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的語義和語用功能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03 04:10:00

導語:總之的語義和語用功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之的語義和語用功能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重點論述話語標記語“總之”的語義關系和語用功能。根據“總之”在句中的位置和關系,我們將其劃分為七種語義關系,即推論關系、強化關系、目的關系、解說關系、承接關系、轉折關系和假設關系。并且歸納出其四種語用功能:推導性標記語、強調性標記語、總結性標記語、讓步性標記語和話題標記語。

[關鍵詞]總之;語義關系;語用功能

英語和漢語中存在著一定數量的“話語標記語”。如英語中的well、Youknow、Imean、inotherwords[1]等和漢語中的“好”、“總之”、“我覺得”、“也就是說”等。對于這種常見的語言現象,語言學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2]。就命名來說,最近使用較頻繁的話語標記語、話語聯系語、提示語和語用標記語,究竟是統稱為話語標記語好,還是統稱為語用標記語更為貼切?眾多學者對此展開了討論。Schiffrin在語篇分析的框架內認為,話語標記語使話語或語篇更加連貫,將話語單元在各個層面上可能存在的相互聯系展現出來,給話語理解提供指引[3]。Blakemore提出話語聯系語連接的是語境假設;它們的作用是對話語理解進行語用制約,明示語境假設,減少聽話人理解話語時可能付出的努力[3]。Fraser將話語標記語置于語用標記語之下,明確指出,只有那些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小句的詞語才能叫話語標記語。使用話語標記語是為了讓聽話人準確識別語義關系[3]。馮光武指出,話語標記語是說話人展現對話語單元之間的語義關系的判斷,語用標記語展現說話人對話語命題的主觀評價。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種,不能混用[3]。

本文贊同馮的觀點,即,話語標記語的作用是點明或突出同一語篇中兩個話語單元之間的語義關系,語用標記語則關注的是發話人的說話方式、對前述話段信息的主觀評價及語境關聯對受話人認知推理的影響。話語標記語是語用標記語的一種。并以此為研究基點,對現代漢語話語標記語“總之”從語義、語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

一、“總之”凸顯的語義關系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總之”用來表示下文是概括性的話。“總之”可以作為話語標記語,用來連接多種語義關系,原因是:一、“總之”雖然仍保留一定的語義,但語義已較虛,銜接作用大于信息意義,體現了語用語法化特征。二、在現代漢語中,“總之”具有一定的總結、提示之義,可以用來復指上文,引起下文,這增強了其一定的承接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指代關系中,編碼使用得越多,聽話人所需要的推理就越少。“總之”作為話語標記語引導和制約聽話人正確理解話語,這樣的提示作用可以減少“聽話人”解碼的時間。因此,從說話人的角度來說,“總之”的作用在于加強話語的延續性,從聽話人的角度來說,可以付出更小的努力來理解話語。

通過對語料的分析和歸納,我們認為“總之”作為話語標記語位置通常在句中。在此,可以籠統地把“總之”前出現的句子稱為“前項句子”,“總之”后出現的句子稱為“后項句子”。其連接的語義關系主要有七種,即推論、強化、目的、解說、承接、轉折與假設。下面我們逐一論述。

1.“總之”表示推論關系

“總之”用在句中,表示推論關系時,前項句子一般提出理由或根據,后項句子則是從理由或根據推出來的想要表達的結論。

(1)倉庫中零部件的存放周期縮短了,生產過程中的浪費現象減少了,物流更加科學清晰了……[總之],帶來的直接效益是,產品成本降低了。

(2)這套電腦系統可以避免堵塞、提供行車所需時間、偵察出路途中的障礙,[總之],將大大有益于改善城市交通。

(3)那么,在具體問題上,群眾吃不上碘鹽怎么辦私鹽沖擊怎么辦防治機構不健全、防治手段缺乏、防治人員待遇過低怎么辦,[總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直到把主要問題解決徹底為止。

