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技巧與聲樂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9-21 07:21:21

導語:演唱技巧與聲樂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演唱技巧與聲樂教學方法研究

聲樂教學藝術的理論體系正伴隨著聲樂演唱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而日益得到健全和完善。顏五湘編撰的《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2009年7月花城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專業的聲樂教學的指導教材,它分為上下兩編,也就是理論一編,實例精解一編。在理論編中,編者系統化地介紹了聲樂藝術的理論概述、聲樂教學原則、聲樂教學方法、聲樂教學內容、聲樂教學技巧,以及演唱、發聲和咬字吐字的教學。在實例精解編中,編者按照初級、中級和高級的劃分舉了經典聲樂作品來進行實踐模式的教學訓練。

近年來,聲樂教學中的演唱技巧融合了國內外多元的演唱風格,其中西洋的美聲演唱技巧正在成為聲樂教學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聲唱法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聲樂演唱方法,它結合了大量聲樂演唱的理論和技巧,對聲樂教學中的腔體、聲帶等發聲器官的生理構造和演唱特征有著較為系統化的認知和訓練。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引入美聲唱法的技巧訓練,可以有效地復習和熟練聲樂教學的各項聲樂理論和演唱技巧,從而又好又快地提升聲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首先,美聲演唱技巧能夠強化聲樂教學中的氣息運用方法。美聲唱法是一種相對“規范化”的科學發聲唱法,它有著相對標準的氣息運用方法,一般而言,美聲的氣息運用方法相對科學和系統化,對其他的聲樂類型也有著顯著的參考價值。美聲唱法中的下肋橫膈膜式呼吸方法能夠指導聲樂教學從柔聲到強聲,從頭腔共鳴、氣息控制,再到花腔演唱等演唱方式的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通暢的呼吸是聲樂演唱中基礎的基礎,也是聲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訓練部分。在美聲演唱技巧的訓練過程中,呼吸練習、氣息發聲練習等都是聲樂教學中較常用的、普遍意義較強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在美聲演唱技巧中,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的氣息暢通和聲音暢通相互協調,保持平靜、適度興奮、不急不躁的演唱心態,更注意呼吸和發聲之間的科學應用方法,只有這樣,整個演唱發聲才能更加有持久性、穿透力和感染力,取得更連貫準確、舒暢自然的演唱效果。

其次,美聲演唱技巧能夠強化聲樂教學中的共鳴演唱方法。在聲樂教學中,美聲演唱中對共鳴理論的理性分析和科學訓練有著顯著的參考價值,當教師和學生利用美聲共鳴方法來進行訓練的時候,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民族聲樂等其他聲樂類型中對發聲器官的科學控制和合理調整,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生理條件來適度調整聲音色彩,以適應不同風格的歌曲,熟練自身的共鳴演唱記憶,由此進一步形成極具個性化的風格特征,達到更好的演唱效果。最后,美聲演唱技巧能夠強化聲樂教學中的咬字吐字訓練方法。聲樂教學的咬字吐字演唱方法也是聲樂學習者必須熟練掌握的重要部分。在美聲演唱的咬字吐字磨合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反復感受到聲樂旋律和聲樂咬字吐字之間的技術性規律,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聲樂咬字吐字教學和訓練學習方法,達到聲樂訓練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美聲演唱技巧中對聲樂理論和技巧的科學總結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它的科學性、規范性和規律性能夠在聲樂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加系統化和準確的引導。除此以外,我們還要注意的是準確認識美聲唱法和其他類型唱法的差別,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和歸納出一個有效的、科學的、針對性強的聲樂教學方法。這也就是說,聲樂演唱的方法可以有共性,可以相互借鑒和相互補充,但是在具體的演唱訓練中,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歌曲特點和演唱風格來適當調整聲樂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從而保證演唱效果的最優化。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的過程中對“美聲演唱技巧與聲樂教學方法研究”這一課題的思考和總結。總的來說,美聲演唱技巧的訓練是聲樂教學中的一個有效途徑,對氣息的熟練運用、混合共鳴的掌握、以及咬字吐字的方法等,都可以在美聲演唱技巧的訓練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借以達成聲樂教學在演唱理論掌握和技巧訓練上的教學目標。

美聲演唱技巧有著系統化的聲樂演唱理論和聲樂表演方法,這給中國其他聲樂類型帶來了許多啟發,就比如中國民族聲樂的理論架構和演唱技巧等可以在美聲演唱技巧的研究對比中建立起帶有自身音樂特征的完整理論體系和演唱訓練技巧。

作者:趙婷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