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管理育人策略優化研究
時間:2022-12-23 10:48:29
導語:高職院校管理育人策略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有了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這就要求高職管理教育工作要積極探索新的模式,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學生打造成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分析高職院校管理育人現狀,并針對主要存在的弊端,提出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管理育人的優化對策,以期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理論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管理育人
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切活動的根本保障,也是促進學生深層次和全方位發展的主要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被賦予了新的職能,要求發揮管理工作價值的同時,還要增強其育人功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為更好地完成高職內涵建設貢獻力量。[1]
一、現階段高職院校管理育人現狀
(一)重視管理約束,忽視教育引導。職業教育的良好發展和相關政策的出臺,使高職院校生源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學習能力有所提升。然而,受制于傳統教育體制,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為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采用了“嚴管理”的辦學模式,在管理目標上缺少規劃,管理手段也過于強硬和單一,整體的教育管理效果不顯著。這種管理育人的方法過于強調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約束,在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能夠采用引導的方法使學生主動認識到問題所在,從內心深處產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欲望,而是利用統一的管理規章制度,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對于性格和理解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的高職學生而言,這種管理方法不具備育人功能,學生逐漸將教育者和管理者視為約束自己的人員,并主動與其保持距離。這種情況的出現,不但使管理工作缺少對學生現狀的了解,還會降低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嚴重制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發展。[2](二)管理育人功能發揮欠缺。通過對我國各大高職院校發展歷程的了解,由于高職院校被列入高等教育體系的時間較晚,且院校自身發展的動力有所不足,大部分高職院校是由多所中職院校合并后才得以升格,這就導致許多院校還未建立完善的校園文化,教育體制和制度也有所欠缺。雖然在全面落實教育改革政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逐漸認識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并建立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制度,但要想在短時間內完成管理和教育模式的轉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文化建設作為一種內化于心的內涵建設,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思想和意識,并通過加強精神建設、品牌建設、教育體系建設等,更好地發揮校園育人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要想實現從硬性管理到管理育人的轉變還任重道遠。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管理育人的優化對策
(一)轉變教育管理理念,發揮管理工作育人功能。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是引導學生思想和行為良好發展,為學生傳遞更多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徑,承擔著重要的文化育人職責。要想在全新教育環境中轉變高職院校的管理職能,高校就要轉變教育管理的理念,完成對學生精神和思想的建設。首先,高職教育管理者應堅持以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理念,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共性與個性。一方面,高校應去面對學生的共性需求,建立系統性的培養方案,引導學生在大環境下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高校要為不同個性的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不斷增強管理教育的開放性,讓學生在受教育和管理中有足夠的發言權,并主動參與到管理教育中,形成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能力。其次,高校要堅持德育為先的管理思想。學生的基本素養是其良好發展的根本,而學習能力和技術技能是學生職業發展的保障。只有在培養學生成為良好公民的基礎上,發揮管理育人的職能,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思政理論,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全方位的發展,發揮管理育人工作的全部價值。最后,高校要堅持知行合一的行為準則。管理教育理念需與實踐相融合,既發揮課堂的主導作用,又能展現管理工作教育引導的作用。高校要通過內外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3](二)創新管理育人方式,實現全過程育人。全過程和全方位管理育人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要求職業院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與學生成長密切聯系,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學習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變化,并通過制定管理方案和滲透管理手段,展現管理育人的優勢,掌握新時代學生發展的全脈絡。一方面,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可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掌握學生的內心訴求和需要,然后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管理制度,還可引導學生參與到管理制度的制定中,使管理手段和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從而得到學生的認可和配合。另一方面,高職教育管理者可加強與思政教育的合作,結合思政教育目標開展學生感興趣的管理育人活動,如文化講座、知識競賽、寢室文化建設活動等。高校要將管理制度和思政理念融入到活動中,并在無形中加深學生對管理育人工作的認知,通過引導使其逐漸掌握自我管理的方式,并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實現能力和素養的良好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有新的作為,要想辦學生和家長更滿意的職業教育,就要從管理工作入手,轉變傳統過于僵化的管理模式,增添管理育人的功能,通過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引導,滲透更多管理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行為素養,培養高職學生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曉龍.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軍營文化育人模式的理論探索[J].智庫時代,2020(2):257-258.
[2]馬寶成.新時代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發展探究:基于高職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提升的思考[J].寧夏教育,2019(11):20-24.
[3]劉玲.高職院校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理論機理和實踐路徑[J].教育觀察,2019,8(28):8-9.
作者:王娟 單位: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
- 上一篇:高校來華留學生趨同管理探析
- 下一篇:多生源“思政精準化”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