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政治學習兩極分化因素的探索

時間:2022-03-28 03:14:00

導語:有關政治學習兩極分化因素的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政治學習兩極分化因素的探索

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生的兩極分化現象依舊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其成因從師資環境、教材、學生等諸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政治兩極分化

在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們都在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方式,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在朝著良性方向發生變化,但任何事情總是在矛盾中發展,課程改革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意的地方。例如:學生的學習情況兩極分化。當然,出現兩極分化是正常現象,因為個體是有差異的,但是如果要是分化過于嚴重,特別是較以往更加嚴重的話,筆者認為應該認真分析一下原因了。我們應該找到起決定性的因素,然后想辦法去改變這些因素,使學生過分的兩極分化現象降低下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靠近他的“最近發展區”。那么,有哪些因素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政治的天賦是不一樣的。在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中所講的在人的八種智能里,有些學生邏輯思辨能力很強,他們容易較快速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框架體系,但是很細的知識點他卻不愿意識記;反之,有的學生邏輯思辨能力較弱,但他的記憶能力很好,這樣的學生學哲學會比較困難。所以他們的學習的效果是不同的。

第二,學習興趣的缺乏和學習意志的薄弱。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對我校學生的調查表明,200名被調查學生中,對學習有興趣的占86.7%,不感興趣的18人,占9%;原來不感興趣,后因更換老師等原因而產生興趣的10人,占5%;原來有興趣,后來興趣減退的20人,占10%。調查中還發現,學習興趣比較淡薄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差。

第三,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差異。由于政治是一門記憶和邏輯思辨都較強的學科。一般來說,學習態度端正方法恰當的學生的政治會學得比較滿意,而學習態度不端正又不用方法的學生是學得比較糟糕的。因此學習態度的端正和學習方法的恰當與否也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

第四,教師的教學方式造成學生學習的差異。比如教師的教法單一呆板,有的還在用著“滿堂灌”,“填鴨式”的方式,只注重知識傳授,不注意能力培養,這樣持續下去,學生就很自然地只滿足于學好課堂知識、會做習題,而實際上沒有形成技能。時隔不久就會遺忘,掉隊現象在所難免。

第五,家長的教育行為造成學生學習的差異。由于江蘇新高考方案,政治不計入總分,所以他們不重視這門課,很多孩子也會受影響不重視甚至產生抵觸情緒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當然對某個學生來說,其學習落后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其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們在制定解決方法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斷地思索、采取相應的對策:

1激發動機,誘發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皮亞爾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對于學習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因此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能在課堂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不勝枚舉。例如筆者在講授新課“事物發展的趨勢——前進性與曲折性”時筆者用音樂導入新課,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學生們耳目一新,迅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從歌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中開始正視挫折,為新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講授教學內容時理論要聯系實際。例如講國家的宏觀調控時,我們可以根據目前的金融危機分析國家為什么要宏觀調控?國家采取了哪些手段?還有其他手段嗎?這一系列有關生活中的問題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了。

2講究教法,因材施教

政治課在所有的學科里面,是最富有時代氣息的,所以我們要結合時事熱點教學。比如在講我國如何克服金融危機時,國家和企業必須提高創新能力,還可以聯系到目前政府為保增長擴內需中財政的作用,政府的職能;還可以聯系到目前上海為留住人才的戶籍改革。在進行復習中,可以運用我們所學的所有知識點進行分析。經濟常識的觀點:價值規律的作用;“兩只手”相結合;經濟效益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還可用《生活與哲學》中的觀點來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發展的實質;主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也可用《政治生活》中的觀點來分析:政府履行職能;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也對教材知識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復習。

3和諧關系,師生融洽

中學生的感情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常常會因受教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而動搖學習信心,消極學習。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舍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動之情,曉之理,用真情吸引和感化每一個學生,用真愛去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從而建立起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4家庭配合,雙管齊下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庭教育至關重要。父母們平時要經常與孩子談心,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和興趣變化,讓孩子明確讀書的目的,讓他們從內心產生要學習的動力。雙休在家,提高孩子在家自主學習的效率,并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加強與老師之間的聯系并交換意見,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5互幫互助,團結協作

在課堂上,平時固定的學生座位可以有所調整。根據上課活動安排能言善辯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坐在一起,這有助于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或者讓班主任對學生座位進行調整,學困生坐在成績相對好的學生的周圍,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不懂的問題的可及時尋問。教師不要歧視學困生,要尊重、理解他們,鼓勵、幫助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和完成作業。在互相幫助中,成績好的學生在幫助學困生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學困生在同學的幫助之下也樹立了信心并且也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互相互助中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合作,知道什么是責任,這是才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新課程的第一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面對著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多給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對于這些學困生,教師更應該精心呵護他們脆弱而迷茫的心靈,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耐心并細致的關注他們、尊重他們,盡量把差距縮小,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