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方法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3 03:03:00
導語: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方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創新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模式。本文簡略地閑釋了創斷教育的任務目的、方法和重要意義,并從教育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中的師生地位、教學原則、教學的人際氛圍、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及教學環境等方面,初步探討了高中思怒政治課如何通過教學改革來實施創新教育。
論文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模式教育思怨教學目標學生主體作用
2000年,經省、市教育科研部門批準,我們在高中思想政治課進行了創新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實驗。該項研究和實驗的任務與目的是從理論上大體弄清高中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的架構,從實踐上提供一定的創新教育的具體經驗,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開辟一些路徑。
這項研究實驗具有重要意義。20世紀90年代,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人類教育也已進入創造型教育時代。我國90年代提出素質教育的指導方針,并指出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實際上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實質和核心,是其生長點。實行創新教育,才能使教育真正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新世紀,實行創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增強我國的教育力、科技力和綜合國力,增強國際競爭力,以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實施創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中,我們主要運用了實驗法、調查訪談法、歸納法和演繹法。通過高中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我們開闊了眼界,了解了國內外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趨勢;通過實驗研究,我們在認識上基本上了解了創新教育的架構,并取得了一些關于創新教育的初步的實際經驗,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積累了一定的理性認識;通過實驗研究,我們認識到,高中思想政治實施創新教育,在教學上必須實行一系列改革,必須在教育觀念、教學根本目標和內容、教學中的師生地位、教學手段、教學原則和方法、教學的人際氛圍、教學形式、教學環境等方面實行一系列改革,在這些方面我們都作了一定的學習研究和實驗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必須堅持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
實施創新教育,在教育思想上,必須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由繼承性、接受性的知識型、智能型教育向創造性教育轉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四有”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979年,羅馬俱樂部在(學無止境)的報告中提出,要改革傳統的、面向過去或現在的“適應性學習”,推行面向未來的“創造性”學習。
高中思想政治課要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更要首先轉變教育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擺脫狹隘的傳統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因為思想政治課是集中體現我國國家意志的一門主要課程。
二、實施創新教育,要把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
傳統教育的目標,偏重于傳授知識、掌握技能,忽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忽視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情況必須改革。創新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
創造性與高素質具有直接的相關關系。創新性人才必具備如下素質:一是自然素質,即健康的身體和大腦。二是人文素質,即科學的思想素質,進步的、高尚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個性等。就人自身而言,創新的動力和毅力主要來自人文素質。三是科學素質,即具有科學精神和較淵博的科學知識,掌握一般科學方法等??茖W素質越高,創造的概率也就越高。四是能力素質,它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關鍵。能力包括潛能和現實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重點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傳統教育中,教師處于教學中心地位,是教學的“主宰者”,是“教師爺”;學生被動接受,教學參與程序低,缺少主動探索思考。這種狀況,嚴重壓抑學生的創造性。
創新教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削弱,但不是“主宰”,而是組織、引導、服務。教師要創造一定的教學條件,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探究”、“發現”,調動學生的積極伐等。在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導演”、“助產士”、“催化劑”的作用。
五、實行創新教育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傳統教學方法主要是“填鴨式”、“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復制知識、機械模仿等,這些作法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考的獨立性,對學生創新潛能的開發和培養都極為不利。
實施創新教育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創新教育的原則和方法。這些原則和方法包括:情感教學原則,高度重視培養創造性個性原則,智能并重、以能為本原則,探索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原則等。