例(1)中想要說明的是在前項三個條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到的后項中滿意的結果:產品成本降低了。例(2)中后項所表達的結論“將改善城市的交通”,也是從前項電腦系統的各種優勢條件中推導出來的。例(3)中前項句子擺出一些困難問題,后項結論認為問題只能慢慢解決,直到解決為止。

2.“總之”表示強化關系

“強化關系”類似于復句當中的“遞進關系”,表示后項句子的意思比前項句子的意思更進一層,一般由輕到重,由淺到深。

(4)尋求答案應當從環境資源日趨“稀缺”對社會經濟、人民生活的沖擊中,從環境污染與破壞對人們健康的損害中,從人們為獲得環境資源最佳利用所付出的社會必要勞動中,[總之],應當從利用環境資源的物質交換過程的社會交換價值中來尋求真正的答案,從而建立環境資源的社會價值理論。

(5)哈佛經理的職位注定了哈佛經理的大腦必定是一部百科全書——無論經濟、管理、法律、自然科學、文化禮儀……[總之],他必須無所不知。

例(4)中除滿足前項句子的條件外,還應進一步滿足后項句子的條件“從利用環境資源的物質交換過程的社會交換價值中來尋求真正的答案”,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例(5)中后項句子比前項句子更加突出強調了哈佛經理的素質必須是全方位的。

3.“總之”表示目的關系

前項句子表明說話人想要做到的一些事情,后項句子說明做這些事情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

(6)我們也可以組織社會實踐考察,去中國高速發展的城市或者偏遠落后的山區,去拜會成功的私營企業家或者給農村小學里的孩子教課,去報社、去政府機關、去百姓人家……[總之],讓我們對中國的社會實況有了更加全面與廣泛的了解。

(7)產品要么豪華名貴、要么古樸典雅,要么莊重美麗、要么怪誕離奇,[總之]這一產品必須是同其他產品有著相當明顯的不同,而這些不同點又能為消費者帶來自豪感。

例(6)和例(7)中都在前項句子說明了想要實現的一些條件,后項句子則清楚表明之所以實現了這些條件的目的是什么。例(6)中的目的是“對中國的社會實況有了更加全面與廣泛的了解”。例(7)的目的是“產品與眾不同,并為消費者帶來自豪感”。

4.“總之”表示解說關系

前、后項句子間有說明、總分的關系,前項句子往往進行分述,后項句子一般進行總說。

(8)有時令人迷醉,覺得妙不可言;有時仿佛內含哀愁,雖是淡淡的,卻能引起心靈的顫動;有時會感到美得有點不可接近……[總之],觀畫者感受不同,對微笑就產生不同的猜測和解釋。

(9)有人提議設計方案必須像機械般精密與準確,也有人要求能應用于電視節目或室外廣告塔的彈性設計;[總之]意見眾多,構成要素顯得很復雜。

例(8)中前項句子分述了微笑的不同形態,后項句子進行總結概括。例(9)中通過前項句子的分述,后項句子得出結論“意見眾多,構成要素復雜”。

5.“總之”表示承接關系

所謂“承接”,在這里主要是指前后項之間有相承的關系。按邏輯順序相繼而下,做魚貫式排列,一般不能變換次序。

(10)有人說他們去了上海或是南京,有的說他們去了海南或是深圳,[總之],背井離鄉,在外靠打工謀生。

(11)鮑卡斯指出,[總之],美國在對中國人權、武器控制及貿易問題上的政策不應該使兩國整個經濟關系倒退。

(12)陳錦華強調,[總之],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按照宏觀調控的要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對外貿易等領域都保持了增長勢頭,物價上漲和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基金增長都逐步趨緩,利用外資情況也較好。

