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類專業課程教育革新

時間:2022-12-26 03:06:00

導語:電子類專業課程教育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類專業課程教育革新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新性教育越來越成為當代教育的適應性選擇。只有創新,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只有深化教育改革,才能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隨著高校教學改革和實踐的深入,專業課的實踐化已經成為培養知識面廣的復合型人才的必要要求。而電子類專業課,是相對實踐性很強的一類課程,因此,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著手的新形勢的教學改革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方法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上如何跟上相關科學技術發展,在教學理念上如何評價教學成敗,是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的。現就從此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實驗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標準等幾個方面淺談一些思考。

1、豐富教學內容,適應現代教學

對于此類教學內容,應該適應當前高速發展數字信息時代要求,在原有的電子類課程內容設置基礎上,精簡模擬部分的教學內容。對于數字通信技術的內容,具體到基本概念,表示方法,數學語言,應該采用國際通用的表述方法,這對于將來學生閱讀外國先進外文文獻十分重要,同時,統一標準有助于提高學生交流學習心得的效率。因此,豐富教學內容,緊跟電子信息發展步伐,更新知識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2、深化實驗改革,基礎與創新相結合

目前國內各高校已經開設一些綜合性,研究性和設計性的實驗,重視開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同時,應該強調的是,基礎與實驗的結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牢固的基礎,創新性實驗才能做起來得心應手,防止學生眼高手低,忽略打牢基礎的重要性。在基礎實驗掌握的基礎上,創新性實驗大膽放手去做,循序漸進,才能提高專業素養。基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素養,在其基礎上,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意識,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者的結合,才能將傳授知識,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當前的一些實驗,很多都是基礎實驗或驗證性試驗。在實驗中,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地方很有限。比如,實現設計好的實驗結果,實驗數據,實驗電路也都已為學生準備好,甚至實驗操作的具體步驟也都有詳細敘述。學生不自覺的就會對實驗興趣缺失,很少動腦思考,喪失預習復習的主動性。因此,實驗環節我們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調動學生分析總結的積極性。仔細分析實驗原理,過程,結果,總結教訓,這個實驗才是有意義的。而學生的討論內容也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提供了實驗改進的素材。

3、調動學生興趣,多種教學方法并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比單純的填充教學內容有意義。由于電子類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工具,可以有效促進此類課程的演示效果,顯現諸多優點:

(1)可以提高效率:首先可將授課從簡單重復的環節中解

脫出來,避免低效的板書,從而使教師可以把重點和難點內容的講解時間節省出來,使得單位時間內傳播的信息量大大增加。(2)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多媒體的圖像、聲音、動畫,使原本不易表述,板書無法呈現的知識內容可以生動展示,授課的內容變得多樣有趣,從而可以使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能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3)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有機結合可以提高教學的層次感,動靜結合有助于教師融入更多的自我展示平臺和空間,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在傳統教學的“講授----考核”模式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沉悶的聽眾角色,而現代大學教育提倡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就要求我們將學生還原到教學實踐的主體地位,老師僅僅是引導學生認識知識,提高能力的中介和橋梁。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還應該采用“閱讀教材----討論重點和難點”的教學模式,對屬于學科前沿知識,學術上尚未定論的問題進行引導性分析,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者,是學生養成獨立分析的治學習慣。當然,閱讀討論式教學前提是專業課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理論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能力,然后再深入的對所學此類專業課進行討論式教學方法。

4、教學標準多樣化,人性化進行教學改革

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勢必會帶來大學生素質的差異,而現代教學中,尊重差異是科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體現,正確認識這種差異,就需要非單一標準的教學目標,即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比如考核方式的改革。成績不僅僅是理論成績的參考,而是成績的組成多樣化,提高學生平時成績的積極性,避免考前突擊,這樣既重理論,又重實踐的教學標準也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考核形式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在專業素養的基礎上多元發展,如多樣式課后作業。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作業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思考,此外,針對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專業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可以結合教學布置一些帶有研究型的題目。可以包括理論部分,技術部分和應用部分,采用習題作業、專題論文和專業案例分析等多樣形式,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學生,來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使不同基礎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應與時俱進,著眼于培養適應快速發展的新型人才。在圍繞數字化的主流趨勢的基礎上,重視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教學內容和實驗環節的豐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求,教學標準的多樣針對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發展的個性和開放的專業理念。作為電子類專業課程的改革任重道遠,需要我們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