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藝術設計課改中教師職能轉換
時間:2022-07-09 05:32:15
導語:高職藝術設計課改中教師職能轉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國內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出新和變更,諸如“實訓教學”、“項目教學”、“工作過程教學”、“崗位工作教學”、“頂層設計教學”等理論的張揚和實踐,促進了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的改革,彰顯了緊迫性和必然性。的確,在“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1](p2)等教育精神的關照下,為滿足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的方向性、應用性追求,各有關院校紛紛確立了以“明確專業指向,聯系崗位應用,強化實訓實踐”等為特點的辦學方向,因此,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隨著改革的逐漸深入,其課程體系也隨之構建并逐漸鮮明起來。然而,人們在著手解決包括課程體系、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等在內的系列問題時,教師的知識構成和教學狀態等問題卻率先凸顯了出來。常言道:“人的因素第一”“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2](p401),教改實踐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因為教師是教學改革最核心、最本質的因素。搞好改革,眼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教師的角色定位和職能轉換等問題。教師肩負培養人才的神圣使命,是承擔人類科學文化傳承任務的專業人員。“教師角色作為一種特定的行為規范體系,是由教師特定的社會職責、職業理念及行為方式等方面構成的”[3],從而可印證教師是辦學的根本,是教學改革的原動力的道理。因此,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師隊伍的建設意義重大,教師角色的定位和職能轉換等問題,事關全局。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一、專業教師的成員結構與教學狀態問題
若將現有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師隊伍的構成關系作一個剖析,其大致可分為“老、中、青”三個層次。從發展態勢來看,這是一支迅猛增長的龐大的工作隊伍,但就藝術設計教學狀態而言,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研究。“老”年群落(泛指年齡,實指生存狀態),主要由長期從事純美術創作或具有“美院”教育背景,但通常不注意業務學習,離校門二三十年也沒有進修和知識技能更新的這么一批同志組成。藝術設計教育迅猛發展,而純美術教育和“工藝美術”教育的大幅收縮,致使“老”同志紛紛改行從事藝術設計教育。然而他們最擅長的教學方式是課堂式純粹的美術教學?;蛟S,他們都有一定的繪畫能力,堅信能固守純藝術理論研究或美術創作的“一席之地”,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并沒有藝術設計的切身感受和實踐經驗,也不能勝任包括計算機設計在內的藝術設計教學和工藝制作,更沒有藝術設計實踐經驗和生產操作的能力。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造就了他們特殊的專業背景,高等藝術教育的迅猛變化,也導致了他們當下的生存狀態。盡管人們常說,藝術的本質是相通的,因此,美術創作和藝術設計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如果不善于學習,歲月的演繹,就會磨平他們的藝術靈性和創造激情。所以,教學中往往呈現陳舊、滯后的學術態度和知識面貌。由于他們通常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新觀念、新工藝知之不多,人云亦云,甚至是因循守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藝術設計教學正常合理地開展?!爸小蹦瓴糠郑ú粌H指年齡,更指生存狀態),往往是由具有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背景的同志組成,由于他們學有所用、學以能用,所以應該是藝術設計教學的生力軍。并且由于他們年富力強,容易接受和領會藝術設計學科的新思維、新成果,往往會給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帶來積極的影響。然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志并不專心本職工作,不鉆研教學藝術,其最樂于做的是充分利用高校藝術教育的這個平臺,承攬自己的創收項目,“私活”成為其工作的主要內容,并占據了主要的工作精力。就專業智能而言,這部分同志的專業背景主要是在高校接受專業教育后又回到高校從事專業教育,很少有社會實踐和教育科研工作經歷,其最大的不足是對藝術的認知既不如老一輩教師執著和深刻,也不如新生代教師們那樣敏感,但無論如何,中年教師仍然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教學狀態的優劣直接影響藝術教學的發展。然而,筆者遺憾的發現,潛心于教學研究,為了搞好教學,積極改善和發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構成,全力探究教學藝術的中年同志極為稀少,較多的是一批平庸度日,不思進取的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這也應該是當前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不見起色的重要原因之一?!扒唷蹦暌蛔澹ǔV改挲g,但以生存狀態為特征),是當前藝術設計教師中最積極活躍的成分,主要由“80后90后”新生代組成,他們之中絕大部分同志都是藝術設計專業的“科班”出身,雖然所接受的不再是老一輩那樣的精英教育,但學歷層次往往是最高的。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會促使他們盡心盡力投入藝術設計教育,否則難以在高校藝術教育平臺上立足。但是,由于他們絕大多數人是從藝術院校中來,又直接回到“高等”藝術院校中去。因此,與中年同志相比,他們幾乎完全沒有藝術設計的社會實踐,也沒有藝術設計專業的或藝術教育的科研經歷,他們往往不會藝術設計教學,也不懂教學規律,缺乏藝術設計的社會實踐和專業應用的歷練,教學狀態經常表現為“紙上談兵”、“照本宣科”離題萬里,不得要領等。顯然,當前高校藝術教師面臨著教育改革大潮的沖擊,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育向他們提出了既懂理論,又能實踐;既是課堂上的教師,又是一線的設計師、工藝師的要求,比照社會對高校藝術教師迫切的教學要求和標高,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因此,那種因循守舊,從課堂到課堂,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狀態是難以勝任的;那種消極的,無所作為的教學狀態也是格格不入的。
