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教師威信的形成與維護
時間:2022-05-11 05:58:00
導語:詮釋教師威信的形成與維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威信的形成與維護需要教師有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有廣博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業務能力,新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熱愛教育,珍視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光容和尊嚴;要敢于自我批評;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風、生活習慣、精神風貌甚至衣著服飾;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站在時代的前沿;勤于筆耕,善于創新。
威信,即威望和信譽。按照心理學上的說法,威信是一種客觀的心理現象。實踐證明,教師要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完美地實現預期的目標,其威信之高低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當前,不少老師慨嘆,現在的學生沒有我們以前老實,況且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又處在知識網絡時代,受各方面的影響比較多,實在難管難教,不把老師放在眼里。造成這種怪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老師本人缺乏威信所致。威信是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具有的使學生感到威嚴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那么,老師的威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樹立教師自己的威信,從而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
1.從品質方面來講,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一身正氣、品格高尚,以優良的的品質去感染學生,即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樹立威信的決定性因素。孟子說:“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樂于奉獻,有健康的價值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在于他教什么、教多少,而是在于他能否點燃學生心靈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作為教師,言行舉止常在學生的目光下,教師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必須以良好的道德品質、師德和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作為教師,畢竟知識與生活閱歷比學生多,思想也比學生成熟,要有坦蕩的胸懷,對學生的過錯能容納,對學生的成績能欣慰,而不是一味地求全責備,嚴辭呵責。例如,我校個別學生因對調整宿舍不理解,外出露宿,使班主任、學生科的老師四處尋找,雖然找了許多地方,擔心了很久,但老師見到他們時,并不是批評,而是流著淚說:外面不安全,趕快回校吧!充分體現著班主任母親般的愛,寬容、坦蕩的胸懷,用自己的行為在同學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威信。老師們以自己的親身行動無聲地教育學生,讓學生在學會如何生存,如何為人處事上體現著教師的威信。
2.在知識層面上,教師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業務能力,新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課堂生動活潑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好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只有擁有了淵博的知識,才有道可傳;有了高超的技能,才有業可授;而在教學的過程中,高超的教學技能、方式方法的運用,才能創造性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旁征博引,解決學生的疑問。在教學中,也只有掌握了淵博的知識,才能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講授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在充分吸取知識、信息的滿足中油然而生欽佩之情,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教育威信。
“知識就是力量”對于我們教師顯得尤為重要。一個知識豐厚、個性成熟的教師,“傳道”幽默生動,“授業”縱橫捭闔,“解惑”頭頭是道,學生聽起來如沐春風,接受“指點”心悅誠服,并能學到書本以外的許多知識,能不“信其道”而“親其師”嗎?
因此,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者型教師。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高度熟練、真才實學、有本領、有技術、手藝高超、實事求是、不辭勞苦——這才是最吸引孩子們的東西。”“學高為師”,學生最佩服的是知識淵博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上以下情形:當教師對所講授的內容鉆研不透徹,學生一質疑,教師就不知所措,回答起來模棱兩可,這時,學生投來的是“不信服”的眼神;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深入淺出,能幫助學生解決疑難,能結合教學內容談今論古,能介紹學科發展的新成果,有一定的應變能力以及教育藝術和教育機智,就能被學生看成是很有智慧,也就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自然能在學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所以,要樹立威信,“學識”兩字須牢記在心。當然,學識的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應該承認每一位教師都接受過多年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知識是永無止境的。
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來豐富和充實自己,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厚積薄發,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才能真正堪為人師。
3.從情感方面上講,教師評價尤為重要
應把真情和關愛送給學生,把激勵和贊美送給學生。賞識、鼓勵使他們更加積極向上。恰當地批評使他們反省,明辨是非,改正缺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具有主動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樣性的時代特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人。因此,新世紀呼喚著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的主動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所以,“愛”成為教育成功的秘訣。有些教師誤以為要樹立威信必須“嚴”字當頭,有人甚至認為鞭打的威脅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前提。其結果不但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反而只能損傷學生的人格和心靈。另外,還有些人主張在一團和氣中求得威信,他們討好學生,遷就學生,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姑息縱容,懶得深層管理,這樣的教師雖然和學生的關系也可能是融洽的但這種人在學生心目中卻重量很輕,也并不能真正樹立起教師的威信。所以說“愛”要有度,“嚴”也要有度。一個好的教師,他應該不僅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師要真正從對學生的愛出發,關心他們,嚴格要求他們,盡可能深入到學生中去,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學生之中。這樣在自己教育教學中才能創造出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要。再就是,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后進生,不忽視中間生,也不溺愛優等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信服你,敬佩你。如此,關系融洽了,學生自然“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樹立起來了。
但是,教師的威信樹立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進行維護,也不會長久,那么怎樣維護教師的威信?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熱愛教育,珍視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榮光和尊嚴。陶行知先生說過:“要人敬的,先必自敬,重師首在師之自重。”教師要自重自愛,努力在教育教學中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平易近人、作風民主等優良品質都會被學生看在眼里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二、要敢于自我批評。人非圣賢,孰能不過。教師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話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體,如有不當,要敢于在學生面前做自我批評,敢于讓學生提意見,并虛心接受,不能與學生斤斤計較,這樣會更有利于維護提高自己的威信。
三、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風、生活習慣、精神風貌甚至衣著服飾。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其一舉一動均會影響到學生的注意力和情緒。教師的儀表、風度、氣質包括教師的穿著、舉止、情態等一系列外部表現,不僅體現著教師的心理面貌,而且直接影響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影響到教師的威信。如果教師平時作風不正、行為不端,整日精神萎靡、邋里邋遢,其形象自然會在學生心目中矮了三分,甚至是被鄙夷不屑,哪里還談得上什么威信?所以,“言教”還需“身傳”,“學高”更需“身正”。
四、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站在時代的前沿。教師想永久地維護自己的威信,那就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更新自己的觀念,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在學生中樹立更高的威信。
五、勤于筆耕,善于創新。作為一個老師,要經常寫一些東西,并讓自己的文章能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得到一定的聲譽。還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手段,讓學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也可以維護和提高教師的威信。
古人云:“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從者,必兼備威信。”有威信的老師,學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勸導,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
- 上一篇:談論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及原因
- 下一篇:小議鄉鎮負債原因及措施
精品范文
1詮釋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