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1 03:44:0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在二十余年的發(fā)展中大致經歷了經驗積累與理論探索、理論形成與開拓、理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三個階段。其理論研究成果在數(shù)量上逐年增加,在質量上不斷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模式、建構思路等問題上達成一定共識。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可從四個方面拓展深化:進一步精準基本概念,更加深化基本理論研究,繼續(xù)開拓研究領域,把理論的、抽象的、學院式的與實踐的、實證的、實效性的研究相結合。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fā)展階段;基本評價;拓展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發(fā)展階段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以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為使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同年,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把政治工作的理論形態(tài)——關于政治工作的學說看作一門科學。隨后,理論界在報刊和學術會議上進行了討論。尤其是1983年以后,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就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如何建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1984年,經教育部批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正式建立。從此,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學科建設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階段。
檢索從1984年到目前為止公開發(fā)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材、專著和研究論文,經對成果內容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經驗積累與理論探索、理論形成與開拓、理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三個階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經驗積累與理論探索階段(1984年至1989年)。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剛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方式多為搜集、羅列和實踐總結,側重對具體方法的經驗研究,成果內容以介紹各種方法為主要形式。例如:張洪華、楊亞平的《思想工作方法縱橫談》,范印華等的《藝術·快感·磁力:思想工作方法談》,劉國彬、張運德的《古今思想工作方法例析》,姚毅的《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集錦》等。這一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特點是:事例集錦、方法介紹、以實踐經驗概括為主要內容。值得指出的是,1985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王玄武教授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是這一時期一部不多見的理論研究著述。這本著作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全書共有9章:思想信息的獲取、分析、決策、實施、綜合教育、檢查總結等,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為邏輯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建構思路,為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理論形成與開拓階段(1990年至1999年)。這一時期理論研究形成與發(fā)展的標志是:在學界形成了一個廣為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體系框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兩本:一本是199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國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全書共設12章,其內容更加全面細致地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該書以“節(jié)”和一級標題闡述的主要方法約五十余種。一本是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鄭永廷教授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全書分為五篇十四章,按概論、認識方法、實施方法、調節(jié)評估方法、研究提高方法五篇構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其內容更為豐富、方法之間整合更為合理,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更加系統(tǒng)和完整。該書是當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代表作,對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起了理論的引領作用。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在一些教材中也有討論。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戴耀榮教授編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學比較研究》,分別按與教育主體相關的方法,與教育客體相關的方法,與教育介體相關的方法,與教育環(huán)體相關的方法,構筑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的基本結構。1992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鄒學榮教授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功能作為分類標準,分別以理性教育法、感性教育法、行為激勵法和自我教育法為線索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1998年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韓玉芳、林泉主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按工作決策、工作方法、工作藝術、工作形式、工作途徑、工作載體、方法的綜合運用、工作方法效果的評估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進行了研究闡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理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階段(2000年至今)。經過二十余年辛勤耕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礎,理論研究更加深入,一些學者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2000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黃蓉生教授的《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看法:“方法論”應側重關于方法的理論方面研究。主要有方法的價值、方法的理論依據(jù)、方法的科學原則、方法的應用理論、方法的操作系統(tǒng)、方法理論的未來走向等。這本專著提出了一個嶄新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體系。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劉新庚教授的《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突出了“現(xiàn)代”特色,秉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注重實效性、經驗性、開放性的研究邏輯,著力論述了現(xiàn)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更深入地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途徑、方式、步驟及其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從信息方法、網絡方法、調控方法等現(xiàn)代手段上豐富了各種現(xiàn)代方法的具體運用程序,對傳統(tǒng)方法進行了積極的承傳和發(fā)揚。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萬美容博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fā)展研究》,是近年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出現(xiàn)的一本非教材類的專題性專著,對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fā)展的主要內容、發(fā)展的實踐根源、發(fā)展的綜合化趨勢、方法發(fā)展的具體樣態(tài),進行了富有時代氣息的討論,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繼承發(fā)展、借鑒發(fā)展、理論轉化發(fā)展、實踐探索發(fā)展,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fā)展方式的規(guī)律性問題。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的成果與不足
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為檢索詞進行精確檢索,從所獲得的各種論文和書籍的發(fā)表情況來看,可作如下基本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范圍逐步擴展、數(shù)量逐年增加
