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校養成教育強化論文
時間:2022-06-23 04:27:00
導語:師校養成教育強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師范院校擔負著培養學高身正、敬業德廣的人民教師的重任,抓好養成教育,對于師范院校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本文以長江師范學院為例,針對該校養成教育的模式,探索養成教育的特點和方法以及對師范院校養成教育的啟示,進而促使師范院校大力加強養成教育。
論文關鍵詞:養成教育模式方法特點啟示
一、圍繞“三個一”抓教育——引領養成
(一)圍繞一個核心,狠抓學生常規教育
師范院校以培養大學生道德養成為核心,體現教育的本位價值,落實一系列常規教育措施:一是堅持二十多年的一周一會的主題教育傳統不動搖;二是堅持多年的升國旗教育不動搖;三是堅持專業思想教育不動搖;四是堅持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和黨校團校的教育陣地作用,引領學生的政治追求和道德養成;五是堅持通過建立誠信檔案、誠信考場,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六是堅持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引領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政治信念。
(二)圍繞一個重點,狠抓新生系列教育
學校以角色轉換為重點,落實新生系列教育:將新生教育“課程化”,開設入學教育系列講座,強化新生愛校、愛系、愛專業的思想;將新生教育“活動化”,開展一系列新生活動,增強新生自律意識、培養新生良好的體育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將新生軍訓“目標化”,通過軍訓提升學生早操質量、規范宿舍內務整理、提高學生校規校紀意識,實現養成教育的目標。
(三)圍繞一個中心,狠抓畢業生系列教育
學校以艱苦奮斗教育為中心,開展畢業生教育系列教育:開展畢業生文明教育,引導畢業生遵章守紀,文明離校;開展就業觀教育,請優秀校友回校作報告,引導畢業樹立獻身“三區”基礎教育的就業取向和艱苦奮斗的思想;開展畢業生演講賽、畢業生師范技能大賽等活動,展示畢業生養成教育的成果,激發低年級同學積極進取;開展“我為母校留紀念”活動,通過畢業生為母校“植一棵樹”、“提一個建議”、“做一件好事”等活動,增強畢業生對母校的感恩意識。
二、圍繞“一個重點”抓管理——規范養成
(一)健全機制,保障養成
一是建立了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委員會為主導、系(院)學生工作領導小組為主體、學校其他部門密切配合的養成教育管理機制,把養成教育作為加強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貫穿于教學、管理和服務各個環節。二是明確職責,廣泛參與。確保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各項措施責任到人、工作到位。三是抓好隊伍,夯實基礎。學校一方面抓好政工隊伍建設,發揮他們在養成教育中的引領作用,把養成教育作為加強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落實到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學校建立了由校學生會牽頭、各系院學生會參與的學生自律委員會,為養成教育的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制度約束,強化養成
學校完善養成教育的制度體系,強化養成教育:《學生文明行為基本準則》《學生日常管理‘五要十不’規范》等制度規范學生日常行為,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于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學生早晚自習的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學風建設,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違紀處分管理規定》《學生宿舍管理規定》等制度整治學生違紀行為,促進學生遵章守紀習慣的養成。這些制度滲透到學校的日常管理之中,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使養成教育的基本要求具體化、制度化。
(三)自我管理,促進養成
大學生是養成教育的主體,在教育觀念上,該校強調自我發展的養成教育,在教育行為上,學校堅持對學生“三自”能力的培養:一是自律自控,自我管理。二是自省自覺,自我教育。三是自理自持,自我服務。教室、公區、實驗室都由學生自己掃除;學生寢室每天由自己整理;學生參加食堂義務幫廚;每年安排一周的勞動課,讓學生參與各種公益勞動等,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關心集體、獻身校園建設的良好思想。
(四)常規管理,規范養成
一是堅持多年來“十堅持、十糾正”和“五要十不”等常規管理手段;二是堅持抓好開學“五個一”工作,即:第一次班會、第一堂課、第一次早操、第一次清潔掃除、第一次升國旗等,從開學第一天抓起,促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三是堅持發揮《學生德智體綜合評估辦法》《系級學生工作評估辦法》的杠桿作用,規范養成教育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四是堅持嚴格的養成教育通報制度,學校每天對學生違紀違規行為和好人好事進行通報,對學生的推優評優,實行違紀行為一票否決。
三、圍繞“一個中心”抓活動——拓展養成(一)科技文化藝術活動
師范院校充分發揮科技文化藝術活動的育人功能,圍繞養成教育的目標,學校每年開展“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引導學生養成崇尚科學的習慣;開展“校園之春”科技文化藝術節,通過寫作大賽、網頁設計大賽、辯論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質的養成;通過校園歌手大賽、舞蹈大賽、美術作品展、文藝演出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的養成;開展師范技能大賽,通過課件制作、“三字一話”、說課等比賽,鍛煉學生師范技能,培養學生師范素養。
(二)學生宿舍文化活動
學校一直將養成教育寓于學生宿舍文化活動中,如:開展宿舍內務技能大賽,引導學生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開展雅室設計比賽,引導學生創造生活之美;開展宿舍壁報、手抄報比賽,將師范技能訓練融人生活環境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文明寢室評選活動,增強了寢室同學之間的凝聚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三)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開展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第二,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第三,開展社會考察活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大學生在服務社會中領悟崇高,在社會交往中感受真誠,在幫助別人中體驗快樂,在社會參與中弘揚正氣,促使他們樹立社會責任感、養成服務社會的好習慣。
(四)其他養成教育活動
學校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勤工助學活動,通過家教服務、營銷服務、項目調查服務等活動,激勵他們樹立自強自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務實的生活態度、敬業的工作作風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學校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每年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加以宣傳月”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養成自我心理調適的習慣,樹立自信自強的心理品質。
四、養成教育的特色與啟示
第一,人才培養始終根植于“三區”基礎教育,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始終著眼于“三區”基礎教育對人才的需求,具有教育的針對性。第二,養成教育長期堅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并注入時代新的內涵,具有強烈的歷史延續性和時代創新性。第三,養成教育強調學生道德行為和專業素養的養成,與該校的師范性一脈相承。培養的畢業生身上體現了尚德敬業的品質、嚴謹樸實的作風、熱愛鄉土的情懷和扎實過硬的基本功,能較好地適應“三區”基礎教育,凸顯了該校人才培養的比較優勢。
該校多年養成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對師范院校加強養成教育的啟示:
第一,養成教育必須堅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就是要有辦好師范院校的雄心,有培養優秀人才的信心;“做小事”,就是要立足校情、區情,不好高騖遠,不貪大求快,腳踏實地地從小事抓起,從學生的道德規范、學習規范、生活規范和勞動規范等細節做起,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二,養成教育必須堅持直面“三區”基礎教育對師范人才的要求。服務基礎教育事業是許多師范院校養成教育的現實根基,亦是師范院校養成教育的價值取向,更是教育“三個面向”的根本要求。
第三,養成教育必須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通過正規的訓練、嚴格的管理、系統的培養等多種教育手段,在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智能素質、審美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勞動素質等諸多方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四,養成教育必須堅持面向未來,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養成教育是師范院校的一項長期工程,高校既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又要面向未來,與時俱進,創新養成教育的理念,豐富養成教育的方法,開啟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 上一篇:鄉鎮工作思路及目標措施
- 下一篇:商務局五五普法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