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析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利弊
時間:2022-09-16 10:14:00
導語:獨家原創:淺析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利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封閉式管理成為必然。學校封閉式管理模式的出現,人們對其利弊的說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然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誕生總會相伴許多矛盾。什么是學校封閉式管理呢?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利弊究竟如何呢?
【關鍵詞】學校封閉式管理;利弊;因素
學校封閉式管理是一種嶄新的學校管理思想,是根據中小學生發展特點,針對這一學生群體自控能力差、不具備足夠的分辨能力的特性,由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中,把封閉式與軍事化、半軍事化、準軍事化等詞連起來使用,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的一種精神“特區”,以免受外界不良風氣、思想的侵蝕,以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體來說,學校封閉式管理學校封閉式管理或軍事化(半軍事化、準軍事化)管理,并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認為學校封閉式管理是指學校模仿軍隊的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通過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管理學校的一種方式。
一、學校封閉式管理產生的原因
學校封閉式管理是學校的一種看似為學生著想的卻又霸道的管理方式,企圖以這種管理模式來解決學生社會化過程中所出現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教育界對學校這種管理模式贊惡參半,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因素:
(一)社會環境因素
首先,近期中國社會矛盾交織,多元化文化進程加快使各種思潮泛濫,使學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取一些對學生不利的有害信息,對學生思想造成片面看法和過激行為方式,從而影響學業。其次,社會治安好壞狀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現今仍然有一大批無業游民到處晃蕩,給學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脅,產生不安全因素。在家長和學校的提供導向上,學校由開初的半封閉漸進發展成全封閉的管理。
(二)家庭因素
首先,在社會化競爭越來越尖銳下,消費逐漸升高,而作為生存的本源“工資”卻無上升。工資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導致家長致力于上班工作,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和管理,而學校的封閉式管理出現似乎是解決了家長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孩子的最簡單、最快捷的難題。其次,某些家長始終覺得學校封閉管理隊學生是極大地好處,認識到學校封閉管理的有利方面,覺得封閉管理能促使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而忽視孩子也是需要自由空間。這也為學校實行封閉管理提供條件。
(三)學生自身因素
首先,學生心智在幼稚向成熟期過渡時期,看法大多是固抒己見,對家長看法不贊同、不理解,對認識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特征,致使和家長“唱反調”。學校封閉管理模式的出現,使學生有了“遠離”家長的條件。其次,在幼稚向成熟期過渡時期,團體對學生行為有較大影響,導致學生逐漸疏遠父母訂立的行為規范而接受伙伴的行為方式、其特征表現為獵奇心強、喜歡標新立異等。
二、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優點
(一)“封閉式”管理能夠控制社會不良因素對學校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思想、行為都在對學生潛移默化,從而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處世觀。學校封閉式管理能夠對這種不良影響進行消除,使學生行為幾種在學校范圍內,對學生的安全必定的起到保護作用,使學生與社會不諒接觸減少。從這點看,學校封閉式管理也未必是“壞事”。
(二)學校“封閉式管理”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發生。
“和諧社會”是當今中國發展的主題,是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精髓表現,是順應時代、人民的需要。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是教育界及每一個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學校“封閉式管理”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發生。
(三)學校“封閉式管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實踐。
雖然國家教育局提倡學校學生八小時學習時間,但由于未來社會激烈競爭劇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時間讓他們完成學習任務是學校和家長共同期望的。
(四)學校“封閉式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個性,提高學生自理能力。
當今中學生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寄生生活的不占少數,自理能力極其低下,再加上優越的環境,富裕的家庭,生活不能自理者比比皆是。但是,學校封閉式管理可以為培養學生自主個性,提高學生自理能力,創造了有利時機和輕松氛圍。使學生在校生活一切都靠自己,讓他們不得不自己的問題自己去思考、解決,久而久之,嬌生慣養的習氣逐漸被克服,自主性格慢慢會樹立,自理能力也會漸漸提升。
(五)學校封閉式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團結的優良作風,形成團隊意識。
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存在的嬌氣、霸氣,慢慢形成自負、自私、孤僻等不良性格,在學習與活動中不合作、不團結。而學校封閉式管理會慢慢克服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對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態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使學生集體觀念增強,意識到自己是集體大家庭中一員,時間一長,在加正確引導,團結合作作風必然形成,綜合素質必然提高。
三、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弊端
(一)限制了學生的思想自由
從學生成長角度看,學生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它需要三者共同承擔。對學生來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性質一樣,只是生活場所之一。而這一場所只有與其他場所保持密切聯系,實現互補,才能保障學生生活的完整和人格的健全。從學校角度看,校園是提供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它是學生展示才華和塑造自我的基地。封閉式的學校必須嚴守一大堆學習和生活制度往往與嚴厲的懲治直接掛鉤。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重復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在宿舍—食堂—教室來回旋轉。學生在這個嚴格的管理制度下學習和生活,就會逐漸喪失主動求知的欲望,禁錮其思想自由。
(二)加強了學校管理者負擔
封閉式管理使學生吃住在校,加大了管理者負擔。管理者不得不對學生的住、行、言詞等方面進行規范,加大了學校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相對而言,非開放式管理則相對減少管理者的管理難度。
(三)減少了學生與家庭聯系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境。部分學生是由家庭因素導致學習下降,有些家長只顧打工掙錢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成績、在校表現不聞不問,使學生對父母產生反抗心理。由于學生思想存在感性認識,對父母做法雖然短時間不滿,但長時間就使得學生思念父母,導致心理抑郁,自然也就對其它事物不感興趣。
(四)走出校園后與現實社會環境不適應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曾指出:“不運用社會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而強行割裂學校和社會的聯系是違反客觀規律的。封閉管理使學生如生長在溫室的花草,在溫室里長得枝繁葉盛,但一拿到室外,便很快枯萎。學生在學校接觸的大多都是一些正面的東西,走出校門以后,環境一變,由于不適應社會環境,一些學生為此不知所措,容易被腐朽思想影響,走上了違法犯罪或者上當受騙。
五、對封閉式管理看法
學校的“封閉式”管理不是把學生放開不管,也不是要放棄對學生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新的教育方式,更加充分地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學校教育的優勢就在于能夠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在復雜的環境中,在各種思想行為的碰撞中,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矯正不良思想和行為,增長能力,使之適應于未來的社會。
參考文獻
[1]韋忠茂-淺析學校封閉式管理的利弊[J]-《廣西教育》-2009(04)
[2]寧家瑤-封閉式管理淺析-《中外教學研究》-2008(03)
[3]黃忠遠-請善待“封閉式管理”-《中小學管理》-2001(07)
[4]覃勇-“封閉式管理”利大于弊-《中小學管理》-2001(23)
- 上一篇:獨家原創:淺談如何進行施工階段的質量監理
- 下一篇:獨家原創:處室作風建設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