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英語教師知識和教學藝術結構探討
時間:2022-01-15 03:15:00
導語:中職英語教師知識和教學藝術結構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其知識結構和教學藝術結構對于中職教育,尤其是中職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著重探討了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應該具備何種知識結構和教學藝術結構,怎樣優化知識結構、教學藝術結構,為提高中職英語教學水平提供了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師;知識;教學藝術
0引言
眾所周知,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藝術結構的統一。而對于職業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的英語專業來說,研究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藝術結構的基本含義及其應用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1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是由教師的工作性質、任務所決定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書就得懂書。
1.1知識結構涉及的問題
中職教育要培養與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備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隨著我國“十二五”計劃的實施,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中職英語教學就顯得更加重要。中職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所涉及的問題,首先就是如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1.2知識結構的內容
(1)熟練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英語教師對英語聽、說、讀、寫、譯5個方面不但要精深,而且要發展。只有精深,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深入淺出,從而從容地應對各種形式、各個層次的學生的教學。人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當然絕不是說把自己一桶水中的一杯分給學生,而是比喻教師的知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厚積”才能“薄發”。將經過加工、凈化和提煉后學生能接受的“水”給予學生。這里所說的教師所掌握的知識絕不能只限于所教教材本身所涉及的知識,而需要大大地超出和高于教材,這樣在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同時,語言也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經濟和科技教育的發展,以及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每天都在產生許多新的詞匯和新的表達方式,并且以前固有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又會派生出新的含義。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一些被淘汰了,另一些則可能被社會廣泛地接受和采用。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就應該不斷學習,更新知識。
(2)熟練地掌握教材。中職學校沒有升學的任務,但不是說中職英語教學就可以搞漫無邊際的漫游式教學;搞信口開河,到點下課的自由式教學。教學必須有一個依據,而這個依據就是教材。同樣,教師也不能照本宣科,局限于教材,墨守成規,而應以教材為依據,又不盲從于它,這就需要教師依據教材把知識組成體系,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深入研究,然后通過一定的方式教給學生。
(3)熟悉初中英語教材。一般來說,中職英語教材是在初中英語教材的基礎上編寫的,但是它們之間的銜接不太好,有的內容重復,而有的內容又銜接不上。特別是近年來由于課程改革和新課標教材的不斷涌現,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初中教材強調的是聽說領先,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中職英語則側重應用能力的培養,但基本還是以傳統體系為主,分為基礎模塊和專業模塊。這樣,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就更有必要熟悉當地初中英語教材知識,了解哪些知識點、詞匯、語法在初中英語講過,講到什么程度,在什么語境下出現的,等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把握教學的主動權。
(4)學習專業英語所涉及的基本知識。中職學校都有相同和各自不同的專業,而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就是要使學生在畢業后具備借助于工具書閱讀本專業有關資料的能力。因此,中職英語教師必須學習一些專業英語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不能只負責分析語法,疏通語言結構,翻譯句子,不能認為涉及專業知識自己不懂是理所當然的。比如,一個好的中職英語教師,不僅要略懂相關專業知識,還應了解該專業與西方相同專業有什么區別,如法律制度、會計制度等。
(5)對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有一定的廣度。任何學科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的,語言也不例外。教英語必須懂漢語,同時對其他語種也應有一定的了解。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一名中職英語教師,計算機知識同樣不可或缺。
2教學藝術結構
教學藝術結構是教師以創造性的方式、方法,以一種形象在教學中體現的。教學藝術應該是一種綜合的藝術,主要體現在語言藝術和表演藝術上。對于英語教師,這一點尤為重要。這是因為英語教師所教的學科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而語言教學更需要表演藝術。教學藝術不等于教學方法,也不等于教學手段。教學藝術是以掌握教學方法為基礎或前提的,體現或表現在教學方法上。它們三者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辯證統一、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的。那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怎樣才能提高本身的教學藝術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并達到良好的效果呢?筆者是這樣做的。
(1)向學生闡述學習英語的意義和價值。高爾基說過,“偉大的力量來自于偉大的目的”。只有讓學生明確所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及其與將來實踐的價值才能使其確立起強有力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對知識的熱烈探求,是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集中反映。英語學得不好的學生,大部分是因為初學時不能明確英語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導致不愿意學,跟不上進度,最終厭學。因此,筆者在給新生上第一節課時就向學生闡述學習英語的意義和價值,介紹筆者的學生李皙彤和楊培由于英語優秀畢業后分別分配到榮寶齋和天文館承擔英語服務的真實案例,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
(2)創設語言環境。語言的學習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情境氣氛濃厚,往往會和學習效果呈正比;而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盡量多講英語,用已經教過的淺顯的英語去教授要學的較難的英語。例如筆者在講高教社中職英語第一冊第三單元Howmuchisit時,就用實物和圖片(見圖1),以及找到的超市海報指導學生進行購物對話,同時還用動作、表情來解釋英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千方百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語言素材,使其潛移默化地受到英語的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過程交際化。語言不僅是知識和技能,還是一種社會規約。語言的學習和使用是一個心理過程,而英語教學過程應該是語言交際過程。所以,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給學生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在適當的語言和交際情境中恰當地編對話,恰當地使用語言,使學生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4)不斷變換教學模式、手段和方法。教師用來運載知識,使知識通過一定的形式作用于學生的一切物質媒體和物質條件。教學和吃飯一樣,再好的飯,如果天天吃,不變花樣,也會令人生厭。因此,中職英語教師要經常動腦筋,想辦法,今天采用啟發式,明天采用情境式,后天采用趣味法,變換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教學永遠處于新穎活潑的狀態。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后,筆者的英語課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筆者采用上屆學生期中考試題,對同一個班新舊教學模式下的考試成績進行對比,發現采用新模式后學生的及格率由原來的67%提高到81%。在問及學生為什么成績有所提高時,學生說他們對老師的教法感興趣,不用過分地死記硬背就把知識掌握了。
(5)用美的語言、動作和表情去組織教學。語言是教學的主要手段,語言表現形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學內容的傳達及學生對審美與知識的重視程度,影響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的和諧狀態。因此,作為英語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語言準確無誤,要正確處理詞句的重音、連讀、失去爆破、清音濁化、語調等;其次就是語言表達要清晰、生動形象、有節奏;再次就是要做到教學語言盡量詼諧幽默,有邏輯性,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
3結語
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如果能使知識結構和教學藝術結構達到有機的統一,使自己既有高水平的知識結構,又有獨具風格的教學藝術水平,其英語教學水平就一定會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楊信彰.語言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孫旭 孫濤 單位:北京商貿學校
- 上一篇: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藝術研究
- 下一篇:談思品課情感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