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解剖學教學綜述

時間:2022-06-03 03:16:00

導語:護理解剖學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解剖學教學綜述

1提高自身學習興趣

解剖學是大一上學期就開設的專業課,由于學生的醫學知識較少,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是死記硬背。另外,在運動系統的章節中,以形態為主,名稱多,抽象難懂,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針對于此,在教學中,采用活體教學法。活體教學既直觀形象,又利于記憶、掌握,還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便于護理實踐操作,為基礎及臨床護理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解剖學基礎。要求學生對照自身,進行體表標志的觀察和觸摸,對一般比較明顯的標志,如第七頸椎棘突、胸骨角、肋弓、劍突、髂嵴、內踝、下頜角、以及股二頭肌,三角肌、胸大肌、股四頭肌、臀大肌等肌性隆起在自己身上逐一正確觸摸,并給學生講解一些重要的標志在臨床上的應用等。比如學習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形態特點時就結合臨床護理進行提問,為什么要選擇此肌注射?如何確定注射部位?要求學生在自己身上定位。通過形象、直觀、聯系實際的學習,學生能結合專業特點學以致用,提高了學習解剖的興趣和積極性。

2歌訣記憶減負擔

運動系統章節中,名詞多、結構復雜,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學生要全部記住實屬困難,看清、理解是基礎,但巧妙記憶也不可缺少。在多種方法中常用歌訣記憶法,教師精心準備好的歌訣,可以將記憶內容高度濃縮與概括,減輕記憶量。如脊柱形態歌訣:前觀脊柱有特點,上細下粗尾部尖;粗粗細細有道理,承受壓力密相關;翻過脊柱后面觀,棘突連成一條線;頸短胸斜腰平伸,大椎棘突有特點;前后觀過側面觀,四個彎曲很明顯;胸骶彎曲凸向后,頸腰二曲凸向前;身體直立減震蕩,線條大方又美觀。膝關節歌訣:膝關節最復雜,全身關節它最大;內C外O半月扳,前后韌帶相交叉;下肢運動很重要,能屈能伸實可夸。脊柱的韌帶歌訣:脊柱韌帶,三長兩短;腰椎穿刺,棘上棘間;再透黃韌,進入椎管。歌訣記憶法的運用得當可以使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運動系統事半功倍。

3采用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圖形、動畫、三維立體功能,可以展現以往傳統教學無法演示的宏觀和微觀世界,將不易表述的知識生動、直觀地表現出來。在運動系統中,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觀察、理解器官位置和形態,同時使器官在人體的位置一目了然,形態的展示更加立體、真實,抽象的內容變得簡單明了,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比如胸廓的構成,只憑單純平面結構圖難以理解其復雜的立體結構,將胸廓的組成胸骨、肋、胸椎以及之間的連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成色彩豐富的實物動畫或圖片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的理解。通過圖、文、聲、像并茂的課件,增強學習內容的生動直觀性。

4引入穴位按摩保健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運動系統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護理保健意識,在教學中對穴位按摩保健的知識進行滲透。對于一些常用的穴位,比如合谷,就是俗稱的“虎口”:能夠治療牙疼痛、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位置在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同學在操作尋找的過程中可以學習手骨的構成及結構特點;足三里,對于胃腸疾病和鎮痛有顯著的效果,位置在脛骨前肌,趾長神經之間,可以將骨骼、肌肉、神經、血管的知識很自然的融合;還有同學們都熟悉的眼保健操,它通過對眼部周圍穴位的按摩,使眼內氣血通暢,改善神經營養,以達到消除睫狀肌緊張或痙攣的目的,通過這一尋常的保健知識來學習面顱骨的構成,面部肌肉的組成,起止形態特點的知識。結合按摩穴位的位置,加強學生的保健護理意識,使得學生對于自身的一些不舒服的癥狀躍躍欲試,將所學的骨骼,肌肉,骨連接的知識融匯于其中,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簡單有趣實用。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5應用病例教學

