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課改理念重視初中政治
時間:2022-03-28 02:50:00
導語:貫徹課改理念重視初中政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修訂的《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的20%”。在新課程改革中,現行的初中政治教材增強了課程的時代感,增加了大量學生活動的內容,淡化了學科體系,降低了理論難度,突出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學科”和“活動”兩類相對獨立的課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推動了德育課程由認知教學到活動教學的轉軌。那么,教師和學生應當如何面對并上好活動課?筆者結合近幾年來的初中思想政治活動課的教學實踐,就如何上好初中政治活動課進行了摸索和探討。
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總書記提出了“2020年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而教育的現代化,既包括教學設備,管理設備等物質條件的現代化,也包括教學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現代化。對于政治課教學來講,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義的還在于實現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和新課改理念的實施。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和新課改理念在初中政治活動課中能得到最直觀的體現。但是,初中政治課教學普遍處于尷尬狀況。一方面,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材的培養、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展需要出發,政治課起著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從存在的實際情況看,在教學中普遍表現出的是老師難教,學生厭學,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幾乎是“掙扎著前進”。
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應當尋找初中政治課教學瓶頸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全新的新課改理念。而活動課是在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的基礎上,以各種各樣的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的參與過程和情感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意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重要教學形式。活動課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以及在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它對于學生視野的開闊、知識的豐富、情感的升華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在政治活動課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創造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知識、用知識,培養創造型人才。
二、創設情境,營造初中政治活動課的良好氛圍
活動課切忌傳統的政治理論教條式講授方法,情景教學法是營造良好的政治活動課氛圍,是上好政治活動課的重要形式。情景教學法就是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積極設置課堂教學情景,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把教學從“靜態”變為“動態”,由“平面”變為“立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如我在初三“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這節課,通過播放紀錄片《改革開放三十年成果展》,展現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境,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好處,說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同時,讓每一位學生談談自己身邊、家庭、學校近幾年發生的實實在在的具體變化。通過情景展示和前后對比,讓學生明白正是由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才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八年級思想品德(上)“交往要講藝術”一課中,我就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個打電話找同學的活動,讓學生來表演,切身感受禮貌用語的作用。
情景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理解、內化知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都是頗有成效的。在教學中,我總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豐富、合理的活動情境,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在參與活動中去觀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地學習,使每個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三、以情感人,使活動課真正“活”起來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列寧說得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情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巨大的作用。在教學中,若師生雙方心意相通,便較易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生阻礙,那么知識的交流也會受影響。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投入并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同時,除了課本上的實例外,補充一些同學感興趣的身邊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清道理,如初一第一課“新環境,新同學”,我讓每一位同學分別作自我介紹,一方面完成了教學任務,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演講能力,使學生感覺學習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課堂"活"起來,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溝通,情感共鳴就能產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自己就更能發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進行。
四、形式多樣,讓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
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配合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從而促進教學,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首先,我除了組織同學認真參加學校的每項活動外,還先后組織了社會調查、義務勞動、野炊活動。其次,還組織了辯護論會、演講會、故事會、詩歌創作朗誦會、歌曲欣賞會、哲學小漫畫創作展評、班歌創作評比等活動,還成立了“求索”課外活動小組,專門學習討論學生中感興趣的話題。同學們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才干,而且感受到無比樂趣。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了同學們的參與意識。另外,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使學生們的情緒隨我的語調而變化。如講“祖國的治亂興衰,關系個人的安危榮辱”時,我以悲憤的語調歷數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瘋狂掠奪,憤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屠殺南京30萬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開殺人比賽,尸橫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嬰兒哭聲伴著劊子手的狂笑……”隨著我聲音的顫抖和拳頭的揮動,同學們個個繃緊小嘴,閃動淚花。我點明了“落后會挨打,貧窮就受辱”的道理。我話鋒一轉,“沉睡的雄獅蘇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東方!”最后,我在黑板上寫了“國恥我辱、國興我榮”八個字,同學們齊聲高昂地朗誦了起來,達到了自我教育能力,推動了教學工作的目的。
五、師生互動評價,全方位參與活動過程
一堂活動課的成效如何,要看大多數學生學得怎樣,這就要求我們對活動課做出客觀評價。對活動課教學的評價應注重對學生活動過程而不是結果的評價,一是評價學生參加活動的表現,二是評價學生在活動中取得的成果。評價過程要客觀,同時也要發揚民主,讓學生對自身學習有一種反思;也可采用互評的形式。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對參與活動學生作出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收獲和成功的喜悅。在活動課的互動評價過程中,要小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自尊心對每個學生而言,都是非常可貴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它就像一張白紙,一旦你捅破了它,他就會“破罐子破摔”。所以,教師要小心呵護。如果學生發言不正確,教師千萬不能指責他,否則,課堂上也許再也聽不到他發言的聲音了。如果學生回答問題雖然不是很準確全面,但不乏獨到之處,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學生稍有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總之,只要我們對待學生要有一顆真愛之心,和學生做朋友。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多關愛他們,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可以信賴的人。他們就會放心大膽地表現自己,展示自己。一次真正的情感體驗和升華,一次又一次激情的迸發,靈感火花的綻開,師生平等交流的開始,都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我們應善于關注學生的情感、個性、態度、價值,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等能力,從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使活動課教學真正落到實處,達到活動課預期的教學目的。
- 上一篇:深究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 下一篇:透析建筑增層改造中的技術應用
精品范文
1貫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