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從總體看,經常、普遍使用的教具,仍然只是最普通的教具,教學手段相當落后。落后的教學手段,對教學信息的傳遞,總的來說,直觀程度、數量、種類、范圍、速度和質量等都是很有限的,對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素質能力的培養等效果是較差的,教育效益也是很低的。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特別是對培養創新能力,相對于傳統教具來說,具有獨特的優勢:(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求知欲望和創新欲望;(2)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信息工具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奠定創新的現代化技能基礎;(3)可以大大延長學生的多種感官,拓展學生的時空維度,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發展和創新;(4)有利于學生高質高效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效益。
因此,進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必須用現代教學手段代替傳統教學手段,思想政治課教學也不能例外。
六、教學形式必須轉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智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形式.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狹隘、封閉、死板,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和思維的發展。創造性教育,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主要目標,在優化素質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V"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個性品質。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優化教學要素、教學環節的配置,實行“探索型”、“開放型”的教學形式。
在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吸取其他教育工作者創新教育經驗.我們在教學實驗中實施了“研究討論式”教學。我們覺得.它在目前教學條件下,是思想政治課創新教育的一個較好的可行的形式。其具體操作步驟是:問題—研究—解決—討論—評價。
所謂“問題”.是根據該課時教學目標和任務提出的“問題”,它是貼近現實生活和時代的,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能和創新能力的一般是能力型、應用型的“間題”。上課開始,教師通過啟發、揭示、誘導等,將“問題”明確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首先自主解決。當然,“問題”是學生可接受的,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
這里的“研究”,即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教材和其他方面的有關知識,掌握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理論,再動用有關知識理論來“研究”“問題”,以獲得“問題”的解決。學生可獨立“研究”,也可相互“研究”。學生“研究”“問題”時要給他們一個適當的思考過程,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所謂“解決”,即學生通過獨立“研究”或合作“研究”,初步獲得對“問題”的“解決”。教師在學生“研究”和“解決”的整個教學教程中,都要充分發揮對學生的輔導和指導作用。
所謂“討論”,即學生在獲得對“問題”的初步“解決”之后,在全班或小組進行“討論”。當然,“討論”過程是自由活潑的和無顧慮的,教師始終要加以引導。有關專家研究,學生在發言討論時,伴隨著互相啟示和辨論,注意力量集中,思維最活躍,最富激情,討論發言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效果最好。當然,“討論”也是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
所謂“評價”,即教師對學生研究討論解決問題的評價?!霸u價”的內容,既包括對研究、討論問題的評價,也包括對該課時知識結構的總結。有時評價、總結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證明,研究討論式教學效果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對之很感興趣?!把芯坑懻撌浇虒W”從教育心理學看,它屬于“問題解決”教學;從創造學看,也符合創造的客觀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比較好的形式。
當然,創造性教學具體形式是很多的,如“情景—探索式”、啟發式、發現式、活動式、自學輔導式、咨詢教學法、目標教學,等等。它要求教師能根據學教任務.靈活地加以選擇。
創造性教育的探索型、開放型教學形式.也是立足干“大教育”觀的。它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將學校與家庭、社會、校際相結合,將課堂與傳媒相結合,等等;它也是通觀整個高中教學過程、兼顧多個教學階段的;從而使上述各種教育資源構成一個統一的生動的教學整體。
七、教學環境必須轉變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個人創新能力要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首先必須使他達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人只有在安全、自由的活動中,在沒有精神壓力的條件下,才能進行順利的積極的思考和創造性的活動。
心理安全和自由這兩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于1959年提出的,他認為這是有利于創造性活動的兩個基本條件。事實證明羅杰斯的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公務員之家
傳統教育中,講師道尊嚴,課堂人際關系、教學氣氛過于嚴肅、死板,這是很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產生和發展的。“如何讓學生的心情放松,這是第一要件。學生自由無拘束及無評價的氣氛下,才能充分發揮創造力?!?/p>
因此,創設一種自由、活潑、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團結、民主、寬容,互相尊重、互相接納,無拘無束等,這種教學的人文環境,是順利進行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必要條件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創新教學更要做到這樣。
實施創造性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必須要有一個創造性的教學環境。不然,創新教育的阻力會是很大的。
注入式、接受式的傳統教育,從觀念到實踐,從學校管理到教師到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等,它的影響根深蒂固。因此,實行創造性教育,必須改變傳統教育的教學環境,創設一個創造性教育的教學環境。
首先,必須要有一支創造型的教師隊伍,必須要有一個創造型的教學氛圍。教師要俺得創造性教育的理論,具有創造性教育的觀念和掌握一定的創造性教育的策略。通過創造型教師隊伍的實踐,創造出一個創造型教學的局面。否則實行創造性教育是不可能的。
其次,必須要有一個創造型的學校管理隊伍,以及創造型的教學管理工作。以校長為首的學校管理隊伍,要掌握創造性教育的理論,使學校具有創造型的教學管理工作,以更好地領導和支持創造型教學。
再次,要有一個具有創造性教育觀念,能無障礙學習的學生隊伍,以適應創造型教學,習慣于創造型學習。我們在實施創造性教育的實驗中,就產生過因部分學生觀念不適應,而部分地中斷實驗的情況。
最后,實施創造性教育,還必須有一個創造性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等,使創造性教育有著良好的學校外部條件。
- 上一篇:電子航票透明化對航空客運發展引導作用論文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