病例教學的主要優勢,在于使學生直觀地通過所熟悉的臨床病例引導出相關的基礎醫學知識,并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興趣和能力。所選病例要與所要求掌握的解剖知識密切相關,能夠使學生通過一個病例的分析,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所選病例要既典型又常見,使學生通過學習解剖就能分析出病例,而不過多地依賴其它基礎課和專業課。比如學習運動系統的四肢骨的連接:某運動員投擲動作太過用力,造成肩關節脫位。讓同學們根據此病例分析關節的基本組成、以及四肢重要關節的構成、特點、運動形式。如上述病例所選的是肩關節,代表關節的基本過程、特點及運動形式,使學生通過此病例的分析就能對相關的關節損傷病例進行分析。病例教學使學生面對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教材,而是一個個具體的“病人”。用具體的病例聯系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內容,就會使內容變得具體、有趣,從而加深了對解剖結構的理解。在強化理論學習的同時,由于注重了思維能力與表達,通過病例分析,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學習相關的解剖學內容,同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使學生能夠利用解剖知識分析實際的臨床病例,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病例的驅使下主動學習,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6加強實驗教學

護理解剖學的實踐性較強,應緊密配合實驗教學。要真正掌握理解人體各部分形態和結構,必須通過認真觀察、親手觸摸,才能真正觀其“形”識其“態”。實驗教學時,采用教師少講,讓學生多看的方式,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觀察標本,真正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要重點指導學生識別把握與護理操作密切相關的解剖學結構和知識。對于骨骼標本的觀察,教師先示教,比如對于四肢骨、髖骨應先以解剖學姿勢放好,簡明扼要地介紹骨性標志如何分清左右、上下,結合骨架比較學習,教給學生觀察標本的方法,之后讓學生自己觀察。肌學內容結合肌注射術重點講解,全身肌眾多,在教學中應結合護理專業特點選擇重點講述臀大肌、臀中肌、三角肌、和股外側肌的位置、起止、形態特點,突出臨床技能應用。在實驗課結束前對學生進行標本考核,比如活體體表標志指認、尸體標本標志辨認,說出體表標志的名稱,提高實踐能力,達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目的。將標本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按比例計入學科總成績。以此促進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加強學習。

7角色轉換———學生參與授課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觀察標本、自學的能力,采用學生上講臺參與授課的方式(內容可多可少,不做硬性規定),利用教具、標本、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比如,有一個學生講手骨的結構特點時,之前做了大量準備,先到實驗室仔細觀察手骨的組成形態結構特點,對照標本反復觀察;講課時充分運用多媒體、標本,將結構分析講解得非常清楚明了,然后讓每個學生對照自己的手觸摸感知,課堂效果非常顯著。講完后,教師稍加點評,鼓勵肯定學生在教學中的精心準備。其他學生如有問題可以提問,對某些內容可以補充,同學們互相討論,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角色轉換法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試驗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8運用繪圖法教學

畫圖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多媒體無可比擬的,不但老師要自己畫圖,還要讓學生也動手畫圖。畫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觀察、想象和形象思維能力。以圖形方式再現解剖學知識,特別是臨床需要的內容,既可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加深記憶。通過畫圖,把一些重要的結構圖示出來,對于結構的認識更進一步,一些學生覺得學的清楚使模糊的名稱結構凸顯出來,可以很快察覺問題解決問題。比如顱骨結構的作圖中,翼點是由額骨、頂骨、顳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處所形成的“H”形骨縫,位于顳窩內。如果同學對于翼點的構成不清楚,那么作圖的位置就不準確;在胸廓的作圖中,對于肋骨和胸骨的連接,前7肋連接在胸骨上,8、9、10連在第7肋的肋軟骨上形成肋弓,11、12肋前端游離,如果這個結構掌握得模糊,畫圖則很難畫準確,作圖過程中經常有同學把11、12肋和8、9、10連在一起,或者把8肋也連在胸骨上。因此從圖中可以看出學生掌握的程度和講課的效果,經過圖示,同學對骨骼的外形結構、形態特點均能加深印象。因材施教的利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運動系統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為進一步學習解剖學、后續專業課和護理操作技能等打下良好基礎,對此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