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學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6 03:57:00

導語:家庭心理學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心理學思想研究論文

摘要

家庭心理學是指以系統觀點為基本立場和出發點,對個體、夫妻和家人在相互關系中以及在他們活動的廣泛的環境中的情感、思想、和行為進行研究的科學。本論文對家庭心理學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力圖分析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淵源;厘清其理論發展的主要脈絡;探究其研究方法的特點:梳理其關于家庭內涵的研究成果:并在對相關理論紛爭進行討論的基礎上,評價其意義和貢獻。本論文期望通過對家庭心理學思想的系統的理論研究,對我國家庭心理學的建設有所啟示。以系統觀點為基礎的家庭心理學的興起是時展的產物,系統科學、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發展為它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家庭系統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兩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的理論和實踐非常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具有關系取向的特點;第二個階段的理論和實踐因受到女權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建構主義、社會建構論及生態系統理論的影響,呈現多元綜合的特點。家庭心理學采用量化與質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家庭系統的組分、結構、環境、控制、發展以及家庭功能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地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雖然家庭心理學的思想方法受到了個體主義者和后現代主義者的質疑,但它所提倡的系統觀點,如將心理學的研究對視為一個系統,用“不完全還原論”替代“完全還原論”,注重環境因素對個體的約束,以及采用非線性的因果觀而不是線性的因果觀,必將促進心理學方法論的變革,在心理學內部掀起一場思維的革命。我們應當借鑒西方家庭心理學的優秀成果,致力于建設中國的家庭心理學。

關鍵詞:家庭心理學家庭治療系統系統思維

人類科學的發展在20世紀下半葉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形態,其特點之一就是系統思維成為繼分析思維之后的一種主導的科學思維方式。在這個科學轉型的歷史時刻,系統思維的方法也在心理學內部,尤其是家庭心理學領域中悄然興起。家庭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領域之間的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突破了主流心理學以還原論為主的方法論,改采用系統的觀點來探討與處理問題。它堅持以系統觀點作為最基本的立場和出發點,它的研究假設、理論模型和實踐應用都是建立在系統觀點基礎之上的。家庭心理學的這種思想方法與整個科學發展的趨勢相吻合。我們看到,20世紀以來整個科學的發展愈來愈顯示出系統思維的力量,系統思維成為繼分析思維之后的另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領域,采用系統觀點進行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例如,在數學中,有托姆創立的突變論;在物理學中,有哈一肯提出的協同學:在化學中,有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結構理論;在生物學中,有艾根提出的超循環理論,而且后面三人都曾獲得諾貝爾獎。然而,在心理學內部,自覺地運用系統思維方法進行研究的并不多,可以這樣講,在心理學的大多數領域(除家庭心理學之外),系統思想卻仍處于邊緣地位,不受重視。心理學的知識體系中,分析的研究很多,綜合的研究很少,局部的研究很多,整體的研究很少。打開任意一本普通心理學的書,我們都會看到許多關于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人格等等不同領域的知識,但關于這些心理現象之間是如何聯系、如何相互作用、如何組成一個整體的知識卻相對較少。此外,心理學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典型的個體的心理學。心理學家對于關系、群體心理等這樣一些模糊的概念不感興趣。盡管也有少許關于群體作為一個系統的重要的理論建構(尤其是勒溫等人的研究),然而這些理論并不是社會心理學的核心。不僅如此,大多數社會心理學家致力于尋找普遍的,適用于所有個體的規律,而不考慮這些個體在是生態上、文化上和歷史上的差異。奧爾波特曾經說過“關于群體的心理學本質上最終都是一種個體心理學。”’直到今天,這種觀點在心理學中仍然是土導觀念。鑒于主流心理學在方法論上的局限性,對家庭心理學進行研究的重要理論意義就凸現了出來。家庭心理學強調要將家庭視為一個系統,并以此為出發點進行研究,從提出問題、形成假設、選擇研究方法、建立理論等方面重新建構一種系統的心理學。這種觀點必將促進心理學方法論的變革,在心理學內部掀起一場思維的革命。

0.1.2家庭心理學研究的實踐意義

人們的生活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里,與自己關系親密的家人一起度過的。家庭對一于個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的最初場所,是個人情感寄托的重要單元,是休閑和精神放松的最長久的所在,也是個人基本物質保障和精神動力的來源。幸福、和睦的家庭能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反之,充滿矛盾、敵意的家庭就像是災難的源泉,使得置身其中的個人或愁悶、或痛苦、或憤怒,身心都受到損傷。我們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并將其作為人生所追求的一個主要目標.然而,家庭中不可避免地總會產生一些問題。特別在現階段,由于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社會結構、社會關系與社會生活方式所發生的劇烈的變化,必然帶來家庭結構、功能和家庭關系改變。家庭中的沖突矛盾增多、離婚率上升、青少年問題增加等等現象都促使人們越來越關注家庭問題。家庭心理學認為,家庭中的問題以及家庭成員個體的癥狀都是因為家庭中不良的互動作用和溝通方式引起的。那么,哪些因素影響著家庭功能呢?家庭運作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對于存在癥狀的家庭,應該如何進行臨床的干預呢?家庭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解決這些問題。

0.1.3對我國家庭心理學建設的借鑒意義

國外以系統觀點為基礎的家庭心理學研究己經進行了五十多年了,期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就學術建制來說,本領域的學術組織有6個,專業期刊有20余種,而且專門進行家庭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大學在美國就有近百所,獨立的家庭治療機構也有20余所,培養出來的婚姻家庭治療師有5萬余人。毫不諱言地說,中國的家庭心理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有差距,就得學習,就得引進,就得攝取其中的營養。”’然而,學習不是模仿,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依葫蘆畫飄。在我國經濟學中曾經有過“后發劣勢”與“后發優勢”之爭。持后發優勢觀點的人認為后發展的國家可以借鑒國外的發展成果,少走彎路,從而更快地發展:持后發劣勢觀點的人認為后發展的國家從一開始就依賴國外的成果,照搬照抄,亦步亦趨,長此以往會逐漸喪失自身的創造性,變成國外的附庸。其實這個問題在家庭心理學中也同樣存在。我們如何才能既學習西方家庭心理學的長處,又不在學習中迷失自我,變后發劣勢為后發優勢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對西方家庭心理學進行理論的研究,從理論的高度對它的思想方法進行審視和分析,辨析其成敗得失,探究其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本論文力求透過西方家庭心理學林林總總的研究成果,分析其背后的思想方法。我相信,這樣的研究必將有助于我們掌握西方家庭心理學的精髓,并促進我國家庭心理學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