1984年至1989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最初六年,這一時期出版了大約11本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論的書籍,發(fā)表的有關文章約24篇,直接闡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文章只有2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理論形成與開拓時期,公開出版了大約18本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書籍,發(fā)表有關文章約158篇。新世紀到目前為止,大約出版了15本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論書籍,發(fā)表有關文章約350余篇。可以看出,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研成果數(shù)量上增長迅速。從公開發(fā)表的成果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范圍和視閾,從一開始的實際工作領域逐漸擴展到理論研究領域;在深入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內涵的基礎上,逐漸豐富了方法的外延研究,不僅有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梳理,而且開拓了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不僅承接傳統(tǒng)道德教育方法,而且對新時期、新領域、新方法給予了充分的理論關注。[1]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實現(xiàn)了重要的理論飛躍
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發(fā)展,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逐步由故事型、事例型、經驗型向理論型、研究型、學科型轉變;研究內容抽象層次提高,許多專著不僅僅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方法,而且對方法的產生條件、作用功能、類型特點、層次結構、相互關系等進行了探索研究;理論研究成果在質量上從粗疏到細密、從宏觀向微觀發(fā)展,其理論發(fā)展不斷由淺入深、從相對不完善走向相對完善,系統(tǒng)性的理論著作增加,理論研究不斷科學化和學科化,體現(xiàn)出理論研究質量上的明顯提升。
在二十余年短暫的學科發(fā)展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討論。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對象、理論基礎、遵循原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趨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價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評估體系的設置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模式采取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為邏輯線索和框架的建構思路,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建構的主導性思路。由于教育活動過程的不可倒錯的順序性,與事物進行發(fā)展性相聯(lián)系的不可重復性以及事物特定環(huán)節(jié)區(qū)分的特殊性,以活動過程為邏輯線索建立的方法體系具有自然順暢、概括全面、便于理解接受的特點而為大多數(shù)學者采用,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論共識。[2]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需充分的理論爭鳴
由于學科建立時間尚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的許多理論問題還未進行充分的爭鳴與討論。其原因一是某些領域、某些問題沒有形成研究者群體。所以,對某些問題的研究,我們反復讀到的只有少數(shù)學者的文章。二是研究領域遍地開花,研究問題沒有向學科建設的核心問題集中。研究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忙于“開荒建設”,無暇旁顧別人的“莊稼”。三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快速發(fā)展使學科的科學研究彰顯局促。據(jù)最近報道,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全國設立一級學科博士點2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0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53個。從長遠來看,大批博士點和碩士點的建立,必然會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蓬勃發(fā)展。但是,無庸諱言,教師每年承擔大量的教學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削減了研究精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論壇滯后于講壇發(fā)展的問題日益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中,許多事關學科建設的重要問題被長期擱置。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重要理論問題的討論和對學術的不同見解,無論在學術雜志的討論及學術會議的交流都還沒有達到更深入的層面,這可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對象窺見一斑。1985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和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都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對象是“探討人們如何掌握和應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的規(guī)律”,2000年版《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對象是“側重關于方法的理論研究”,2006年版《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提出,“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研究對象是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可見,大家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對象的理解是不同的。值得提出的是上述著作中對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對象的理論前提是一致的,都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或學說。但是,對于方法論研究對象的具體闡述卻不同。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對象的認識是介入這一領域研究的首要問題,它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有重要意義,但這個問題的不同見解并沒有引起學界研究者更多的關注。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經過二十余年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研究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和研究論文,對一些重要問題進行了初步闡釋。一般認為,社會科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三種情況:一是創(chuàng)造出以前沒有的理論學說,二是對以往理論的修正,三是在以往理論基礎上的升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從“無學”到“有學”,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為邏輯線索建構的體系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實現(xiàn)了重要的理論飛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研究使中國共產黨發(fā)展中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促進了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學化的認識,為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奠定了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關研究成果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fā)展中的重要的、嶄新的理論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但無庸諱言,對學科建設的很多重要問題討論還不充分;其研究成果主要是為解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和現(xiàn)實社會中各種思想問題,而以梳理學科發(fā)展軌跡、厘定學科概念、探索學科本身發(fā)展為主旨的成果還顯得十分缺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應從以下四方面拓展:基本概念需進一步精準,基本理論要更加深化,研究領域需繼續(xù)開拓,研究方法應把理論的、抽象的、學院式的與實踐的、實證的、實效性研究相結合。
1.基本概念需進一步精準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一些重要概念沒有做出明確的區(qū)分和科學的界定,大家往往在不同的意義上使用同一個概念。有些基本概念關乎對學科整體的理解,如果內涵不清,外延不確定,將影響學科的整體建設。“方法論”這一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中需要盡精微考量而致整個系統(tǒng)研究的一個基本概念。