例(10)中后項句子緊承前項句子,缺省的主語可以適時補出來即“他們”。例(11)和(12)中,“總之”起一個緩和語氣的作用,前項句子和后項句子先后相承。

6.“總之”表示轉折關系

后項句子不是順著前項句子的意思說下去,而是轉成同前項句子意思相反或相對的方向說下去。

(13)當然,失敗者的能力或技術不見得輸給勝利者,但是問題在于他能否調整自己,適應周圍的環境;[總之],物競天擇的道理在美國社會發揮得淋漓盡致。

(14)各色人群和錯綜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可以讓人從中學到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方式方法;親臨第一線指揮決策,可以造就人審時度勢的政治才能,[總之],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沒有對基層工作真正熟練的把握,就不可能具備政治家治國的卓越才能。

在這兩個例子中,前、后項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并沒有順承關系。例(13)中前項句子圍繞“失敗者”而談,后項句子卻說明“物競天擇”的道理。例(14)中前后項句子所談的主題也各不相同。相比例(13)中較為單純的主題,則略顯復雜。

7.“總之”表示假設關系

“總之”用在句中,表示假設關系時,前項句子提出假設,后項句子表示假設實現后所產生的結果。

(15)但無論是看門道,還是看熱鬧,還是看熱鬧中學會了看門道,看門道中湊了熱鬧,[總之],這一段時間,足球的氛圍,空前地濃厚、熱烈。

(16)也許是飛天的美麗,也許是諸神的呼喚,也許是先生的癡心,也許是敦煌歷史的需要,也許是命運的安排,[總之],在先生的主持與勞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歷史上第一個研究所建立了!

例(15)和(16)中后項句子產生的結果都是在前項句子提出的假設后實現的。前后項句子保持一致。即假設如果成立,結果就能出現。

“總之”可以連接、顯示和強化構造不同的語義關系,比如推論關系、強化關系、目的關系等。我們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發現,“總之”前、后項句子的順序安排不是任意的,這些句子表達的順序關系符合人們一般的認知規律。這也更進一步說明了“總之”作為話語標記語可以引導和制約聽話人正確理解話語,減少聽話人對話語解碼的時間。

二、“總之”的語用功能

話語標記語作為語用標記語的一種是意義的,但不是傳統語義學視角中的真值條件意義,而是一種加強或指導話語意義理解的語用意義。可以展現說話人對話語命題的主觀評價,顯示其語用功能。根據前賢的理論研究和筆者對語料的考察,我們發現“總之”用作話語標記語時主要有四種語用功能,即“總之”的推導、強調、總結、讓步和話題標記作用。

1.“總之”用作推導性標記語

言語交際中,說話人為了使聽話人更好地理解他所表達的句子之間的內在邏輯性,會使用話語標記進行提示。“總之”作為一種插入語,可以用來表示說話人的一種邏輯思維過程以及引出結論的推導過程。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7)通過這本書,人們會看到,企業家并不是持籌而算、錙銖必較的財迷,企業家在經濟中的創新活動,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它需要哲學家的思維,經濟學家的頭腦,組織家的才干,政治家的度量,軍事家的果斷,幻想家的想象,律師的善辯,詩人的氣質,戰略家的眼光,外交家的縱橫,新聞記者的敏感,[總之],企業家是一種需要天賦和才能的具有高度創造力的職業。

(18)你每月不過37元的薪水,為我的兩個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學費,買課本、筆墨,還給我買藥,[總之],你花在我們頭上的還少嗎?

例(17)和例(18)中的“總之”連接的是帶有明顯推導關系的信息結構,顯示由原因到結果。例(17)中,“總之”表明信息前后的因果關系,企業家在經濟活動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質,不同于以往我們對企業家持有的觀念,因此,企業家是一種具有高度創造力的職業。例(18)通過對具體的事實原因,得出一個結論:你花在我們頭上的錢并不少。

(19)也許是飛天的美麗,也許是諸神的呼喚,也許是先生的癡心,也許是敦煌歷史的需要,也許是命運的安排,[總之],在先生的主持與勞作下,敦煌莫高窟千余年歷史上第一個研究所建立了!

