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校開展創業教育之探

時間:2022-08-04 11:49:00

導語:高職校開展創業教育之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校開展創業教育之探

摘要:本文通過論述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取向、建設原則以及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體系。

關鍵詞:高職;創業教育;必要性;課程體系建設

當前,開展創業教育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充分認識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積極探索一套適宜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創業教育是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進行從事某項事業、企業、商業規劃活動的教育。創業教育培養和塑造的核心——創新精神、創造能力,正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正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勞動者的需要。

(二)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是緩解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根據教育部近年來公布的數據,高校畢業生從2001年的114萬增加到2010年的630萬,10年間增長了近6倍,而就業率始終維持在80%左右。據悉,到2010年7月,還有70萬左右的往屆大學畢業生沒有實現就業。如此逐年累計,必將形成日益巨大的社會壓力。隨著今后高等教育進一步向普及化邁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將越來越嚴峻。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必須通過開展創業教育,轉變高職生的就業觀念,培養創業意識,通過開設創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課程,提高他們自主創業的能力,以創業促就業,為高職生就業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三)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迫切需要。當代大學生更加關注個性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以創業為目標,追求在最大程度上發展個性、實現自身價值。同時,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不少大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迫切希望學習一定的創業知識,培養創業能力。這就要求學校在進行傳統的就業教育的同時,還必須開展創業教育,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培養其創業素質。

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

(一)高職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目標取向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目標應定位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其核心是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素質、創業能力的教育。通過充分挖掘學生潛能,開展創業核心知識教育、關鍵技能訓練,培養創業者應具有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質,來提高學生自我創業的能力與實踐能力,使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

在知識目標方面,要求學生領會、理解、掌握、運用創業課程所設計的核心知識點。在技能目標方面,能夠運用核心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具體指識別和評估市場機會、制訂創業計劃書、獲取資源、創新組織管理等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培養創業者所具有的誠實守信、團結合作、吃苦耐勞、機智靈活、敢于面對挫折等人格特征。

(二)高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理念、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人才目標實現的保障。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開展創業教育比較適宜采用“管用、夠用、會用”實踐導向型課程體系。總體上說,它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課程設置以創業能力要素分析為基礎。創業課程設置是建立在創業過程分析的基礎上的,即認真分析作為創業者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如專業知識、經營管理、創造和把握機會等能力,并在課程上予以相應的安排。

2、課程設計以創業活動為核心。創業活動屬于實踐范疇,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應以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業理論為基礎,以創業活動為核心,加重實例引導和實踐課程的比例。

3、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一個缺乏主體性的人是難以獨立完成創業全過程的,創業教育應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課程設置與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創造讓他們自主思考、自由決策的機會,使他們在成為企業家之前首先成為“主體人”。

(三)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的內容體系

一般來說,創業者的知識結構分為三種類型:專業技術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綜合性知識。為此,創業教育課程應該在傳統職業教育課程基礎上突出創業,把“創業社會常識”、“創業指導”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增加進去,形成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創業實踐課程和環境課程相結合的創業課程體系。

1、學科課程的設置。學科課程就是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發展水平出發,在各門學科中選擇出適合高職生身心發展的知識,組成各種不同的課程。

從學科課程的方式里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可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來實現。

必修課包括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通過公共課程,來形成與創業密切相關的知識結構,打好理論基礎,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懂得市場經濟的特點、規律以及應對方法,要介紹國內市場狀況和國際市場發展趨勢,同時要增加法律、稅收、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公共關系、投資分析、創業心理和技能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內容。專業課程的開設,在于強化學生基本功的練習,旨在形成與創業密切相關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內容主要包括如何加強創業者素質的培養,如應變、創新、決斷、領導等能力的培養,開設如何制作可行懷報告,如何籌措資金,怎樣辦理工商、稅務登記、用工手續以及營銷知識等課程。

選修課則意味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意愿等有選擇的進行修學,在創業教育課程的選修課設置上,可根據師資條件、學校環境、學生選擇意愿盡可能多地設置,以滿足各類學生的發展需要。

2、活動課程的設置。活動課程是指為指導高職生獲得直接創業教育經驗和創業信息而設計的一種以活動為中介的創業課程形態。它對于開拓高職生的視野,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豐富高職生的知識,訓練高職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培養高職生的愛好、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扶持學生創業社團,指導其開展各種創業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邀請成功人士、創業者、各專業領域的專家作講座,講授各自專業內的前沿科技、發展現狀、市場機會和成功經驗等內容,激發學生創業的欲望與興趣;開展創業計劃大賽,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3、創業實踐課程的設置。創業實踐課程應以高職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學習為主線,充分發揮高職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做結合、動腦與動手結合,擴大高職生的創業知識領域和創業背景,豐富創業知識,積累創業經驗,為今后創業提供知識、經驗和信息支持。

創業實踐課程以活動與情境教學模式為主,可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創業情境,提供生產經營環境、管理方式、生產經營制度和經費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習的創業知識進行如生產操作、經營管理和社交等多方面的模擬練習。同時學校也可以盡其所能為學生創業提供方便條件,如設立創業啟動資金、設立“創業園區”等。

4、環境課程的設置。環境課程是一種隱性的、潛在的課程方式,它通常不是以課程設置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是以學校的物質文化作為載體,突出創業環境的設計和布置,校園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把校園文化建設、周邊環境設計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使高職生在校園的各個空間、部位、活動中都會感受到這門課程中有形創業教育內容的啟迪和感染,從而不斷塑造自我、完善自我,養成良好的創業行為習慣。

可以通過宣傳欄、廣播等陣地布置,激勵創業、立志成才的名人名言,張貼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經歷和照片,結合學風、校風、教風建設舉辦內容形式都具有創新意識的活動,觀看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題材的影片,通過師生人際互動拓展和優化創業教育的心理環境等,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