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新探索
時間:2022-06-30 02:46:31
導語: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新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20世紀末休閑研究在中國的興起與發展,不同領域的學者都逐漸開始關注起休閑。基于休閑研究的階段性發展特點和本質要求,將休閑與各領域的研究相結合是當前休閑研究的主要趨勢之一。中國的休閑教育研究就在這一發展趨勢下誕生。近五年來,將休閑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野的研究逐漸增多,休閑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內容開始進入探索階段。
一、何為休閑與休閑教育
目前,國內休閑研究主要借鑒國外經驗,普遍接受國外學者對休閑的定義。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將休閑“稱之為手邊兒的時間(availabletime)”,[1](P4)杜馬哲迪爾將休閑定義為“一系列在盡到職業、家庭與社會職責之后,讓自由意志得以盡情發揮的事情,它可以是休息,可以是自娛,可以是非功利性的增長知識、提高技能,也可以是對社團活動的主動參與”[1](P5)等。總的來說,休閑可以分為從時間、活動、精神狀態或生活方式等不同角度來進行定義,不同的角度都有自身的優缺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杰弗瑞•戈比教授在總結歸納各種休閑定義后指出:“休閑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并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1](P14)目前這一定義在國內休閑研究中被較為廣泛地接受與采納。由于翻譯與習慣等原因,休閑教育在國內的研究中又稱之為閑暇教育。二者雖在字面上略有不同,但分析其研究內容,二者在本質上還是一致的,不作嚴格區分。關于休閑教育的定義,也是延生自國外休閑教育的研究。美國休閑教育家曼蒂指出,“休閑教育是向人們傳授有關各種閑暇活動的知識和技能”;[2]斯賓塞則認為休閑教育是“為了欣賞自然、文學、藝術的各種形式作好準備”。[3]國內學者在繼承國外休閑教育定義的基礎上也提出各種不同的定義。如“大學生閑暇教育就是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閑暇理念,形成良好的閑暇習慣,提高閑暇時間生活質量的一種教育”,[4](P34)“閑暇教育,意指在正規的課堂教育以外,以教師教育為主導,以學生日常思想、學習、生活的諸項內容為依據,以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活動為形式,在交往過程中,促進大學生個體成長,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種特殊教育方式”[5]等。諸多休閑教育的定義可以從休閑教育的內容、方式和目的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與總結。首先,休閑教育的內容可分為休閑思想教育或休閑意識教育、休閑技能教育或休閑能力教育;其次,休閑教育的方式可分為課堂教育(如休閑學專業課或選修課)、課外教育;最后休閑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體成長與全面發展,真正地實現“成為人”。從本質上講,休閑教育即為生活教育。休閑源于生活,休閑亦融于生活。之所以突出休閑、強調休閑,受歷史環境和當下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休閑教育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去生活,更好地安排人生,而不受社會的物欲、金錢欲、權力欲等控制,不成為生活的奴隸,實現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與自我解放,最終達到自我實現。
二、為何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疇
從表面上看,休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相徑庭。休閑教育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就已存在,但以獨立的研究對象存在卻是起源于西方,帶有明顯的自由色彩。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中國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產物之一,帶有一定的嚴肅性。休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天然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然而分析差異背后的實質性問題,休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交叉融合的地方。這些交匯點便是休閑教育何以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疇的理由。
(一)休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標上具有部分重合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是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它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中強調“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加強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這與休閑教育為了幫助學生真正實現“成為人”的教育目標不謀而合。因此休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目標上的一致性,奠定了兩者在教育過程中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的基礎。
(二)休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產生背景上具有相似的背景因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指出“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設立的初衷之一是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等,不受社會不良因素的侵蝕,具有獨立的思維。而休閑教育也是在為了幫助人們擺脫現代社會將人機械化、提高人們的休閑意識、提升生活品質和完善自我、實現自我的基礎上產生的。兩者都是為了克服現有社會的不利因素,從意識形態領域獲得突破。
(三)休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形式和內容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在提出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中指出:“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大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要善于結合傳統節慶日、重大事件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好大學生活動中心……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無論是社會實踐還是校園文化建設,在關鍵詞上都與休閑教育息息相關,如志愿服務、公益活動、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等都與休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休閑的方式之一。因此,在進行休閑教育的同時便是在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四)休閑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師資力量上有重合的隊伍。自2006年9月1日起我國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在《規定》的第一章第三條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而第二章第五條則規定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有:“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隊伍,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有很多目標都可以在休閑教育中實現,如教育學生健康生活、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等。學生可以通過休閑意識的培養、休閑能力的提高和休閑活動的參與得到諸多成長。因此,除了必要的休閑教育專業的師資力量以外,若能對輔導員這支現有的隊伍進行休閑教育培訓將是對休閑教育理論的極大補充,同時也能提升輔導員自身素質,進一步鞏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五)休閑教育可以借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環境支持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指出要努力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全社會都要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類網站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開發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文化部門和藝術團體要進一步推進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要鼓勵和支持面向大學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動。”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環境支持體系,而其中的部分支持體系已經在無形中開展了休閑教育。因此,無論是從教育目標的部分重合性、產生背景的相似因素、教育形式和內容的一致性、師資力量的隊伍重合,還是從共同的環境支持體系出發,將休閑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休閑教育的廣泛開展與全面推進,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新與持續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休閑教育方式探索
休閑教育的方式可分為課堂教育(如休閑學專業課或選修課)和課外教育。基于此種分類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休閑教育方式可以分為四類。一是將休閑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開設休閑學專業課或選修課,開展休閑學的系統教育;二是寓教于樂,在諸多課程設計中融入休閑教育的理念,于無形中進行休閑教育;三是開設休閑方式的相關課程,如音樂、美術、體育、舞蹈、插花、手工制作等,提升學生的休閑技能,豐富休閑方式的選擇;四是將休閑教育融于生活教育、人生教育,如在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和師生交談中開展。在休閑教育的內容上,休閑的意識教育是基礎,要讓學生學會寓樂于學、寓娛樂于生活,同時還要進行休閑的技能和能力教育,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休息方式,并且盡可能地減少單純地消磨時間的休閑方式、更多地選擇帶有創造性和能夠獲取階段性成就感的休閑方式。最后,大學生是社會的傳承者,文化的構建者,對這類人群進行休閑教育不僅利在當下,更功在千秋。本文是從將休閑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展開的探索性研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休閑教育,從探索到實施將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時間的考驗,國內休閑教育的相關研究也需要展開從不同角度的探索。
- 上一篇:新聞媒體重視輿論反響公正
- 下一篇:藥理學教育導入藝術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