在我國高校應用型轉型的形勢下,高校美術基礎教育需要充分適應形勢的變化進行改革創新,促使美術基礎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具備扎實的美術基本功與更強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在美術領域獲得更大的成就。

一、高校美術基礎教育的內容

美術基礎教育是高校美術學科中較為基礎的教育內容,是高校美術基礎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未來學習專業美術知識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如果沒有扎實美術的基礎知識,往往就會在未來的美術學習中遇到更多的困難,并且會隨著美術學習的不斷深入遭遇更大的阻力。高校美術基礎教育主要包括美術鑒賞、線條運用、光影運用、色彩運用等內容[2]。以往,人們認為高校美術基礎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繪畫技巧與能力,包括臨摹能力、認識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等。但是在當前高校應用型轉型形勢下,學生僅僅擁有這些能力往往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當前的高校美術基礎教育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美術技巧,而且需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美術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總而言之,當前的高校美術基礎教育應該緊緊圍繞藝術創造開展,不能僅僅要求學生掌握繪畫方法。

二、應用型轉型背景下高校美術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美術基礎教育教學定位出現偏差在應用型轉型背景下,高校美術基礎教育應該增強美術基礎教育的應用性,促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之中適應外部需求的變化,促使高校美術人才質量能夠和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相適應。因此,高校美術基礎教育需要在加強對學生美術技能的培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成為發現美和創造美的人才[3]。但是從一些高校的實際情況看,部分高校對應用型轉型進行過度解讀,存在本末倒置的問題,認為應該不斷加強培養學生美術的技能,對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養可以忽視,整體教學定位出現了偏差。同時,在教材選擇方面,一些高校選擇的教材更加趨向于提升學生的繪畫技巧,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人文素養等。另外,一些高校的美術基礎教育對教學任務的安排科學性不足。如,一些高校的美術基礎教育會督促學生通過不斷地模仿進行技能訓練,但是這樣的模仿難以提升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更難以提升學生對于美術的理解。2.美術基礎教育教學內容存在缺陷在應用型轉型背景下,高校的美術基礎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本身并無過錯,但是僅僅追求美術技能水平的提升是不恰當的。高校對于美術考生文化課成績的要求較低,部分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不高,如果高校在美術基礎教育中還不重視文化課教學,就會將學生推向綜合素質較低的窘境。但是從很多高校的實際情況看,一部分高校的美術基礎教育并不重視文化課教學,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的文化內涵難以支撐其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充分感受美術的魅力。同時,一些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更追求美術技巧的提升,殊不知很多有著高超美術技巧的大師是以雄厚的文化底蘊作支撐的。另外,部分高校在美術基礎教育中,將美術基礎教育課程設置得過于廣泛和繁雜,盡管這樣的課程設置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但難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難以幫助學生在美術領域得到更好的職業發展。3.美術基礎教育缺乏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在一些高校的美術基礎教育中,學生主要是通過統一的課程學習美術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引導學生向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多元化發展[4]。從我國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看,盡管部分學生平時進行了大量的訓練,但最終完成的美術作品仍表現力不足,藝術美感難以得到體現。部分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只是按部就班,嚴重依賴對客觀物象的參照,本身的想象力沒有得到提升,最終導致作品缺乏表現力。如果在作品創作中,學生沒有客觀物象的參照,就難以將自身的真實水平充分發揮出來。這種教學方式難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即使學生掌握了高超的美術技巧,最終的作品也是空洞乏味、表現力不足的。

三、應用型轉型下高校美術基礎教育的改革路徑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明確美術基礎教育目標高校培養的人才最終都需要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要求,最終實現自身的人生目標。對于大部分美術專業學生而言,進入高校學習主要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在應用型轉型過程中,高校美術基礎教育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以此滿足社會的需求。具體而言,高校美術基礎教育能否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學生在美術基礎教育中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能否適應相關工作崗位的需求,學生能否快速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是在應用型轉型背景下檢驗高校美術基礎教育的標準。所以,高校美術基礎教育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重新定位,制定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基礎的教學目標,降低高校美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錯位程度,促進學生的發展。2.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優化教學內容高校需要建立靈活的課程體系,包括教學場地、授課形式等。同時,高校需要保障學生參與性、教師引導性以及課程體系性三者的統一,并以此為基礎優化教學內容:首先,美術基礎教育教學的內容不僅要包括美術基本知識,如美術發展歷史、美術相關理論等內容,而且需要包括美術技能內容,如繪畫技巧、美術設計等內容,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美術技能水平。其次,高校需要從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角度出發,突破傳統美術基礎教育的單一性教學內容,拓展出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5]。同時,高校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課教學,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學生能夠在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3.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美術基礎教育中,實踐課程充分契合了高校應用型轉型的發展戰略。因此,高校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高校需要根據自身美術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合理增加美術實踐課程,幫助學生鞏固和轉化知識。其次,高校可以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學分比重,促使教師和學生更加重視實踐課程,從而實現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再次,高校需要通過實踐課程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將文化和美術技能充分融合,以此提升學生的美術創造能力。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鼓勵學生參與藝術構思,幫助學生樹立創造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感受力,最終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提升。4.優化教學管理評估體系教學管理評估體系能夠有效地反饋美術基礎教學管理的質量,從而以反饋信息為基礎實現揚長避短,提升教學質量。在以往的教學管理中,教師和學生在通常情況下都處于被管理的狀態。盡管這樣的模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并未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以教師和學生為本的教育目標。因此,在應用型轉型背景下,美術基礎教育的教學管理需要通過理念的轉變帶動實際行動的轉變,優化教學管理[6]。首先,高校要優化教學過程管理,如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準備、教學考核等,以此保障教學質量;其次,高校需要優化對學生培養過程的管理工作,如心理健康輔導、就業調查等,以此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地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另外,高校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對教學管理過程進行優化,從而提升美術基礎教育教學質量。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保障。首先,高校可以建立教師輪崗工作制度,合理減少教師在校內的教學任務,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入相關企業鍛煉,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將自身在企業中的經驗反饋給高校,為高校美術基礎教育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其次,高校可以定期培訓美術教師,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最后,高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學習渠道,鼓勵、督促教師參與美術活動,如美術作品展覽活動、美術學術講座活動等,使教師充分了解當前美術領域中最新的藝術表現手法、美術設計工藝等,從而幫助教師更新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李鳳齊.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類課程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18-19.

[2]汪瀅瀅.高校美術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6(8):125-126.

[3]季又君,白少楠.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7(7):223-224.

[4]李勇.基于大學美術基礎課程與大學生主體參與現狀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6):202.

[5]陳海藝.關于高校美術基礎素描教與學的思考[J].美與時代(中),2019(12):79-80.

[6]王小路.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對策[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12):149-150,178.

作者:戰怡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