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創新理念探討
時間:2022-02-16 03:51:00
導語:化學教學創新理念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圍繞初中化學教學新理念,如何寓問題探究于化學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應通過積極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在例題教學中引導,教會學生探究方法;留給學生探究時間,經歷體驗探索過程等策略,有效地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化學教學問題課堂探究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黑杰斯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收者,而是積極的、主動的知識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使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景,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和興趣,使課堂變為探究性活動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探究過程,教會學生探究的方法,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有效教學。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初中化學搞好課堂教學,以供同行參考。
一、積極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應努力創設探究性學習情景,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和興趣,把課堂變為探究性活動的課堂。如CO2性質的教學片段如下:
師:在實驗中,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生:紫色變紅色。
師:你認為是哪種物質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呢?
生:(思考中。)
師:對出現的現象原因大膽地進行想象和推測,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提出如下猜想:①二氧化碳使石蕊變紅;②水使石蕊變紅;③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生成物使石蕊變紅。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討論、設計可行性的實驗來驗證假設。
生:(一片討論聲)我們針對假設討論、探索,得出了以下實驗方案:①向干燥的紙花(用經石蕊試液浸透的濾紙晾干后制成的)噴稀醋酸。②向干燥的紙花噴水。③直接把干燥的紙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④將干燥的紙花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接著,教師就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實驗。于是,學生用自己實驗臺上的試劑動手實驗:獲取實驗事實與證據。在這一過程中學會正確操作,并科學記錄實驗現象與數據,在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思考。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得出結論。最后,學生將收集到的現象與數據用化學知識加以分析、處理,得出結論,并與假設相比較,對與猜測不一樣的現象進行解釋。
在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情境中,讓學生形成盡可能多的、新的、獨特的設想、思路。同時,還要給學生留下廣闊的空間,讓他們去挖掘內容,發現問題,培養其發散思維的能力和獨立探索問題的習慣。教師的引導不是刻意地引出一個唯一的結果,而應使獲得新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在例題教學中引導,教會學生探究方法
初三復習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課堂的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在于例題選取的質量。通過一道好例題的教學,教師可進行學習方法和解題策略的滲透,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開發學生的潛能,徹底改變其被動學習的方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例題:在某食品廠的包裝袋內,有一個裝有白色顆粒狀固體的小紙袋,上面寫著“干燥劑,主要成分為生石灰”。請思考:①這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劑是否會失效?②這包白色固體可能有哪些成分?問題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求得發展,筆者要求全班學生分六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學生一般都采用了下列解法:
小組1:設計了以下探究方案:取樣品放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若觸摸試管壁無明顯增溫,則干燥劑已失效。上述解法是否正確呢?教師提出后,大多數同學認為解法正確,因CaO與水反應的現象是放出熱量,因此,當干燥劑失效后,遇水就不反應、沒有熱量放出,且用手摸沒有熱感;反之,有熱量放出,用手摸有熱感。也有少數同學爭議提出,取這包“干燥劑”的份量太少,加入水量又多,CaO與水反應放出的熱量用手摸難感熱,而應用測溫計量,這一爭議引發了學生的熱烈討論。最后,同學們一致認為有道理,就再用測溫計量,結論:干燥劑失效。
這樣,讓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去探究解決問題①,盡管會花費較多時間,但這樣做是值得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對教師的依賴中走出來,并且都能發現問題的新解法,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愉悅感。接著探究②:對這包白色固體可能組成的成分進行了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在積極的交流和相互啟發中,得出了如下猜想:
小組2:猜想這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劑全失效,白色固體的成分是Ca(OH)2。只要取樣加水充分攪拌、過濾后,用PH試紙測其溶液的PH,若測得PH大于7,就可得出:只有氫氧化鈣,因為Ca(OH)2是微溶物,所以加水之后過濾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測PH肯定大于7。
小組3:猜想這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劑部分失效,未失效的CaO與水反應的生成物氫氧化鈣加水之后過濾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測PH也會大于7,這樣失效的干燥劑中有CaO和Ca(OH)2。
小組4:猜想這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劑部分失效,其干燥劑中有CaO和Ca(OH)2,還有CaCO3,因為干燥劑中除部分CaO能和空氣中的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Ca(OH)2外,其生成物Ca(OH)2還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新的物質CaCO3,這樣,失效的干燥劑中就有CaO、Ca(OH)2和CaCO3。
小組5:同意小組4的意見,要考察是否有碳酸鈣,可檢驗碳酸根離子,加稀鹽酸看是否有氣泡產生,若有氣泡產生,說明有CaCO3生成,若沒有氣泡產生,則說明沒有CaCO3生成。
最后,教師作了點評,表揚了各小組的發言,并指出在做探究題目時,一定要注意思維必須嚴謹,不要錯檢、漏檢,要把握好物質的性質差異,描述正確的現象,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留給學生探究時間,經歷、體驗探索過程
前蘇聯教育家達尼洛夫說過,“教師對學生講得越多,從而留給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進行活動提供的機會就越少,教學過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差”。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后,應讓學生有較寬余的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更多的體驗、感悟、探究、實踐的機會。
總之,創立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方式方法多元化,教師應寓問題探究于化學課堂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活動,構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解答,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使其不正確的學習方式得到根本改變,從而有效地促進探究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
[2]趙寧.新課程典型課案例與點評(初中化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
- 上一篇:財務人員的終身學習分析
- 下一篇:職教師資業務素質的提高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