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法下的計算機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09 05:08:06
導語:任務驅動法下的計算機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及優勢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
(1)任務為主線。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應將任務進行明確,而且還應對驅動進行強調,其中驅動發揮著手段的作用,而質量作為目標得到運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任務得到貫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著任務進行分析。也就是說,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的任務是學,應運用目標明確、循序漸進及任務具體的方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進行應用,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效果。
(2)教師作為主導。在計算機教育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教師都處于主導地位,其作用是通過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歸納、分析及總結,結合教學要求進行課前準備。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對重點進行把握,對關鍵點找出,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分析及解釋,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能夠有效的接受教師所傳達的任務,從而在分析及思考中將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該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分析、引導及監督,而學生雖然作為主體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會更為顯著。
(3)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模式下,任務作為基礎,缺乏任務狀態下,驅動則無法實施。而驅動作為過程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若沒有驅動存在,任務再好都無法得到合理的完成。導致任務驅動法的推廣及應用的意義得到喪失。所以,在學習活動中必須通過驅動使學生進行認真投入的學習,對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積極的完成。在該過程中,學生發揮著主體作用。只有主導和主體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才能實現預期的效果。
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效果
任務驅動教育方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也可以稱之為是一種實踐過程,通過該實踐對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得到證明,其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內容:
(1)能夠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掌握。在任何一次教學活動及課堂中都有教學內容存在,這就是任務驅動教學法需進行明確的關鍵。只有任務得到明確,教師和學生才能對該任務進行圍繞從而進行完成。教師對任務進行布置時應具備明確的意圖及針對性,按照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要求,促使學生及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都能實現輕松自如的效果。
(2)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由于計算機課程存在較強的實踐性,因此要求學生自身應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教師通過將所傳授的知識及技能在任務中進行體現,使學生首先對任務進行明確,教師再通過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從而對學習方法進行掌握,進一步將學生實現任務獨立完成的目的。學生在對任務進行不斷完成中,會對其中成功的樂趣得到體會,從而將其學習興趣及求知欲望得到激發。
(3)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提升。在計算機教育教學過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使得每一個層次及每一道程序都有具體的任務存在,要想實現任務的完成則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得以進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對各種問題進行發現,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就是體現學生積極參與能力的關鍵。
二、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占據較大部分的則是上機實踐課,計算機教師通過對學生上機實踐進行組織的方式是其主要的教學工作之一,也是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體現的主要內容。在計算機課堂中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內容:
1.對學生上機任務進行布置
作為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任務需要老師結合學習內容、上機目標以及學生實際對本節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設計,明確的目標任務在后期學習及任務的完成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運用對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在各項任務中將所學知識進行隱含,促使學生不僅對任務進行有效完成,而且還對本節知識及技能得到合理的掌握。
2.對教材全局進行把握,精心對任務實施設計
與數字教育的要求相結合,由于教學屬于發展性的教學,所以在實際課堂中應進行自主學習,以此決定的任務應通過師生之間相互討論或結合學生自身需求進行提出,促使每一個學生的個人興趣及個性需求才能得到明確,學生通過結合自身的內在需求從而實施研究及學習,該教學方法的運用才能被學生所接納。任務設計作為教學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在任務中得到引入,通過教師的知道,使得學生通過任務對所學的知識及技能得到合理掌握。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得學生學習的目標性及方向性得到明確,從而在整個目標完成上對注意力進行集中,這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任務要求下對教學內容及操作技能得到掌握。
3.對任務的思路、操作及方法進行完成
在對上機任務進行布置完后,先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對任務目標進行分析,從而將存在的問題得以提出。問題提出后應先由學生自己進行解決,此時教師可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及啟發。最后,運用多媒體演示或講解的方式,對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或步驟進行提出。
4.學生上機任務的完成
當問題提出及執行過程設計好之后,學生則需要運用各種方法、途徑及手段對上機任務進行完成。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發揮著主體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得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及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不僅使學生對整個認知過程進行親身感受,對知識的應用及理解得到完成,而且還能將學生對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得到顯著提升。其次,在學生對上機任務進行完成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個別進行加強指導,使得學生的探索能力的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學生的探索及研究性學習的運用,能夠快速將任務向自身認知結構中進行轉化,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在該環節的作用下,教師應在每個學生中進行深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并將學生實際的上機狀況進行登記,從而為后期的計算機上機評定作為參考。
三、計算機教育教學中任務驅動法應用的注意事項
1.任務的設計應有針對性存在
在設計任務時應對學生的特點、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進行關注。學生年齡段的不同,或是相同年齡段也有不同的知識接受能力存在。因此在對任務進行設計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學生的專業文化知識、年齡、認知能力以及興趣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
2.在設計任務時應運用較強的可操作性
計算機課程作為一門較強實踐性的課程,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計算機課程上進行使用時是不可行的,所以教師應對任務的可操作性進行關注,促使通過上機操作即可將設計的任務得到完成。
3.將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進行體現
在對任務驅動法教學方式進行設計時,要求師生應對傳統的觀念及角色進行改變,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強調,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及組織,運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習任務進行完成,在整個任務完成過程中,促使學生自身的思維、知識及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結語
總之,計算機課程教學中任務驅動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存在,不僅為教師教學內容的講授提供方便,而且還能使得學生在學習內容中進行理解,充分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發揮,進一步將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參與,不斷將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范忠工作單位:湖南省衡陽市職業中專
- 上一篇:網絡教學改革下的計算機教育論文
- 下一篇:小學計算機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