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發揮多媒體網絡優勢推進素質教育
時間:2022-05-04 03:55:00
導語:剖析發揮多媒體網絡優勢推進素質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網絡已走進了語文課堂,為傳統的祖國文字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學改革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進一步推進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隨著信息與科技的高速發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極富個性的知識結構品質,培養學生的獲取、處理、掌握信息的能力和交流應用的能力成了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一、多媒體網絡環境中,學生自主學習機會的創設
1、網絡交互,提供創新學習的可能。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是唯一的評價者。一節課中,教師又怎能對幾十個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反饋評價。多媒體計算機參與語文教學,為智能性評價提供了可能,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地發展,為自我實現創造性學習提供了可能。學生在計算機上選擇詞語搭配,一旦選對,計算機就顯示出一張可愛的笑臉“對了!”當結果不對時,則顯示“錯了,請加油!”“錯了,請仔細在想一想!”學生在這樣一個活潑的、生動的、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始終處于一種情緒狀態之中,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積極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2、設置“資料庫”“探險園”激發學生探索欲。學生的認識水平因人而異,各不相同,傳統的教學把他們定位在一個起跑點上,就產生了學的好的學生沒有吃飽,他還有學習的余地;學的差的學生還沒有學好,這就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抑制了學生的探索欲,學習過程缺乏了挑戰性。計算機信息的貯備多樣化、豐富性為解決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去探索知識,調節學習的速度、容量,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創新意識。教師積極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欲望的“敲門磚”。教師的提問應該精簡,必須精心設計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如教學《太陽》一課時,教師不急于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么特點,而是先講:關于太陽,老師有個理想,小時侯從報紙上得知一位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語音剛落,全班同學哄堂大笑,紛紛舉手告訴老師:“您的理想不能實現”此時教師趁熱打鐵,只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實現不了呢?引到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在電腦中查找資料。由于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學生在笑聲中對課文內容產生了興趣,再通過電腦操作,資料查閱,獨立思考,不僅體會了課文,學會運用列數字、比較等說明方法,還發散了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4、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能使學生主動學習,疑問能促使學生知新,疑問能使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所以教學中應多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如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學生提出了“為什么爬山虎的腳是一腳一腳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往下爬?”的問題,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在電腦中查找資料,學生通過看視頻資料便“無師自通”了。由此可見,引導質疑、自我解難,能激發學生求知的饑渴心理,而主動探索有利于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
1、營造氛圍,填補空白。古詩的語言是非常精練概括的,而且是跳躍的。要讓學生理解詩人的語言,領會詩歌的意境,就得把詩句在跳躍過程中留下的“空白”填補起來。如教學《靜夜思》利用多媒體網絡的廣播功能創設圖文聲并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性的表達詩人思鄉之情提供了天地,這樣即可使學生在視聽享受中激發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展開想象,反過來又可以促進學生更加感知和理解教材。
2、打破思維定勢,發散思維。思維定勢是妨礙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大障礙。為克服思維定勢,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力求求異求新。如教學《烏鴉喝水》,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提出疑問:如果當時瓶子的旁邊沒有許多小石頭,烏鴉又該用什么方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呢?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輸入電腦,然后通過多媒體網絡傳播到每個學生的電腦屏幕上。這樣的聯想練習能發揮計算機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競爭意識,又能增強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3、展開創造想象,延續情節。即引導學生將故事情節延續下去,借以提示課文的中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當學生學了《美麗的公雞》一課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公雞改正錯誤后,啄木鳥、蜜蜂、青蛙會不會理它,態度會不會改變。這種不現于表面的描述而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獨立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動使學生學會從發展中看問題,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這是創造思維中很重要的成分。
4、圖文交換,動手操作。圖文交換在閱讀教學中就是根據課文意思畫圖理解,把課文中的語言轉換成生活圖像。如教學《五彩池》一課中,弄清池水為什么會呈現出各種不同顏色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后動手把對第四自然段的理解在計算機上用圖畫表示出來,發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發揮他們的創造想象。有的畫出了石筍的高低不同,多姿多態;有的把石筍表面那層透明的石粉都畫出來了;有的還畫上了一輪太陽,水面上還畫出赤橙黃綠青藍紫,多么美麗的彩虹呀!這就是教師創造性思維所產生的效果,讓孩子在動手畫畫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 上一篇:詮釋兩岸列次之比較及啟示
- 下一篇:小議賄賂犯罪的作證問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