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2-18 09:16:51

導語:高職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陶瓷藝術的傳播離不開教育這一重要手段,針對高職院校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文章從多個方面探討教學改革創新對策。要改革陶瓷藝術教學模式,重構教學認知;注重課程設計跨界聯合,鼓勵學生多維度創作;擴大陶瓷藝術資源投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發展性觀點與創新性思想。

關鍵詞:高職院校;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一、前言

我國自古以來便是陶瓷大國,我國在陶瓷藝術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讓我們傲視群雄。在當今社會,陶瓷藝術品以其獨具特色的藝術性和美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陶瓷藝術的傳播離不開教育這一重要手段,陶瓷藝術的發展創新決定著陶瓷藝術教學也要隨之發展創新。在新時代,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努力弘揚陶瓷藝術,為我國培養更多的陶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二、高職院校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認知不夠整體化,教學觀念比較落后當前,一些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往往在陶瓷藝術制作工藝上對學生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這表明這些教師的陶瓷藝術設計教學認知不夠明確,因為陶瓷藝術設計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制作一個好看的陶瓷,更要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重工藝不重創新,這種教學認知不夠整體化,容易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學生在陶瓷藝術領域的進一步深造,也阻礙我國陶瓷藝術整體上的創新發展。2.課程設置不夠嚴謹,課程安排不夠合理當前,一些高校的陶瓷藝術設計課程設置不夠嚴謹,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導致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大多數都是零碎的、獨立的知識點,腦海中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關于陶瓷文化的知識體系。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陶瓷藝術課程的教學安排上,大多數是以工藝或者藝術種類來進行劃分的。這樣的教學安排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數只會在某一個特定的范圍內進行構思和創作,缺乏一定的跨界結合能力,作品大多偏重于某個點或面,而難以呈現一件具體完整的作品。3.理論與實踐脫離,教學軟件硬件難以同步有些教師只重視學生陶瓷制作工藝上的造詣,忽視學生陶瓷藝術理論方面的發展;有些教師重視學生陶瓷藝術理論上的成就,忽視學生陶瓷制作能力的訓練。這樣明顯是不對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應該相互結合,二者結合才能逐步鍛煉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另外,陶瓷藝術設計教學不管是從學校的師資力量來說,還是從學校的基礎硬件設施來說,相對其他學科專業都是較為薄弱的。某些專門的藝術院校師資力量相對來說較為充足,教師素質普遍較高,但實踐能力相對不足,這樣就容易導致上面所說的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低下,阻礙陶瓷藝術的創新發展。4.缺乏創新教育,開放性、多元化不足當前的陶瓷藝術教育多以傳統教育為主,且課本也多為傳統教材,這樣就導致學生包括教育者對新的陶瓷工藝接觸較少。傳統陶瓷藝術年代過于久遠,往往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對知識理解相對較為困難。另外,傳統陶瓷文化體系相對固化,導致它的開放性及包容性相對不足,對當代一些先進的陶瓷制作工藝及藝術理論一時難以接收消化。這樣也會導致陶瓷藝術教育理念陳舊,缺乏靈動性和時代性。

三、高職院校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創新對策

陶瓷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意識,使其進行具有自我思想的原創形式創作。傳統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教師必須進行改革創新。1.改革陶瓷藝術教學模式,重構教學認知(1)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陶瓷藝術專業教師要注重營造一種多元化、自由化、獨立化的創作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各種流派、風格的陶瓷藝術家的作品樣式以及他們的創作思想,引領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創作觀念。(2)做到“知行合一”,構建完備的實踐流程。陶瓷制作工藝相對復雜,制作期間任何一個細節沒做好都有可能影響最終作品。簡單的實踐活動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從選取材料開始,熟悉制作成型、裝飾彩繪等一系列制作流程,幫助學生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陶瓷制作流程體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3)借助現代科技,引入多元化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地點與陶瓷制作一線地點往往距離較遠,學生難以隨時深入考察一線的制作工藝。這就要求高校借助現代網絡科技,如微信、微博、網絡在線直播等多媒體平臺拓寬學生的眼界,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學生借助網絡科技手段可以隨時隨地了解陶瓷工藝信息,對問題可以做到隨時發現、隨時分析、隨時解決,并從問題中吸取知識和經驗,達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強化知識應用能力的目的。2.注重課程設計跨界聯合,鼓勵學生多維度創作在現代社會,不同領域和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很多相對獨立的學科因為吸收了其他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出現了不同的具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因此,高校陶瓷藝術課程要注重課程設計跨界聯合,鼓勵學生多維度創作。例如,普通的以青花工藝出現的傳統紋飾,學生可以嘗試將其以粉彩、新彩等釉上彩工藝表現;原來以瓶器為主的造型,學生可以嘗試用不規則的雕刻手法來表現。學生將不同的工藝相結合,將不同的領域進行對比,一定能夠迸發出創新的火花。3.擴大陶瓷藝術資源投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師資力量對教學工作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軟硬件資源的缺乏嚴重阻礙陶瓷藝術教學的進步,因此各大高校要加大對陶瓷藝術教學的投入力度。如可以多引進一些民間陶瓷好手,讓他們與教師一起對學生進行指導,避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脫離,提升學生的創作興趣。4.培養學生的發展性觀點與創新性思想創新是一個民族源源不斷發展的發動機,陶瓷藝術同樣需要發展和創新。在平時的授課中,教師應當積極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實踐,要讓發展與創新的觀念深深扎根于每一個學生的腦海。要知道,創新才是一個事物源源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保證陶瓷藝術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活動。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四、結束語

陶瓷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花園的一朵絢麗之花,政府正大力推動我國陶瓷藝術發展,國內有相當多的高校設置了陶瓷藝術相關課程。這一方面可以培養專門的陶瓷工藝設計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對陶瓷藝術的研究興趣,提升學生的陶瓷工藝鑒賞水準。但當前各大高校的陶瓷藝術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故而思考未來的陶瓷藝術教育的創新教學模式也就變得愈發迫切。要注重改革陶瓷藝術教學模式,重構教學認知;注重課程設計跨界聯合,鼓勵學生多維度創作;注重擴大陶瓷藝術資源投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展性觀點與創新性思想。這樣才能提高陶瓷工藝設計專業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更好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爽.基于協同育人的陶瓷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08).

[2]洪燕,程志山.淺析“工”和“藝”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傳承教育之功效[J].陶瓷研究,2019(02).

[3]汪芳莉,吳俊芳,倪艷翔.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15(26).

[4]邵漢強.陶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就業困境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1(08).

作者:陳凌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