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中公共基礎課教育內容革新
時間:2022-12-19 10:57:00
導語:高教中公共基礎課教育內容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不可或缺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重任,是學好專業課的前提和必備條件,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風范和愛崗敬業品質的重要途徑。
一、高職教育中公共基礎課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公共基礎課是高等和中等專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共同必修的課程,然而,很多學生甚至包括教師在內,對公共基礎課的重視遠遠不及對專業課的重視。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公共課的實用價值及其重大意義。
公共基礎課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發揮基礎性作用,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當今全球性科技蓬勃發展,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因此,加強科技知識與創新能力的建設意義重大。而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最薄弱的就是創新能力。很多外國人都說中國人聰明,老百姓當中確實有不少心靈手巧的能人,卻無法真正地擔當起創新的主角,而從高校、高職走出的大學生呢?有的成了書呆子、考試機器,有的成了機械的機械操作手…也不能讓創新的機制真正運行到位。“癥結”在哪里呢?一句話,學生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不夠好!要么忽略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基礎課程的學習,要么不重視實踐,不注重在實踐中總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經驗。很多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沒有直接的關系,甚至是風牛馬不相及,絲毫不沾邊,事實上,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是相輔相成的而非各自獨立。
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同學們增強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能力。法國文學家雨果曾說過“思想就是力量”,這句名言雖經百年的風雨洗禮,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學生在沒進入社會之前對社會的認識是懵懂的,甚至是淺薄的,而《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等這些公共基礎課為學生將來認識社會提供了可靠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對于他們的人生觀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深刻的領會了這些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應用到實踐中。
二、高職教育中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的本質。現代教育的方向是重視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和發揮教育過程和教育系統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內容自然也要遵從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但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卻普遍存在著以下兩個問題:
1.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準確定位。公共基礎課主要可分為三大模塊:社會科學公共基礎課、自然科學公共基礎課、實踐環節公共基礎課,內容抽象,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那么對教學內容的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眾所周知,高職學生文化水平低、基礎薄弱,是普遍的現象,甚至大多數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都未達標,他們對基礎課存在抵觸情緒和恐懼心理,尤其是對數學、英語等課程。面對這樣的現狀,很多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定位仍然處在較高的水平,嚴重脫離學生實際,導致很多學生對基礎課的學習失去了興趣。
2.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設置傾向于本科院校的教學內容設置,過分強調系統性和嚴密性,理論性強,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培養目標的針對性。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不同于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這種教學設置沒有體現出來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的特色,缺乏對不同專業的針對性,造成了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教學嚴重脫節的現象,影響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增加了困難。因此,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改革已成了高職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高職教育中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改革的方向
公共基礎課教學服務于專業培養,因此,教學內容的改革必須緊緊圍繞專業的需求、學生的需要。
1.密切關注專業變化,科學組織教學內容。不同的歷史時期學科的發展有所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要真正做到基礎教學服務于專業,就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時刻調整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專業需要什么,我們就有什么。比如在經濟學中,高等數學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為了使學生脫離繁復的計算,更好地投入學習,我們增加了數學軟件的學習。利用計算機使麻煩的微積分、線性代數計算變得簡單,從而節省了大量時間。
2.組織專門人員編寫教材,打造好教學內容選取的基礎。為了解決教學內容定位不準確的問題,可以組織專門的人員進行教材編寫。編寫的過程中認真參考專業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并對專業課程實施深入的調研,了解相應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以確保教材編寫的質量和實用性,使得課程內容與專業內容更好地銜接和結合,增強課程內容的專業針對性。
3.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比例,構建新的教學內容體系。先將原有教學內容體系參考相關專業的內容按知識點分解,去掉陳舊落后的知識,減少重復,增加新知識,組成知識鏈,構成知識體系。要克服傳統模式中教學內容存在自我封閉、自成系統而體系龐雜的缺陷,使之形成既具有獨立性的特點,而又是一個開放的與專業課程有廣泛聯系的內容體系,從而成為該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新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必須考慮便于學生自學,加大實踐教學比例,給學生提供更多自己動手、自主創新的機會,使學生學會比較、歸納、整理、綜合等能力,為學生創造綜合聯想、知識遷移、發現問題、創造思維的機會,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 上一篇:體育專業教育實施方案
- 下一篇:公務員入職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