(20)也許是常年在粉塵撲面的地下坑道里鉆來鉆去,也許是闌尾手術傷了元氣,[總之],手術后不久黃炳華常常干咳不止。

上述兩句中,說話人運用“總之”來表示由假設到判斷的推理過程。例(19)和例(20)中,前項句子提出某些假設條件,后項句子在此前提下得出相應的推斷,并且前項句子構成的假設的條件,具有一種不確定的語氣效果,后項句子的結論則較為肯定。

運用推導標記語“總之”以后,說話人的邏輯思維過程在語句中留下了烙印,這反映了人們認知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規律,只有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才能推導出相應的認知結果。

2.“總之”用作闡發性標記語

在會話過程中,說話人為了幫助聽話人理解話語,常常需要對前面的語言信息作進一步的語義詳述,包括用新的話語成分重新解釋,使前面表達的內容更具體清晰,或作進一步的具體評述。“總之”能引入這類闡發性信息,充當闡發標記語。

(21)然后就在這個地方呢,就我看他這個家譜很有意思啊寫的,就是說,后來看這個家族,大家后來就不上進了啊,不太上進就學了很多滿人的習慣,抽鴉片哪,什么這個看戲呀,[總之],反正就有點兒這個墮落下來了,這個民族啊,就腐敗了,這個家族。

(22)我們也可以組織社會實踐考察,去中國高速發展的城市或者偏遠落后的山區,去拜會成功的私營企業家或者給農村小學里的孩子教課,去報社、去政府機關、去百姓人家……[總之]讓我們對中國的社會實況有了更加全面與廣泛的了解。

例(21)中,“總之”引入的后續話語是對前面話語的補充說明和解釋。說話人通過使用“總之”,后項句子進一步補充說明了前項句子中這個大家族不光學會了滿人的一些壞習慣,而且家族墮落下來。例(22)中,后項句子對前項句子作了進一步的具體論述。表明前項中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為了讓我們對中國社會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緊跟著“總之”之后,常常會有解釋性的新信息出現,這種新信息往往和前項內容相關,起補充說明和進一步評述的作用。“總之”用作闡發性標記語的語用功能是不能夠被忽視的。

3.“總之”用作總結性標記語

總結,是指后項句子包含的信息是對前項句子表達內容的總說和概括。“總之”自身的詞義中含有概括性的因素在其中。當“總之”用在句與句之間時,往往可以連接前項句子和后項句子,表總結關系。并且,說話人為了使聽話人保持話語理解的延續性,經常做一小結,引起聽話人對后續話語的新鮮感。

(23)一,它們都產生于郭譯《維特》問世后“維特熱”在我國大興的那些年,它們的作者極可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得到了啟發,受到了感染;二,它們的形式全為主人公寫給某個知己者的信函,恰似一種內心獨白(與《維特》基本相同;西歐其他著名書信體小說如英國理查生的《克拉莉沙》和盧梭的《新哀露綺絲》則為幾位主人公的相互通信);三,它們的主人公也跟維特差不多,或是世界上的“漂泊者”,或者失戀者,或者多余人;四,它們的主要情節也多為主人公的不幸際遇,特別是愛情遭遇;五,它們的情調都是低沉哀怨、纏綿悱惻的;六,它們的主題思想多帶有批判社會的憤世嫉俗傾向;七,它們的結局也往往是主人公的自殺,要不就是絕望的出走,[總之]都是悲劇。

(24)事實告訴我們:主宰科學技術的是人;人的階級立場和政治傾向決定他用科學技術為哪個階級、哪個制度服務;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他在科學技術研究領域的成功與失敗;人的道德責任心決定科技服務的質量高低……[總之],人的階級立場、政治傾向、世界觀和方法論、道德素養決定科學技術是造福于人民,還是貽害于人類。

