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習慣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0 03:46:00
導語:研究性學習習慣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尊重差異,創設情景,鼓勵質疑,培養自主探究的獨創性
1.1尊重學生差異,豐富個性化。教育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贊賞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適時地把他們的新想法、新創意、新探索引向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之中,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通過不同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思路,同時也促進學生養成善于求異的習慣,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貝費里奇教授說:“獨創性常常在于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探究對象或設想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沒有關系。”
1.2把握時機地創設思維情境。研究性學習要求教育教學中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創新素材和空間,用“教”的創新火種點燃“學”的創新火花,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獨創性。引導學生批判地接受前人的各種成果,形成不唯師、不唯書、只唯實的思想觀念,不斷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發展的能力。
1.3鼓勵質疑意識。研究性學習能不斷地喚醒人的天性中蘊藏著的探索的沖動,養成敢于質疑的個性。教師經常注重啟發和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不僅能有效地學得知識,還能潛移默化地形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和批判性思維,培養自身良好的問題意識,學生的敢于獨抒己見,不囿于定論的精神,在學習中大膽地進行質疑的行為要鼓勵。
2勤于引導,真情融匯,深入淺出,“用”明探究方向
研究性學習不是隨心所欲、漫無目的的,教師要勤于引導,真正和學生融合在一個方向,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用創設的適宜的學習氛圍,深入淺出的給學生指明探究方向,讓他們有的放矢地選取角度,圍繞目標去查閱資料,提出問題,深人思考,解決問題。
比如:古代很多能人志士歸隱了那么多年,為什么還會有壯志難酬的感慨?能否用知人論世的評論方法,從他們的家庭出身、所處時代、思想意識、性格氣質、對后世的意義等角度談自己對他們歸隱的見解。教學過程中,定能實現學生暢所欲言,見解百出。可以實現進一步要求:文學作品的鑒賞可以從作者、作品自身的角度出發,還可從讀者的接受角度來考慮。其實.人們對每個歷史人物評價在不同時代也是各不相同的,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歷史過程?這些有意義的問題可以大大激發著同學們或從歷史的角度,或從文學的角度,或從語言學的角度,甚至從本上文化的角度談自己的獨到見解探討。
3“敢”想,“講”透,“做”足,開放過程,自主探究
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協調之中,進行自主探求知識的活動,可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學習。
3.1讓學生盡可能大膽地去“想”。培養學生一個“敢”字,鼓勵他們盡情地想,合理地想。積極使用多媒研究古代社會文化,包括我國優秀的一些傳統影片或電視連續劇片斷,讓學生看后根據畫面用小說的形式表現出來,然后再去閱讀相關資料(包括教材)。這樣在比較中學習,學生拓寬了思維,無形中發現了作者的高明之處等“閃光點”。
3.2讓學生盡可能去“講”。要講必先耳聞目睹,讓學生觀看、觀察,在有直觀的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由學生盡情地體驗時代差異,根據自己觀察和發現,結合課題內容,給每個蘊涵格調、色彩、感情影象命名。然后討論探究,老師給學生創設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學生思維通過語言合理地表達出來,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可采取“指名說、上臺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學生“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形式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能力。這樣學生在充分認證的基礎上進行探求并創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3.3讓學生盡可能去“做”。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如要求學生寫好周記,內容必須“真、實、近”的人,記身邊的事,可以利用課前演講活動,描真情,抒己見。改變以往老師讓學生抄、讀、記等,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不可缺少的優秀教育理論,是符合時代要求的,研究性學習習慣是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重要標志,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對于增強學生研究性學習習慣方法很多,對于可以實踐研究性學習教師而言是幸運的,作者僅以上探之。
- 上一篇:教學效率提高分析論文
- 下一篇:小學科學探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