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個體方式發揮價值論文

時間:2022-06-02 10:48:00

導語:學生個體方式發揮價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個體方式發揮價值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多元智能理與教師的觀念轉變;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師的角色定位;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師的行為轉變;多元智能理論與和諧課堂構建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單一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多元智能理論倡導“以個人為中心”、學校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學校教育必須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區建立密切的關系、注重從多元智能的各個方面對他們給予綜合的、全面的評價、小學生正處于創造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學生智能的培養首先應關注智能間的和諧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強調學習是解決問題的學習,不是簡單的內容識記等,具體請詳見。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單一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包括語文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論堅信每個受教育者都是獨特的,都以個別的方式對人類的文化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一、多元智能理與教師的觀念轉變

多元智能理論倡導“以個人為中心”,包含以下幾層意思:1)學校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學校教育的每項改革必須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最大效益;2)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發展潛質,學校教育應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建構一種可選擇性的教育以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潛質、不同學習方式和不同發展需求;3)學校教育必須以合作的方式和家庭、社區建立密切的關系,以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廣泛的學習與發展經驗,使學生的學習與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實而完善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看待課堂教學的目光要開闊,要有意識地從小學生發展的水平和特點考慮課程設置和環境的創設,認識到完整的課堂結構應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的拓展延伸。

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基于對學生的智能結構和智能發展特點的了解,要注重從多元智能的各個方面對他們給予綜合的、全面的評價。從評價方式上,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觀察學生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范圍等,通過多重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教師應從多方面觀察、記錄、分析和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和弱點,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和采用適合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應該從以集體教學為主,個別和小組教學為輔向以個別和小組教學為主,集體教學為輔的教學形式的轉變。這對于習慣用一種方式、一刀切觀點來看待孩子智力的老師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二、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師的角色定位

小學生正處于創造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應有效利用學生的智能潛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要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支持者,學習的合作者與伙伴。這一角色的轉變,使教師由舞臺的主角變成了幕后的導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從傳授知識的嚴師轉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由教學任務的執行者轉換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由教學效果的檢查者轉換為學生發展的評價者,由知識占有者轉化為學生學習成果的分享者,建構教學雙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探究的欲望,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別差異;敏銳、耐心與機警,關注學生發展,隨時幫助學生解決偶發事件,創設與學生發展相適宜的環境,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

三、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師的行為轉變

對學生智能的培養首先應關注智能間的和諧性,而不是優勢方面,無視和諧發展的智能開發是野蠻的開發、甚至是對學生和諧發展的侵害。但有些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將教學質量等同于及格率、優秀率等干巴巴的數據和指標上。以分數見高低,論英雄,分數才是硬道理。為了追求分數甚至不擇手段。對學生進行分類,教育教學中關注優等生,忽視甚至歧視差等生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不顧學生的感受,課堂教學重結論、輕過程,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培養了一大批“掌握”了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曾被口誅筆伐的“盯、盤、補”又沉渣泛起。而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則被棄之如敝履。學生的情感、態度、精神、意志、價值觀、責任感等都被排斥在外。這種以犧牲學生的健康、幸福和終身發展為代價換取來的分數和成績,帶來的不僅是對學生的身心極大的傷害,甚至可以說是我們民族的不幸和災難。

四、多元智能理論與和諧課堂構建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以培養傳統的學業智力為中心,導致課程結構過于單調,課程內容過于局限,教學模式過于統一,評價方式過于僵化。素質教育不應只發展學生的傳統意義上的課業學習智力,而更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首先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可以通過培養產生,并且可以發展為愛好。小組自主探究活動在學生發展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小組自主探究活動跟全班集體活動相比增加了選擇性和自主性,活動的材料是開放的,能滿足學生多方面、多領域的需要。小組自主探究活動中富含大量的問題情境,包含了很多探究的機會。學生對活動伙伴了有了選擇的機會,也擁有了協調與同伴關系的機會。

其次是關注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確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被關注的權利,但又要避免因全體而淹沒個體。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需要,也意味著沒有真正的滿足群體的需要。學生發展上受內在和外在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不同的個體在發展上可能有不盡相同的道路。對個體的關注,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長處,還要看到學生的短處。課堂上要給他們創造展示特長的機會,激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努力使他們取長補短。

第三是強調學習是解決問題的學習,不是簡單的內容識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面對生活情境,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從多種途徑和渠道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去學習,促進多種智能的全面發展。課程設計不只是準備內容,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準備一個可以引發多種智能充分發展的活動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