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現代化教育模式

時間:2022-01-17 03:56:00

導語:建立現代化教育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現代化教育模式

“今天不生活在未來,明天就將生活在過去”,在沙市一中校園櫥窗里赫然寫著這樣一句標語。記者問李輝校長:“這如何理解?”李輝校長沒有回答,而是讓記者先到他們的科教館看看。走進科教館,迎面撲來的是一股特有的時代氣息:在圖書館,可以擺滿半邊書柜的二十五史和創刊至今的各種期刊,竟變成了幾張光碟;在多媒體演示室,你在主控臺上輕輕點擊一下“語文電子教參”,精密的投影儀就把微機里的教參軟件經過預覽和監控屏,投射到巨大的電動屏幕上,在至情至景里,可聽見春的聲音感到夏的燥熱,看到冬的潔白秋的金黃;在電子閱覽室,學生們正通過家教軟件,一人一機地進行復習訓練,自我測試……“還用我解釋嗎?”李輝校長笑著問道。記者則笑而不語。眼前的這一切不就是對那句標語的最好詮釋嗎?沙市一中人就是用這樣的口號時刻警醒自己、激勵自己樹立教育現代化意識,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

從設施建設到充分發揮其效益,逐步形成教育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搞教育現代化建設,缺少資金怎么辦?沙市一中的領導們摒棄傳統的那種“等、靠、要”的思想,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用辦實業的經營頭腦、市場頭腦,用經濟社會中負債經營的運作手段,通過多渠道融資和分期付款等方式,于1998年建成了6372平方米的科教館,高配置的200臺金長城電腦安裝在微機室、多媒體演示室、電子閱覽室和圖書館里。

沙市一中教育現代化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沙市一中在現代化建設中,既注意到高標準,又充分體現實用化。在使用過程中,他們既強調管理維護又強調使用頻率,不讓一臺機器、一間館舍閑置。李輝校長有他的認識:“如果把現代化建設看做應景時髦之舉,教師不用,學生不學或使用率甚低,耗資再巨也不過是張空殼,徒有虛名。”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現代化教育技術處,由校長、副校長親自擔任處長、副處長,下設計劃部、制作部、理論信息部、網絡管理部和設備部,這些部門的工作與常規行政機構中的教務處、教科室、科教館的工作交叉協調而又相對獨立。計劃部由教務處主任兼管,負責統籌多媒體教學內容,認定多媒體教學腳本,下達多媒體教學計劃。制作部和理論信息部由教科室主任兼管,負責多媒體教學模式實驗方案的設計,對課件制作進行科學性、實用性的監制,對收集的實驗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和總結。網絡管理部由科教館館長兼管,負責校園網絡的管理、設備的維護和學校互聯網頁的設計與制作。

如今的沙市一中,學校管理已走向網絡化,除學生用機200臺外,各處室、年級組辦公室都配有金長城品牌微機,所有微機都連接著校園NT網,由計算機中心服務器監控,進行網絡管理和網絡服務。學校的行政指令、各部門的工作安排,通過網絡送達;各種教學資料,公共課件,通過網絡共享;使用多媒體演示室等專用教室,出通過網絡申請,教師們已離不開網絡。學校在逐步使辦公和管理走向“無紙化”的同時,每個教師也成為了管理者。