對方法論歷來有兩種不同的界定。一種界定是:“方法論是關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根據(jù)這一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學說或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是對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的諸多方法進行總結、提煉和概括的理論形態(tài),是條理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方法的體系。其內容包括方法的內在結構、方法的本質特征、方法的來源和發(fā)展、方法的分類、價值、方法的功能評價、理論依據(jù)、方法的選擇和運用等。
對方法論還有另一種界定,方法論即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這個界定告訴我們:方法論是人們運用相對抽象的理論形成一種觀察認識事物的視角。比如系統(tǒng)理論提供給我們對事物的系統(tǒng)研究的視角和方法等。所以,一切理論都具有方法論的意義。理論提供給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視角,運用這種理論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時,這種理論就轉化為方法論。
按照這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應該被解釋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具體運用,體現(xiàn)了理論與方法的統(tǒng)一。一種方法不足以影響一門學科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的主流,方法論則體現(xiàn)的是方法系統(tǒng)背后的理論宗旨,方法論的取向可能會根本改變學科的方向。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作為方法論它們彰顯著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
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兩種理解可能會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體系結構的構建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分析方法不發(fā)達,理論闡述表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用詞多歧義,沒有明確界說,缺乏詳細的論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中,“方法論”等一批基本概念的確定意義需要討論、規(guī)范,并取得學界的共識。
2.基本理論要更加深化
(1)關于方法的層次。在整理、分析、評估各種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功能、地位、作用、性質的基礎上,確定它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中的位置和層次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劃分的客觀標準。當前研究中冠以基本方法、根本方法、原則方法的界限不很明確。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遵循“原則”,涉及確定原則的標準問題,對是否所有方法都必須遵循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這一標準的認識上存在分歧,目前對方法所遵循原則的討論有泛化趨勢。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價值、功能、作用研究,涉及三個相鄰概念的區(qū)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如何進行分析和進行比對。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基礎、發(fā)展方式、運行條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因素和規(guī)律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踐效果的評估體系,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科學地設置評估體系的要素和權重,提出公平、簡單、便于操作和易于普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方法問題。
(6)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統(tǒng),其內容是否可以劃分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運用的方式方法、操作程序、技巧等,如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方法、實施方法、評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方法的研究對象、理論依據(jù)、方法的本質、方法的層次建構、方法的原則、方法功能的實現(xiàn)條件、方法的生成基礎和發(fā)展方式及發(fā)展趨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等。
3.研究領域需繼續(xù)開拓
(1)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拓展。如危機干預方法的研究。群體性事件、突發(fā)性事件、社會危機事件,因其突然性、復雜性、危害性等特點,給社會造成了極大影響,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如何采取合理方法預防和解決這些事件,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薄弱點之一,應成為未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重要方面。
(2)對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新開發(fā)。如何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網絡的集成性、自由性、自主性、開放性、快速性、變幻性等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方法研究的艱巨性、復雜性和不斷發(fā)展性,對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方法的全面、系統(tǒng)、深入研究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的趨勢。
(3)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新認識。有研究者進行了體育運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研究,使人耳目一新。由此,各種文化載體的運用、主題教育活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管理活動的運用還大有研究和開拓的空間。
(4)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把握。如心理咨詢方法雖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早期已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但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中的心理咨詢法的工作模式、特點還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性論證,未能進行系統(tǒng)性、學科性研究,研究成果還帶有濃重的學科借鑒痕跡。
4.研究方法應把理論的、抽象的、學院式和實踐的、實證的、實效性研究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學及方法的研究有兩個層次:一個是抽象的、理論的層次;一個是具體的、實證的層次。抽象的理論層次研究是需要的,作為一個學科體系,需要對在學科發(fā)展總體進程中的某些問題做“形而上”的反思,給出邏輯起點、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使學科建設不致陷于紛繁雜多的現(xiàn)象而不得要領。只有清晰的理論思考才能使研究真正躋身于學科之林,在學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具體實證層次的研究是時代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及方法必須貼近現(xiàn)實的需求,非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及方法的研究就沒有實際意義。但目前具體實證層次的研究缺少問題意識和實證分析研究。這方面研究的應然色彩較濃,單純依憑理論思考與邏輯演繹來構設“普遍性”的情況還經常出現(xiàn)。占有第一手資料,進行多角度的“以問題為取向”的實證分析較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需要把理論的、抽象的、學院式研究與實踐的、實證的、實效性研究相結合,以適應社會實踐發(fā)展和學科發(fā)展的需要。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不能分離的事實,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論研究應該成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fā)展和學術討論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王玄武,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5.
[2]鄭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黃蓉生.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羅洪鐵,董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基礎理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劉新庚.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萬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fā)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7]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 上一篇:綜合部秘書競聘演講稿
- 下一篇:教培中心副主任競聘演講稿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