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潛質

時間:2022-10-17 08:30:00

導語: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潛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潛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開展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開發他們的創造力,已成為世界性教育現代化的潮流。主席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授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能力及技能等。作為擔負著教育使命的學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科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場所,作為課任教師應著力研究、探討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及方法。我認為,化學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需要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自由地、積極地思維。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溫馨寬容的氣氛,讓學生在情緒上放松,在思維上積極,沒有壓抑感,能愉悅地敞開自己的心靈,充分展開思維的翅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和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以及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鎂條燃燒、鈉與水反應、噴泉實驗、黑面包反應、鋁熱反應、銀鏡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教師更應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講解化學尖端科技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堿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幽默大方的舉止、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二、設計實驗,培養創新思維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驚訝和問題開始。”創新教育的教學過程,當以引起學生發現問題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用問題去引導學生的思維在學海里遨游,學生面前始終展示著眾多的未知領域,以此來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特別是在中學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在培養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規實驗所無法比擬的。如學習原電池知識后,可布置一個課外作業: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簡易原電池,比較不同條件下電流強弱關系;如學習NO2的實驗室制法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制NO2的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和特點,自己設計一套制取NO2的實驗裝置,這套裝置可以參考教材的設計,但不能與教材完全相同須有改進。學生完成后,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對好的方案特別是有創新的方案,進行表揚和獎勵。鼓勵學生創新,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

愛因斯坦講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能力是思維力的核心,對于學生形成創新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培養想像能力,要學會聯想。講到CH4氣體燃燒的焰色時,要聯想到H2、CO氣體燃燒的火焰也是淡藍色;講到CH4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時,聯想到用這套裝置還可以制O2,NH3氣體;講到硬水的軟化時,想到水壺為什么易起水垢;講到濃硫酸的強腐蝕性時,想到皮膚沾了濃硫酸時,應該怎么處理。

三、積極鼓勵,增強創新品質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對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起著調節作用,而且能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影響著人的創新意識、創新欲望。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議:“教師要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而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就必須與學生建立感情才能以教師愛生之情育學生愛學之情,使學生實現積極的情感遷移,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情感的動力功能,及時恰當地給學生以評價,多鼓勵、少責怪、少埋怨,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中,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并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大膽的設想、創新的計劃變成現實。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領略創新的意義。

四、開設活動,展現創新能力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科技活動,科技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左右著創新活動。為此在工作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科技活動,沒有條件必須創造條件。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再結合課本,適當補充學習一些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進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義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活動中,也要注意聯系社會實際。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到廠礦、農村、超市等地進行參觀、訪問、調查。寫出專題調查報告,并結合所學內容、聯系社會實際,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條件許可的可以進行研究方案,并幫助實施。

“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于我們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創新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處處是創新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語)要培養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普遍開發人的創新智力、潛能對社會進步的意義,統一思想,從各方面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方設法地去進行各式各樣的、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