二、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定向培養問題
傳統的教學論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操縱者和評價者。而現代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育卻認為僅僅搞好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并向教師提出,為了實現教育的指向性、職業性目標,為了建立和實施藝術設計教育課程體系,為了實現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立足于應用,都要求突出藝術設計教學的實訓和實踐過程。因此,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具有多重專業能力和復合型的專業智慧。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能組織、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實踐,展開實地教學,進行實習和實訓;要求教師學習和領會教學改革思想,能構建或實施行動課程內容,為了完成設定的“行動項目”,讓學生組織起來,整合“行動小組”的集體智慧,讓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習,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實踐,邊干邊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突出實干,突出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的鮮明的職業特性等。在此,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學術理論的教學能力和藝術設計實踐的教學能力同等重要,而實踐教學能力被放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而現有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缺失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據不完全統計,現有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真正具有“雙師”[4](p125)資質的人才不足5%,熟悉藝術設計專業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實用技術的人員奇缺,懂生產、懂工藝、能夠實操的專業教師就更是鳳毛麟角了。其中絕大部分教師都是來自高校,其獲得知識和智慧的主要方式是從課堂到課堂,其所有的見識和技能都是從書本到書本等。深入觀察,不難發現,原有高職高專的藝術設計教師培訓和選拔的方式很難產生適應當前教學發展需要的高品質的藝術設計專門教學人才。因此,高度重視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能力的培養,多途徑、多層次地培養藝術設計教學人才的問題不容忽視,而且,教師培養機制改革勢在必行。
三、專業教師的知識狀態與智力結構問題
與普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目標相似,“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具有定向性的特征,這一定向性表現在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其培養目標是社會職業工作崗位第一線從事操作、服務或管理的應用型人才”[5](p12)。其實,現有普通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也背負就業壓力,也在設置和實施自己的不同層次的應用性、定向性教育目標。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和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一樣,都是為了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藝術人才的多種需求。面對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都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要明確教學目標,完成課程體系建設。而且,所有的高校藝術專業教師都同時同樣地面臨知識、智力結構調整和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問題。因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知識構成必須具有職業的定向性,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符合本專業、本職業的特定性要求,具有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教師的專業學識必須能滿足培養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服務技能或管理技能的要求,能為培養學生服務”[6](p101)。而且,其所掌握的知識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且還要深化到實踐層面,要對本行業、本區域的職業特色,要對生產流程、工藝特色有足夠的認識,具有專業智能、方法智能和社會智能。同時,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知識構成能滿足其能用職業分析的方法來制定相應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并據此探尋最佳的教學實施的方法。總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知識構成與能力構成并存,逐漸形成新的知識狀態和智力結構,并能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更新、不斷充實,并與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適應。
四、專業教師必須面對的新要求與老問題