例(23)中前項的句子分別表述了悲劇的種種形式、特點,后項句子進行概括總述,說明這種種現象都是悲劇。例(24)中運用“總之”以后,前后項句子之間的總結關系更為明顯。由此可見,“總之”用在句子中表總結關系時,可緩解聽話人理解話語的壓力,對前后句子有一個更為連貫的理解。

4.“總之”用作話題標記語

很多學者在研究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時,都注意到了它們有引出下文的用法。“總之”可以用來引出新的話題,即話題的改變。我們舉例說明。

(25)他看到的是:窮人望著燈火輝煌的咖啡館而不得入,服喪的窮苦寡婦“連痛苦也得節儉,賣藝老人晚景凄涼正如老文人窮愁潦倒”……他感到“對美的研究是一場殊死的決斗”,大城市的喧鬧擾亂了孤獨者的心靈,從生到死沒有多少時間是幸福的……他在夢幻中抵御各種各樣的誘惑,到那“一切都是美的、豐富的、安靜的、正直的”地方去生去愛去死,在自己的屋子里認識了“極度快樂的永恒”……他思考著藝術家的命運,他蔑視公眾(實際上是資產者)的口味,他嘲笑所謂法蘭西人的機智……[總之],一種憤世嫉俗的情緒、悲觀主義的思想籠罩著這個歡樂與痛苦、豪華與貧困尖銳對立的巴黎。

(26)在美國文學界有巴羅斯(Burroughs),品欽,或者說是伊茲梅爾?里德(IshmaelReed),在法國有新小說派及其后諸潮流,在文學批評領域也出現了新的類型,以新的關于文本性或者說文字(écriture)的美學為基礎……[總之],文化這一概念在后現代主義中已極大地擴張了,而且商品也不再是一個純經濟的概念,它已經成為一個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內容。

(27)人不少,有的人一路順風,著作等身;有的人一鳴驚人,但很快成了過眼云煙;有的人屢當整人的英雄;有的才華橫溢的作家、詩人,受冤幾十年之后,或英才屈死,或神情麻木……[總之],你只要看看涂光群的37萬字的《中國三代作家紀實》一書,你一定會感慨萬端,獲得許多生活的啟示、哲理的思索,同時對年輕時狂熱的作家夢潑進了一瓢清醒的水——至少在我是這么想的。

例(25)、例(26)和例(27)中“總之”引起話題的轉換。例(25)中,他看到和感受到了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總之”的話題轉換作用提示我們關注一種新的思想在影響著巴黎。例(26)中前項句子探討關于文學的問題,后項句子引入了文化概念。二者雖然具有某種內在的聯系,但差別仍舊是很大的。例(27)中,前項句子對人的類型進行了一些概括,后項句子則進行話題轉換,引入一個新的話題:看《中國三代作家紀實》會讓你得到人生的感悟。

“總之”的話題標記作用,顯示了說話人對話題內容的組織和調控過程,有助于聽話人理解說話人表達的意思。

以上,我們以“總之”為例,論述了它在不同語境條件下表現的多種語用功能。它的作用是不構成話語的基本意義或命題意義,但卻具有豐富的語用效應。一方面,說話人利用這種語言手段,可以更好地組織話語結構進行表達;另一方面,可以引導聽話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話語。

本文從語義關系和語用功能兩個方面,對話語標記語“總之”進行了分析和概括。認為“總之”連接前后項句子有七種語義關系和四種語用功能。由于語言系統各要素的復雜性,我們這里分析的也只是話語標記語“總之”的典型情況。遇到特殊的例子,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漢語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標記語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因此還值得進一步地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冉永平.話語標記語Well的語用功能[J].外國語,2003,(3):58.

[2]王正元.話語標記語意義的語用分析[J].外語學刊,2006,(2):39.

[3]馮光武.漢語語用標記語的語義、語用分析[J].現代漢語,20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