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尾技巧論文

時間:2022-08-21 10:42:00

導語: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尾技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尾技巧論文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既要有先聲奪人的開頭,更應有“畫龍點睛”的結尾,給學生留下回味無窮,遐想聯翩的余音。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收好這個口呢?

一、延伸擴展

一般地說,教師上完課,學生就靜靜地等待老師布置作業,此時,教師巧置疑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使教學過程再起波瀾。

例如:《少年閏土》一文,我在總結全文付,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少年時期的閏土是天真可愛、聰明靈活、知識豐富、機智勇敢的。三十年之后,閏土將會變成一個怎么樣的人呢?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由于局限于課文內容,沒有結合當時的社會,有的學生說,閏土長大將成為一個種瓜能手;有的說,閏土長大將成為一個大企業家;還有的說,他這樣聰明,長大一定會成為一個大科學家。這時,我又啟發他們,在當時黑暗的社會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他能變成你們所想像的人嗎?學生聯系課文中的“忙月的兒子,終于被他父親帶走了”,從而想像,三十年后的閏土,由于受時建勢力的束縛,將會變成一個愚昧的人;有的說,由于家境貧困,沒有土地,他也像他父親那樣成為了忙月,受人擺布等。究竟怎樣呢?請大家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

這樣的結尾,將課內學習活動延伸到了課外,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二、回味思考

在結尾時,有意不把問題講透,留有余地,讓學生自己去咀嚼、思考、領悟。

例如:《凡卡》的結尾,沒有寫出凡卡今后的日子將會怎樣,留給讀者的只是省略號。在教學時,我提了這樣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爺爺能收到凡卡的信嗎?假如爺爺能收到凡卡的信,他會接凡卡回去嗎?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變嗎?這些問題縈回在學生腦際,可使他們更深刻地去關心凡卡的命運。

又如:《濫竽充數》的結尾,故事雖已結束,但對故事的結果還有探討、回味的余地。教師這時可引導學生:請同學們根據平時從書上、電視上看到過的有關內容和你的經驗去推測,南郭先生后來會怎樣做呢?于是學生們議論開了。有的說,南郭先生本性不改,在自己的國家混不下去了,就到別的國家去混了。也有的同學說,南郭先生后悔極了,他于是踏踏實實地在家里練起了吹竽。三年后,他終于成了一個吹竽能手,來到了齊宣工面前,向齊宣王進行懺悔。

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結果,但學生通過討論,加上了自己的觀點,對故事情節。人物進行了分析評價。這樣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領悟了文章的內涵。

三、欣賞品評

在課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和品評課文,感受課文的立意美、情感美和語言美,可以讓學生自由高聲地朗讀,或低聲慢吟,領悟課文的神韻;可以由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再加以畫龍點睛式的評點;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到詩情畫意之中,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例如:教學《松坊溪的冬天》,可以在閱讀總結時,先給學生展示一幅平時松坊溪的美景圖,再配上朗讀錄音教材,讓學生感覺自己就是在松坊溪的小石橋上,看到了色彩斑斕的小溪石、溪水以及溪中的倒影,聽到嘩嘩的流水聲,感受到南方高山地帶小山村的美景;接著再出現第二幅圖,畫面是雪后松坊溪的美景圖,當看到大雪紛飛,銀裝素裹的松坊溪時,你又會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最后說說自己比較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喜歡?

這樣的結尾,運用多種手段,把語言形象、畫面形象、音樂形象緊密結合起來,使文、曲、意、情融為一體,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使學生真正地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公務員之家:

四、借鑒模仿

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的形成,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在課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讀學說,從讀學寫,既是對本課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和強化,又為形成技能打下了基礎。

例如:教學《廬山云霧》,在廬山云霧特點學完時,教師可出示以下說話練習:

按下列提綱說一段話一小城的霧,的確是趣味無窮。霧來時();霧去時();霧濃時();霧稀時();時而();時而()。

除以上幾種課堂結尾方法之外,還有許多,如領悟主題、照應開頭、組織練習。課后質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