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活力研討論文

時間:2022-12-11 10:25:00

導語:課堂教學活力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教學活力研討論文

當今,教育技術現代化已成為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引人注目的焦點,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計算機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的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中融"聲、圖、文"于一體的優勢,不但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景,使整個課堂教學洋溢情趣、充滿生命的活力。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下面本人通過自己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情景激趣,引發思維

由于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節課時,利用多媒體把"神州五號"發射上天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教師配以講解四個重要時刻,從學生熟悉的時事引入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又很好的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再如:從隨意的談話引入:"小朋友,都成過公共汽車嗎?"于是隨著"嘟、嘟"一聲,計算機顯示屏上出現了一輛正在行使的公共汽車,可以清晰地看到車上有8名乘客,隨著剎車聲響,汽車到站。這時老師問:"汽車到站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有人上車,有人下車)那么車上還會有多少乘客呢?請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可以自己用鼠標移動電腦圖像中的人物上車與下車"。這下學生們可來勁了,紛紛展開想象的翅膀,把車上的幾個人"拉"下來,再把馬路邊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學生生活中碰到的場景搬進了教學課堂,通過形象、具體的移動變化、動態的圖像與音頻信息構成了仿真的學習情景,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展開想象,引發思維,并通過多媒體技術把學生思維的過程形象的表達、再現出來,使學生在細新穎而富有童趣的操作活動中提高了形象思維能力。

二、展示過程,突破難點

數學教學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為使學生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就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回放功能,將教學中重點涉及到的知識形成的過程全部進行回放再現在學生的面前,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使利用其它教學手段難以覺察的關鍵點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范圍之內。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鮮艷色彩、旋轉的畫面,直觀形象地把兩個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180度平移一系列動感的畫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屏幕上生動逼真地顯示了圖形的剪拼、旋轉、平移的過程,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創造了美的情景。

三、化靜為動、理解記憶

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生對處于動態物體的感知反應快、印象深。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正可以發揮其在教學過程中動像和靜像有機結合的優勢。因為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并可同時進行展現的優點,所以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在具體操作上,可運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復等手段進行增、刪、變、調。例如: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利用計算機課件的點、線的閃爍、依次閃動角的邊、頂點,來使學生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緊接著把角的實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圖,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會了這一知識。再如:教學"平移"一課中,教師電腦出示:奧迪圖標、電梯、風車、窗戶移動、跳跳青蛙、旋轉門等的動態過程,觀察哪些運動現象是平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了數學與生活的鏈接,為下一步的探究創設了合適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