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問題與解決途徑透析
時間:2022-01-29 10:36:00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問題與解決途徑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本文對目前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途徑,以期幫助青年教師能夠順利地過好教學關。
1.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1教學意識欠缺
青年教師參加工作后,除上課外還需面臨著來自于申報課題、職稱評定以及買房成家等方面的壓力,而且部分老師又急于成才,造成青年教師往往不能將精力集中在教學工作上,忽略了重要的一線教學,僅僅把教學當作一項任務,以應付完成任務不出教學事故為準,只是把教師這份工作作為一份謀生的手段。
1.2備課不到位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一堂精彩的講課,需要教師在講課前對所講授內容進行充分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思路流暢,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些青年教師由于工作重心及職責不清,或忙于科研工作,或忙于雜事,備課不認真,無法對每節課的講授內容熟記于心,無法做到在不看教材和講稿的情況下能夠完整地、條理清楚地講述內容,控制好節奏,把握好授課的時間,做到授課前胸有成竹,授課時出口成章。在上課時經常出現一些思路短路,敘述紊亂,影響到整個課程的流暢性,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1.3教學手段運用不當
多媒體教學手段,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具有形象性、多樣性、直觀性和豐富性等特點。青年教師一般都具有較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充分發揮好這方面的優勢,把多媒體手段運用好,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的青年教師不分情況和效果,盲目套用。例如像高等數學等強調公式推理與證明過程的課程,并非多媒體的優勢,由于過多使用,不能很好地把推理、證明的過程比較清楚地、一步一步地展示出來:有的教師把多媒體變成一種愉懶的工具,把書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復制屏幕上,課件僅僅只是課本搬家,沒有加入新的知識,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有的課件幾年一個樣,從不更新,只是改一改封面。
也有許多青年教師因為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引入,完全忽略板書的功能,對板書不甚關心,板書時雜亂無章,主次不清,字跡潦草,隨意性很大,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寫哪就寫哪;有的甚至沒有寫板書的習慣,一節課下來僅隨手到黑板上寫下幾個字。
1.4教態方面欠妥
由于缺乏教態訓練,許多新教師初登講臺時教態不好,手不知放在哪里好,講課的過程中有一些多余的動作,給人做作的感覺。有的教師上課時發音吐字不清晰,或普通話不標準,有很重的口音,或說話速度較快,學生聽課感到很吃力;有的教師教學語言欠簡練,缺乏必要的抑揚頓挫,語言表達詞不達意,枯燥乏味,喜歡使用“啊、嗯、是不是、對不對、這個、那么”等口頭禪。
有些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多數時間不能正面對著學生,或者側視窗外,或者面對計算機;有的眼睛不敢離開講稿,恐怕自己講錯,而不注意學生的表情反映;另外有些老師不夠注重儀表,在衣著上過分華麗新奇甚至暴露,或者過分隨便,甚至有些邀里通遏,不修邊幅。
1.5課堂駕馭能力不夠
有些青年教師盡管對主講教材內容非常熟悉,但由于涉入課程不深,缺乏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潛心研究;缺乏對講授內容的精選、加工和改造,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融會貫通,另外,由于參加科研活動的時間和涉及的深度不足也限制了他們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因而青年教師往往對教學時間、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的編排和運用等方面不合理,在調動學生聽課積極性、控制教學節奏和管理課堂等方面把握及控制不力。上課時往往出現照本宣科的現象,對教材中的謬誤之處缺乏鑒別力,以訛傳訛。講授過程中,主次不清,重難點不突出。對學生學過的知識不能及時歸納、總結、慨括,幫助學生穿成線,連成片。講服力。教學手段單一,仍大多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沉悶。
1.6虛心學習不夠
青年教師雖然精力充沛,但畢竟閱歷經驗不足。有的青年教師雖然意識到自己教學經驗不足和授課質量不高,但缺乏主動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的意識,尤其缺乏向一些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老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表現在不能主動切磋教學經驗和主動觀摩授課學習。也有不少青年教師自我感覺良好,不愿向老教師取經。
2.改進的措施
2.1積極調整心態
青年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站穩講臺,這需要的不僅是時間和外力,而且更需要自身的努力,首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好自己思想上的問題。“思想是行動的源動力”,只有當深刻認識到教育事業的重要性時,才愿意付出時間和辛苦,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才會自愿自覺地采取各種措施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學工作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搞好教學工作是教師的天職。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要牢記自己的職責,明確自己的任務,努力做到教好書育好人。也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真正安心于教學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正確處理好教學工作與個人成才方面的關系。首先應站穩講臺,做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再爭先創優,促進個人的成才。另外,作為青年教師不要只想著上好課就是一個好教師,而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要在教書的同時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外,對于所面臨的經濟壓力,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力求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去獲取人生的滿足感、成就感。
2.2認真充分備課
