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時間:2022-03-29 11:25:00

導語:透析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初中執教的美術老師可能都有同樣的感觸,那就是初中生對美術課缺乏興趣,一部分學生甚至有厭煩情緒,致使美術教育的預期目的難以實現。面對初中階段美育的兩難境地,如何做到既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規律,發揮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筆者根據多年來的一線教學經驗,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把握學生心智發展規律,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1、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

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合”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于接受。

2、給學生以希望,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

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自己繪制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就會振奮,并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欲望與信心。在教學安排上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

3、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中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不同的發展方向,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豐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手段,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中學美術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緊扣新課標,美術教師必須對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教學組織形式重新審視,立足美術色彩沖擊力、渲染力和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探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不能采取“填鴨式”的灌輸,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課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新學期伊始的第一節美術課對那些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充滿著新鮮感,而課本中的第一課全是理論,很是枯燥。如何把這些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呢?筆者決定在畫展廳上第一節課。色彩繽紛、風格各異的繪畫及工藝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學生,教師在對這些作品一一講解的同時,把書中的知識點巧妙地穿插了進去。對這一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致特別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既增長了學生見識,又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

此外,在美術教學中要積極采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影視、錄像、多媒體、范畫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全方位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想象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

藝術一旦脫離現實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與意義。這一點對中學美術教學尤為重要,從而要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與生活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生活中的美,積極投身于審美體驗。如在講圖案設計時,可把它與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家中的沙發靠墊圖案、床單上的圖案等有機地聯系起來講解,還可以穿插一些關于顏色的搭配、服裝色彩與個人氣質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三、密切聯系各學科,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的各科教材中,有許多需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僅用語言文字符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了然。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因此,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科教學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是有效發揮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習興致的教學途徑。如有機結合初中語文課的景物描寫文章繪制插圖,教師通過文與畫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構圖設計中穿插平面幾何知識,有效地加強了兩個學科間的知識溝通,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