面對日益發展的高職高專藝術設計課程改革態勢,專業教師的職能定向應完成由“純藝術”向專業應用,普適藝術設計教育向職業藝術教育,藝術設計知識理論教學向應用設計實習、實訓教學等的轉換;專業教師的角色也應該完成由畫家、藝術家向設計師、工藝師、技師等的角色轉換。為確保這一系列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以體現教育改革的核心價值,因此,有必要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實施考評和重申以下方面考評的“老”標準。“德”: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進一步明確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目的、目標和課程標準;樂于奉獻,勤于探索,努力進步等?!扒凇保核囆g設計專業教學已經逐漸從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而強調實習、實訓,實施實踐教育,在導向性、應用性教育目標的關照下,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成為考核專業教師教學表現“勤”的新角度?!奥殹保阂笏囆g設計專業教師忠于職守。為合格履行教師職能,教師應具備多元智慧,多種技藝,多種職稱。要求既是專業教師,還是設計師、工藝師等。能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將“教”與“訓”相結合,“應用理論”和“工藝技能”相轉換等?!澳堋保阂蠼處熅邆涠喾N能力,做藝術教育的能手。做到教書能、動手能、實訓能、操作能,教師應具備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并能有效地將自身的能力轉化為學生的職業能力等,這些是在課程改革中專業教師必須面對的老問題與新要求。五、專業教師培訓與考核機制建立等問題專業教師的培訓與考核是角色轉換的驅動力。毫無疑問,要迅速地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是搞好高等藝術設計課程建設,實施教學改革的根本和關鍵。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如果僅僅靠教師本身的努力和探索還是不夠的,如若從全局作全方位考慮,做以下方面的配合與調整,形成合力,各自做好工作,會有利于教師的成長。
1.將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師個人發展結合起來。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具備課程設計和建設的能力,這樣的課程系統應具備就業導向,具有定向性、導向性,體現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具有應用特點,課程基礎理論知識適度夠用,有利于形成學生的基礎學力,包括通用學力和職業專業學力。藝術設計教師通過對課程體系的建設活動,形成教學的整體評價、職業分析、職業活動和職業能力。
2.與藝術設計實習、實訓教學機制的建立結合起來。建設有效的實習實訓基地,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參與基地的建設和工作,在藝術實踐教學中獲得實踐的歷練,增長才干。同時,在建立實習和實訓基地的過程中,還要引入大量的具有實踐經驗、生產技能的人員來充實教師隊伍,而應該把那些不稱職教師調離教學崗位。
3.與課程建設、教材編寫結合起來。課程建設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編寫教材,這項工作最具建設性意義,讓專業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投入到課程建設和教材的編寫中去,是培訓專業教師的好辦法。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必然會對整個課程的構成機制、教學目的與目標,教學方法與模式,實習與實訓的安排等系列問題進行論證與處置,使專業教師在參與課程建設、教材編寫中得到歷煉,其教學的適應性、定向性能力,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水平等都會從中得到大幅提升。
4.與教師的專業進修、考核機制的建設結合起來。每年各有關高等院校都會安排大量在職業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業務進修,以促使教師的專業知識不斷更新,以滿足教師的“職稱”評定需要。但問題是教師進修培訓單位選擇的往往是“八大美院”等國內著名高校,以“考研函授”等為主要方式,以獲得相應的“本本”為主要目的。人們質疑這樣的教師培訓究竟對教學的改進,教師的能力提升有多大幫助。筆者認為,為加強專業教師知識構成的指向性和職業定向性,教師進修應該首選相應的藝術設計生產企業或工廠。在藝術設計、藝術施工、產品生產的第一線會使教師的專業水平、知識結構在深度、廣度上獲得更為直接的提升。這樣的進修選擇,應該成為長效機制。以往的教師專業培訓一般著眼與解決教師的“文憑”“學位”等問題。其實是為了評“職稱”晉級等而設定的。其實,專業教師眼前最急切獲得是應用性、指向性的能力教育和提高,因此,建立獨具特色的,滿足教師知識、能力構成需要的培訓機制十分必要。
5.與教師的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的規定性要求結合起來。通常高校教師會承擔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內容:一是教學,完成好日常的專業課程教學;二是科研,展開相應的教學科研活動,對本專業的教育狀態起推動促進作用;三是社會實踐,將專業理論與社會需求相聯系,產生社會效應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設定專業科研課題,能使教師的專業知識構成在課題研究中得到深化,科研成果可以通過實訓與實踐推導,產生社會效益和影響等,通過完成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等規定性要求的努力,使專業教師在這些活動中逐步成長。
6.與評職稱、評優秀、評先進等行政制度結合起來。評價教師、評價教學,應該與教師每年一度的評定“職稱”、選評“優秀”的工作結合起來,相應的評價標準的建立能有效促進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角色的轉換。
7.與高等藝術設計教育、高職藝術教育的宏觀發展結合起來,與院校的教育工作水平評定即“評估”工作結合起來。教師的角色轉換,其實事關院校藝術教育發展大局,在院校系列工作的系統中,應該設立相應的、合理的、能促進教師發展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標準。
總之,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角色的成功轉換是十分重要的,應將單一層面的教書人才,轉換為既有理論水平又具實踐能力,既有明確專業指向又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這也是高職高專藝術設計課程改革成敗的前提。
- 上一篇:計生干部教育工作安排
- 下一篇:中日個性主義文學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