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聲部合唱教學實踐研究詮釋

時間:2022-04-27 03:26:00

導語:二聲部合唱教學實踐研究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聲部合唱教學實踐研究詮釋

聲部合唱教學是小學中高年級唱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教好二聲部合唱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著采取了以下幾種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音樂唱歌教學從中年級起加入二聲部合唱。所謂合唱,就是指多聲部歌曲的每一聲部各有一組人演唱。合唱歌曲的表現力較齊唱歌曲要豐富得多,合唱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覺和樂感。

一、從“聽”著手,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低年級的唱歌教學一般以齊唱為主,一成不變的齊唱、獨唱使學生逐漸感到單調乏味,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適時讓學生欣賞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賞合唱歌曲前作以啟發性的引導,讓學生比較合唱與齊唱音響效果的不同,使他們認識到前者的表現力較后者更加豐富,聲音顯得更加飽滿,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合唱歌曲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音樂課本第六冊第五課的《海鷗》時,我讓學生模仿著海鷗的飛翔,先啟發學生討論飛在高空的海鷗和飛在海面的海鷗在同時鳴叫是在高度和力度上的不同,接著讓他們討論,如果兩只不同高度的海鷗同時鳴叫,我們該怎樣來表現呢?

教師總結:兩組同時演唱,但要保持各自聲部的音準和音量。通過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了,極大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很順利地完成了最簡易的二聲部合唱教學。

隨著教材的深入,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加合唱的難度,使學生一直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合唱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從齊唱到二聲部合唱,用輪唱做過渡

輪唱是合唱的一種特殊形式,單聲部歌曲由兩組人演唱,在第一組開始唱幾拍或幾小拍后,第二組加入唱同一旋律,稱為輪唱。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聲部按一定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如:第六冊第六課的歌曲《歡樂歌》,從第二部分起作輪唱處理,相隔一小節模仿,兩聲部此起彼伏,前后呼應,表現了少年兒童在一起高歌的歡樂場景。

輪唱的前提是學生學會唱好歌曲旋律,音高、節奏準確。在輪唱時,演唱技巧上要注意節拍整齊,突出強拍,兩聲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確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能傾聽另一聲部,切忌爭相蓋過另一聲部而大聲喊叫、搶拍、超趕速度。輪唱中把握自己的聲部,保持各聲部的獨立和清晰,不受另一聲部的干擾,為兩聲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礎。

三、先低后高,“強化”低聲部

對于二聲部合唱,學生有一種誤解,以為低聲部難唱,而高聲部要容易得多,這是因為高聲部的發音位置較高,音色顯得明亮;而低聲部發聲位置較低,音色略顯濃厚。聽起來,低聲部容易受高聲部干擾,而高聲部比較明顯,這樣造成了學生學聲部的定勢:高聲部容易演唱。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教師要讓學生“先入為主”。

首先,要讓學生在初聽范唱時,要同時傾聽兩個聲部;復聽時,注意傾聽低聲部的旋律。其次,在學習演唱時,先學習低聲部的演唱,在學生熟練低聲部后,再學習高聲部的演唱,然后再合成而聲部。特別是起點相同,同時向上跳進二聲部合唱歌曲,更應讓學生先把握住低聲部的音準,再學習高聲部。

例如:第十冊第三課《讓幻想展翅飛翔》,進入二聲部時,兩個聲部以同一音“1”為起點,同時向上跳進,由于都是大跳(高聲部為六度跳進,低聲部為四度跳進),音準較難掌握,尤其低聲部極易把“4”唱成“6”一樣的音高。在學唱時教師先指導低聲部練習,在把握住這個音高后,再學習高聲部,最后合成二聲部。

學生學習的“難度”減小了,又提高了低聲部的演唱積極性,但要注意,所謂的“強化”低聲部,并不是音量要超過高聲部,要時時注意兩個聲部的兩個聲部的獨立與統一,保持兩聲部音量的均衡、和諧。

四、聽唱結合,不斷提高演唱技藝

在合唱練習中,學會各聲部旋律后,就不宜再過多的進行分聲部練習,要盡可能讓學生在兩個聲部的豐富音響中進行聽、唱的練習。在學生重點練習某一聲部時,讓另一聲部亦用輕聲演唱自己的聲部,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獲得較為全面的合唱技巧。

為了鍛煉學生的抗干擾能力,老師亦可以運用學生唱一個聲部時,用琴伴奏另一聲部的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聽、唱能力。

在學生練習合唱時,教師的伴奏可以同時演奏兩個聲部,或老師范唱一個聲部,用琴伴奏另一個聲部,讓學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傾聽,在聽、唱中不斷提高演唱技巧。

五、發揮重唱優勢,提高合唱技能

兩聲部歌曲在每一聲部由一個人演唱,稱為“二重唱”。二重唱的形式與二部合唱近乎相似,但較后者有一定難度。教師要給學生個人練習機會,讓部分演唱水平較高的學生逐步練重唱,以帶動整體的二聲部合唱。

六、充分利用課堂樂器,把握各聲部旋律

學生在初步練習歌曲的合唱時,不容易把握各自聲部的旋律,就會“跑調”。有條件的班級可以用課堂樂器來幫助把握旋律。學生有時唱的不準,但樂器演奏出的旋律是準的。合唱前做一下簡單的合奏練習,在奏、聽的基礎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時的“跑調”。

例如:第九冊第六課《如今家鄉山連山》中的合唱部分,表現媽媽和孩子開心的笑聲,旋律音較少,先引導學生用豎笛吹一吹,再造簡單的合奏練習,再唱一唱。這樣降低了合唱的難度,同時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以上幾點做法,學生在聽覺和樂感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合唱技能獲得了比較全面的訓練,音樂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