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集體榮譽感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0 10:47:00
導語:學生集體榮譽感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集體榮譽感是班級及其成員的尊嚴,是激勵個人改正缺點、戰勝困難的無形力量;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學生受到社會上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出現了逃課等個人渙散現象,非常有必要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
【關鍵詞】榮譽感;培養
集體榮譽感,是指人們意識到作為一個集體成員的尊嚴和榮耀的體驗。如加入共青團,黨組織的人都有一種光榮而幸福的體驗,生活在一個先進的班級體里感到很自豪,等等。集體榮譽感能促使人們珍惜集體的勞動成果激發為班級體爭光的意識,是集體成員團結向上的“凝固劑”,能產生巨大的“向心力”。是激勵人們改正缺點,積極向上,戰勝困難的無形力量。所以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把引導學生愛班級,愛學校與熱愛祖國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班級建設中事關工作成敗的重要環節。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就會熱愛集體并發揮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表現出主人翁的責任感;相反,如果學生對自己的班級缺乏榮譽感,班集體就會失去教育功能。集體榮譽感是建設良好班集體,把學生培養成材的巨大引力場,它能使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自覺自愿地為爭取和維護集體榮譽而努力。集體榮譽感也是一種約束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到不能為集體征管或做了有損于集體榮譽的事是一種恥辱,而產生一種自責的內疚感,從而使每個學生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而服從集體的決定,克服自身的缺點。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速向前發展的社會,面臨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社會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社會現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社會重視教育的表象之下,有很大的功利性趨向,青年學生的自身價值選擇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對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關系不能正確認識;加上當前學生中獨生子女漸多,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絕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好轉。父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其表現為對子女過分溺愛,家務事全由大人包攬,學生缺乏自覺動手做家務及料理個人生活的意識。這種習慣帶入學校,就自然出現班級集體中的事情很少有人主動去做,再加上由于很多學生從小在家庭里就缺少“同齡集體環境”的鍛煉,對同學、對班級集體的事漠不關心就表現得更加明顯,造成集體榮譽感嚴重缺乏。因此,非常有必要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呢?
首先,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要與培養建設良好的集體同步進行。這是集體凝聚力作用產生的基礎。一個班級生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該集體的依賴程度及對該集體榮譽感的強弱,集體榮譽越強,班集體凝聚力的值就越大。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熱愛集體的教育,努力營造團結友愛、和諧上進的集體氛圍;要善于發現和捕捉班上關心集體、幫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培養“我為人人,人人為集體”的高尚情操;要適時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將學生的好勝心統一到班集體建設上來,讓“我為班級爭光彩”蔚然成風,并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碼卡連柯說過:“有了學校集體,教師集體和兒童集體,那么一切教育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培養建設良好的集體,要從形成正確的集體的榮譽入手;要從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監督,良好的集體作風,嚴格的生活制度,嚴明的組織紀律,培養集體骨干分子,建設良好的教師集體等方面著手。只有當集體成為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各項成績顯著時,學生才感到集體是有力量的,并為生活在這樣的集體里而感到自豪。
其次,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要與學生為集體,為事業的高度責任心結合起來。培養學生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重要教育手段。如果學生對集體的事情麻木不仁,不管不問,對于集體交給的各項任務總是敷衍塞責,那么,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是培養不起來的。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要對學生經常性地進行“集體榮譽高于一切”,“為集體爭光而光榮”等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步真正地使學生增強集體的責任感。要抓住時機,創造成功。抓住時機,這是集體凝聚力升華的關鍵。如每期進行的運動會、文藝晚會、詩歌朗誦會、背書競賽等大型活動等,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有利時機,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使之人盡其才,努力創造佳債,獲得榮譽,這樣班級凝聚力自然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第三,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好的方式是活動。班級的集體活動既是加強集體自身建設的措施,又是開展思想教育的途徑。班集體活動應以班委出面組織,對參加者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這種必要的強制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組織觀念和紀律觀念。特別是全班統一組織的活動,往往以活動的較高質量吸引學生。大學生大都朝氣蓬勃,爭強好勝,競爭意識強。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這些心理特點,組織大量的活動,在活動中進行培養。活動應當是豐富多彩的,力求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做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參加。活動要有小組的,班級的,班級之間的,全學校的,學校之間的組織活動,通過適當的有益活動來啟發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增強主人翁意識。
- 上一篇:老干所所長述職報告
- 下一篇:區域活動方式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