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工程人才培育方法

時間:2022-08-07 04:31:08

導語:國際化工程人才培育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化工程人才培育方法

近年來,中國工程技術領域逐漸與國際接軌,急需具備國際化素質的人才。然而,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國工程技術教育領域卻仍在沿用傳統的培養方式進行,導致了我國具備國際化素質的人才短缺,培養不斷適應具備國際化需求的人才的任務十分迫切。針對這些培養問題,北京聯合大學提出了國際化辦學的理念,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非常重視辦學的國際化,進行有效思考和探索。

一、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毋庸置疑,中國經濟發展已逐漸與世界融為一體,而傳統方法培養的人才同國際化需求的人才存在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第一,綜合素質不足。人才培養的個體特點不明顯,發展過于均勻,社會適應能力不強,優勢不足。第二,職業化素質不足。缺乏強烈的職業精神,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第三,實踐能力不足。缺乏承擔和管理大型項目或大型工程的能力。第四,缺乏創新意識。許多學生缺乏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容易失去信心。第五,終身學習的能力不足。缺乏持續終身學習與知識管理的能力與習慣,也缺少自我發展與實現的動力。另外,國內外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中以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員為主,國內高校培養的人才進入外企高級管理層的比例偏低,欠缺創新國際化思維、欠缺工程技術國際化的應用技能、英語水平較差是阻礙中國大學畢業生獲得外企工作的主要原因。本土高素質人才短缺的問題,將使已經在華開展業務的跨國公司以及向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遇到困難,企業越來越難在關鍵的服務和管理職位上找到合適的員工,長此以往必將影響中國進一步成為經濟強國的進程。

二、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向

1.樹立國際化培養目標。第一,要在思想上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夠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充分溝通思想,從全人類的廣闊視野出發判斷事物;第二,可以確立培養方向基本一致的國外目標高校,從培養方法到課程設置直到教學手段積極引進學習,高起點高標準地引進目標學校的教學方法和標準。

2.引進資源,促進師資隊伍國際化。培養學生的國際化,取決于是否具備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因此,拓寬外國專家、學者來校任職、兼職和交流的渠道,才能促進學校人才培養的國際化進程,從而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從多種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內部的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積極建立措施讓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出國進修提高;與國外的同類院校建立校際關系,通過互相訪問、考察與進修,提高教師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化經濟競爭的形勢,才能培養出符合國際化要求的工程人才。

3.完善工業工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第一,按照國際化的工業工程專業工程師認證標準和國際專業認證的標準,優化專業課程結構,使畢業生具有國際化的知識體系、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發展后勁,容易為國際化的企業所接受、認可。第二,教育國際化要求確立全球化課程理念,借鑒國外先進的課程理念,引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材,構建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工業工程專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第三,調整課程設置,適應社會需求。要想真正培養為國內國際化的企業所接受的工業工程專業學生,需直接對企業需要進行調查研究,根據企業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具體要求設計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切實加強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的薄弱環節。

4.推進與企業界的交流與合作。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所接受,教師和學生需要密切關注企業各種實際問題,在企業建立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實踐實習基地,聘請具備實踐經驗的企業人士做兼職指導教師。

5.立足模式創新。工業工程專業是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專業,應該具備較全面的工程背景知識,即要求學生掌握機械專業的知識,同時也要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識,為了更好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我校的工業工程專業進入了機械大類招生,提高學生綜合工程技術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為了加強上述的工作,工業工程專業教學應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注重學生全面素質提高,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第一,加強實踐教學,體現“能力強、素質高”的培養思想。通過社會調查、生產實習引導學生進入未來企業家角色,案例教學滲透于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之中,培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第二,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營造良好的工程實踐環境。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規范的國際化企業中實習實踐,提高自身實際工作能力。第三,通過第二課堂,由學生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第四,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共同培養人才的有效途徑,依靠與國際化企業的合作共同培養人才,企業參與專業定位的設置、課程的開發,同時企業專家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

四、工業工程專業國際化辦學的實踐與探索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所列的問題,培養符合國際化需求的人才,需要在培養方法和課程體系設計上進行全面的分析、廣泛的實踐和探索,實際工作中可采用如下做法:

1.按照國際化的工業工程專業認證的標準設計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從課程設置到教學運行可全面參考歐美和我國港臺地區高校的成功經驗。例如,美國早就設立了成熟的工業工程師認證考試標準,這就可以按照美國工業工程師考核標準,修改充實工業工程專業的教學培養方案。

2.積極推進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見習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見習工業工程師的資格認證工作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統一領導下已經開展了兩年,第一批試點校包括重慶大學、鄭州航空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和河北科技大學。其中北京聯合大學作為全國第一批見習工業工程師主考院校和專家組成員校最先參與見習工業工程師認證工作。第一批參加考試的30位工業工程專業三年級學生通過率達到75%。作為北京工業工程學會所在單位,起到了引領首都地區見習工業工程師認證的作用。

3.加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交流溝通。通過參加工業工程領域的國際學術會議和相關學術活動,可幫助國內學者、專家獲得更多的互相了解、互相提高的機會。例如,每年舉辦的IEEE工業工程國際學術會議是本領域的最高學術會議,積極參與可以擴大學校和專業的影響、鍛煉提高隊伍、結識更多同領域內的專家。同時,還應積極尋找機會,引入外教為學生進行專業授課和講座,為工業工程專業的國際化辦學打下基礎。

4.積極進行科研活動。要想真正與國際化的辦學思維接軌,應該積極申請爭取橫向和縱向科研課題,選準科研方向,鍛煉科研隊伍,在制造和服務系統的精益改善方面,高新技術產品的人機設計等方面都可為企業提供急需的技術解決方案。

5.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專業水平。積極組織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參與創新性強的全國性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提升個人能力。通過我校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參加國內舉辦的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和全國范圍的物流設計大賽迅速提高了工業工程專業學生水平,是盡快培養出國際化、應用型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徑。培養符合國際化企業需求的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過程是一個艱苦、創新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采用創新的思維,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具備國際化思維的工業工程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