常言道: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因此備好課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特別是有的新教師剛開始所上的課可能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專業,這樣就更需要認真學習,否則無從說起講好課。教師備課要以教材為中心,進行知識儲備。一本教材是很多專家經過一個相當的過程對歷史以來某一學科知識的總結整理,有它全面、完善、系統的特點。因此,既要全面把握教材的慨況,結構層次,又要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前后的聯系。但是,知識更新是每天都在進行,以前特定條件下正確的理論在今天的條件下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教師也必須跳出書本的框框,站在世界現代科技發展的前沿,掌握本專業領域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及時把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動態、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關的重大課題在教學內容卜反應出來,以引導學生去探索發展新知識,幫助學生學會預測、預見和構想未來事物的發展變化,從而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創造性。
2.3鉆研教學方法
講課是一門藝術。備好課只是講好課的基礎。把課講好還需要有正確的教學方法。雖然教無定法,但教學又不能沒法。因此,青年教師要想教好一門課,除需要博覽群書外,更需要研究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知識,同時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去創造新知識,最后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由教到不教。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的,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采用研究型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單向性講授為主,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雙向交流的方法,在“活”字上下功夫,使課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并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這種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能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當然使用各種教學手段的同時也要把握好分寸。例如在使用案例教學法中,不能過多地注重案例的使用,因為教學畢竟不是評書演講,除了生動的案例外,應該更多地告訴學生這門課涉及的是什么知識,應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夠解決什么實際問題。
另外,講課時要注重邏輯性,重視課堂內容的有機銜接,突出整堂課內容的條理性,重點是把難點講通,重點講透,關鍵講清。
多媒體雖在信息傳播上豐富了許多,但絕不可以無選擇地濫用,而應當根據所授課程的特點,突出地使用更利于傳遞本課程內容信息的手段,亦不可一味地追求教學媒體形式,而忽視了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這樣將會事與愿違,得不償失。在一次課中,擦除板書內容時,要始終注意保留梗概性的題目或關鍵詞,一次講課結束時,黑板上能夠留下整堂課內容的概況。
2.4培養良好教態
教學語言是師生實現溝通交流的主要載體。教學語言應當注入一定的感情,才會生動,具有感染力,產生深刻印象,而不應平鋪直敘,仿如背書。課堂用語應使用普通話。語速宜適中,過快別人聽不清楚,過慢別人聽著著急。關鍵的地方,要略作停頓,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記憶。音量、聲調宜適中,要保證坐在后排的學生能聽清所講的內容。抑、揚、頓、挫的運用要自然合乎情理。語言應保持清楚流暢,略帶一些文采。上課時精神飽滿,表情輕松愉快,面帶微笑。打扮則得體、大方,穿著端莊,符合教師的職業要求。講課時正面學生,視線隨時自然地關注全體學生,即可隨時洞察課堂動態,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映,又能使學生思想不易開小差,不敢輕易搞小動作。
2.5虛心學習、善于學習。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借鑒是最有效的學習手段。青年教師要虛心向老師學習,善于從其他教師特別是優秀的教師身上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這些教師所擁有的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和教育智慧都是青年教師所欠缺的。但是學習別人不必“邯鄲學步”,機械地照搬,要懂得別人為什么這樣做,而后從自己的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運用別人的先進經驗。應該對比他人的成功經驗分析自己的不足,通過分析、比較和嘗試,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才能使課上得越來越加越圓滿,并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向其他教師學習其中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聽課”。聽課時要確立清晰的聽課目的,要有科學的聽課方法,及時“換位”聽課。通過聽課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包括課堂的導入和結束、教材重點難點的處理、語言表達技能、多媒體的制作、板書的設計及課堂組織互動等等。此外,青年教師之間也可開展教學研討與觀摩,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6積極反思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圈,思而不學則殆。教學正是如此。有總結才能有提高。總結的過程是對教學工作理性思考、積累經的過程。因此,教學反思是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高教學素養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師要養成反思的習慣,這樣就可以幫助教師經常自學地總結教學情況,糾正教學行為中的偏差,尋找提高教學效果的辦法。
3.結束語
教師的天職是做好教學工作,上好課是教師的本份。青年教師剛剛踏上大學的講臺,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本領很多,而教學基本功的掌握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青年教師在職業生涯之初,就應該從根本上認識到加強教學基本功的重要性,熱愛教育事業,腳踏實地、戒驕戒躁,潛心鉆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加強語言藝術,改善教學手段,使學生聽課成為一種享受,以更好地實現“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
- 上一篇:畢業生見習練習意見
- 下一篇:探討公路工程施工費用有效性防控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