從使用現成課件到自己制作,構建多媒體教學模式

這是一間不同于我們常見的那種教室,一塊電子投影屏取代了黑板,一臺“航天現代電子教室控制臺”代替了講臺,控制臺上是監視屏和鼠標。記者在這里聽了生物課教師黃秋芳的一節“蜜蜂”課。只見黃老師點擊鼠標,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幅動人的情景:鮮艷的花叢中蜂飛蝶舞,在《小蜜蜂》的背景音樂烘托下,教師抑揚頓挫地講解引人入勝。接著,黃老師用精心設計的3組動畫分別講述在不同的蜂源條件下,蜜蜂向同伴報告信息的3種方式。在整堂課中,聲音、圖像、音樂、動畫和諧地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學生自始至終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和興趣。黃老師制作的這個課件曾在1999年10月中南6省教師課件評比獲得一等獎。沙市一中老師從使用現成的課件到自己制作,使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沙市一中在著手教育現代化建設之初,就把構建多媒體教學模式作為最重要的著眼點,學校購進40多萬元的教學軟件。李輝校長跟老師們講得明白:“我們購進這些教學軟件,不是讓大家依賴它,而是讓你們在認識和嘗試使用中,根據你的課的需要,學會制作課件。”校長的要求化為教師們的行動,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教師們已制作出課件300多件,并積極探索多媒體教學模式。他們按照“低起點、小步走、各個擊破”的教學實驗總原則,探索出沙市一中的“四課型、五步驟”多媒體教學模式。“四課型”是指基本課、遷移課、能力課和興趣課;“五步驟”則為備課、制課、說課、上課和評課。備課“研”教材內容,制課“研”教學手段,說課“研”教法、學法,上課“研”教學過程,“評課”研教學效果。在4種課型中,遷移課是教師們最傾心的一種課,它是在多媒體演示室上的。他們以“不可替代性”和“效能”為原則,進行突出重點、分化難點的教學,處理傳統教學中不能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展示知識形成的基點和微妙的過程。

事實上,就是這些原態的基點和微妙的過程最能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和創新熱情。教師們就在這處最美麗的知識景區駐足,遷移學生的智慧,升華學生的靈感。沙市一中的教師們還總結出多媒體教學的五大作用,即化復雜為簡單、化隱形為顯形、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化無聲為有聲。

沙市一中對多媒體教學實行程序化管理,每一堂多媒體教學課,從內容的確定,腳本的完成,計劃的下達,課件的制作,以至上課后的反饋,通過一定的組織管理,要完成如下六個表格的程序:《預制多媒體課件目錄表》、《制作計劃表》、《制作通知單》、《周安排表》、《授課通知單》、《課件修改反饋單》,從而保證多媒體教學的質量。

從被動卷入到主動投入,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教師隊伍

“第一次接觸到多媒體教學軟件,我感受到的是一陣陣的興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的確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巨大的幫助,以前上課難以講清楚的微觀知識現在好講了,學生通過生動的動畫模擬也更容易理解,枯燥的理論知識伴隨著優美的畫面出現變得不再單調,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更好。”化學教師李懷云的感受反映了現在沙市一中廣大教師的共同心聲。目前沙市一中有30%的教師能夠獨立制作教學軟件,50%的教師能熟練使用教學軟件,基本上會制作教學軟件,85%的教師能正確使用教學軟件。可在1998年時可不是這樣,學校只有2個微機教師,其余教師除了個別年輕教師在大學階段接觸過電腦外,大多數連鍵盤也未碰過,有的老教師思想意識里更把電腦等同于游戲機。

針對當時教師的實際情況,李輝校長從改造思想入手,他對教師們說:“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由工業文明步入信息時代,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必將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教育技術、教育體制、教學內容和方法等也必將發生重大變化,你不充實自己,不更新自己就將被淘汰。”無疑,這些話對教師們的思想是會有觸動的。但李輝校長深知,光跟教師們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措施、制度讓廣大教師卷入這場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學校通過分批培訓、教學觀摩、典型示范、經驗推廣等各種途徑,提高廣大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學校要求每個教師都必須上多媒體教學公開課,規定凡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武,必須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參加論文評比,論文的內容必須與教育現代化相關;學校教育教學年會編輯現代化教育教學論文集,刻錄教師制作的教學軟件集錦;學校建立獎勵機制,對在“探討多媒體教學模式”中有突出成績的教師進行表彰。

沙市一中的教師們經過這場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洗禮,已由原來的電腦盲變成今天的課件制作高手,原來不愿沾電腦邊的現在卻主動爭取到多媒體演示室上課。除體育課外,其他學科都有老師自行設計、制作的優秀課件。教師們發現的不僅僅是多媒體教學給傳統教學帶來的全新變革,而且在這種新教學模式中發現了一種新教育哲學和一種新教育機制,發現了有利于培養學生現代人格和現代科學文化素養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